瑞信千億債券報廢 美歐銀行危機升級

(大公報記者 蔣去悄)美國激進加息後,又隨意放鬆金融監管,當地一周內三銀行倒閉,隨即火燒連環船,全球金融業為此埋單。其中擁有167年歷史的瑞信受累陷入流動性危機,瑞士當局為此強行將160億瑞郎(約1350億港元)債券減記至零,全球投資者人心惶惶,銀行股債大跌。瑞信股價周一曾暴跌63%,瑞銀重挫14%,歐洲銀行業指數跌近5%。分析認為,這場歐美銀行業危機未完,債券價值清零更引發市場新憂慮,但相信內地及香港金融業穩健,受事件影響不大。

瑞士金融界在昨日凌晨上演「生死時速」,當地政府急於在周一開市前撮合瑞銀收購瑞信,「半賣半送」地以32.5億美元的價格達成交易,事件引發多方關注,然而正當大眾感嘆瑞信員工命途多舛之時,瑞士金融市場監管機構FINMA選擇將價值160億瑞郎的CoCo債(AT1)完全減記,瞬間變成「廢紙」,債券投資者反而成為第一批「犧牲品」。

事實上,CoCo債屬於次級債券,雖然償還順序上不及一般債券,但理應優先於股東受償,此舉令本就屬「驚弓之鳥」的市場再添新傷,投資者焦慮不已。銀行股債隨之受到牽連,多個金融機構AT1債券創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其中滙豐AT1債券下跌逾5%,至低於90美仙。另據外媒報道,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景順和BlueBay等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瑞信AT1債券,其中景順AT1資本債券UCITS ETF急瀉17%。

日本銀行多持外債 風險大增

瑞信主席萊曼(Axel Lehmann)表示,由美國掀開的銀行危機序幕,情況實在太嚴重,市場信心在過去數天急轉直下,令人相信瑞信再不能以現在的形態存在。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分析,此次事件對於全球金融市場影響極為深遠,對於瑞信CoCo債全軍覆沒,市場觀感差,因為收到補償的赫然是持股人,令2750億美元規模的CoCo債市場面臨信任危機。他還指出,除瑞信本身的危機外,應注意到日本有多家銀行購買外國債券,存在爆煲的風險,對於銀行業信心打擊巨大,「現在甚至難以確定接下來出事的將是哪一家(銀行)」。

另有投資顧問銀行分析員表示,這次歐美銀行體系因緊縮貨幣政策導致的基本問題仍然存在,是次瑞信事件表面似乎已解決,但實際影響仍在發酵。此外,本周市場會將視線轉向美聯儲議息和股神巴菲特會否出手打救第一共和銀行。

雖然全球金融市場面臨風暴,但香港銀行業穩健,金融安全可信賴。溫傑強調,香港銀行業與相關公司沒有借貸往來,且購買瑞信CoCo債的港人數量不多,直接影響相對有限,看好香港金融體系保持穩健。他重申,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市場在危機到來時總會有避險情緒,令市場氣氛受壓,相信對於股市影響不大。

分析:內地流動性穩 毋須擔憂

溫傑還看好內地市場穩定性,認為引發本次危機的原因在於美國連番加息,而內地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在上周五(17日)宣布在本月底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釋放銀行流動性,雙方本就不處於同一個經濟周期,加上與國際資本流通量不大,自然不必擔憂遭受同樣的風險。

此外,大摩亦看好亞洲金融業承壓能力。該行發表報告指出,儘管亞洲市場受歐美銀行問題拖累,增長面臨下行壓力,但下行趨勢在相對基礎上更加溫和,同時亞洲通脹問題不如歐美嚴重,各國央行不必如聯儲局一般收緊貨幣,亞洲銀行系統未必面臨類似挑戰。

話你知:何謂CoCo債?

CoCo債為應急可轉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 / CoCo Bonds),又稱「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推出的一種金融產品。在市道暢旺時,投資者可獲取高收益;惟當銀行陷入危機,這些債券將首當其衝,成為第一批「犧牲品」。

設立CoCo債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行新股之外的融資方式,為債務與股權進行緩衝,減少銀行業爆煲時納稅人遭遇的損失。這種產品可在股票與債券之間轉換,當銀行資本低於特定水平時,便能由債轉股以應急。但這些債券在資本結構裏仍優先於股票。

港銀資本充足 金管局:有力抵禦衝擊

瑞信在香港的業務,包括一家受金管局監管的香港分行,以及兩家受證監會監管的持牌法團。本港多個監管機構發表聲明,相信事件對香港市場沒有構成重大風險,會與瑞士當局保持緊密聯繫,密切監察金融市場運作。

金管局與證監會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客戶可以繼續透過上述分行存取存款,以及使用瑞信提供的交易服務買賣香港股票和衍生產品。瑞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的總資產約為1000億港元,佔香港銀行業總資產少於0.5%,本地銀行業對瑞信的風險承擔不大。

聲明又指,香港銀行體系保持穩健,資本及流動性狀況充裕。2022年底本地註冊認可機構的總資本比率為20.1%,遠高於8%的國際最低要求。第1類機構的季度平均流動性覆蓋比率在去年第四季為162.3%,遠高於100%的法定最低要求。此外,瑞信的持牌法團並非股票市場和衍生產品市場前十大活躍經紀商。截至今年2月底,瑞信是第九大上市結構性產品發行人,佔未到期單位的總市值約4%;「整體而言,他們沒有對香港市場構成重大風險」。

保險企甚少於瑞信存款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稱,本地獲授權保險公司甚少在瑞信集團存放資金或持有其發行的債券和衍生產品,風險敞口不大,「受到這事件的影響微乎其微」。保監局將留意事態發展,並與金管局和證監會保持緊密聯繫,在有需要時採取果斷行動,維護市場穩定。

恒生銀行(00011)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施穎茵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難免受外圍金融危機波及,惟影響未必有如歐美市場般直接及嚴重。另方面,她指本港商業客戶在過往兩年的風險胃納已顯著減低,而客戶的信貸質素一直保持穩健,加上香港銀行業受到審慎規管,相信風險可控。

對於瑞信的CoCo債將全數減記,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有關債券一直被視為高風險高收益產品,會繼續了解情況,未來亦會加強投資者教育。

(來源:大公報A1:要聞 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