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會「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 以知識追逐理想
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李家超特別提到要大力培育本地人才。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推行的「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獎學金計劃),自2020/21學年至今已順利推行三屆,取得亮眼成績,並獲社會各界良好反響。教資會秘書長鄧特抗教授表示樂見計劃漸獲佳績,成功吸引更多優秀的本地學生於有利香港發展的優先範疇深造,同時亦鼓勵大學開辦更多對社會有利的創新及跨學科課程,讓年青一代投身香港的未來發展,對此感到非常鼓舞。目前不少合資格碩士課程正接受2023/24學年入學申請,鄧教授鼓勵有志深造者爭取機會,善用獎學金計劃,以知識追逐理想。
領域多元 覆蓋廣泛
獎學金計劃旨在為在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大學)修讀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包括全日制及兼讀制)的優秀本地學生提供獎學金。獎學金計劃於首年為最多500名學生提供獎學金,之後增至每屆最多1,000個名額。每個獎學金的上限為港幣 120,000 元(以整個研究院修課課程計算,不論修課年期),只可用作支付學費,而得獎學生亦須支付不少於港幣 42,100 元學費。
被納入獎學金計劃的合資格課程必須符合以下七個有利香港發展的其中一個或多個範疇:「STEM (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健康生活和關懷社區」、「可持續發展城市和區域發展」、「香港作為地區及國際商業中心的策略地位」、「新興研究」、「創意產業」和「文化、保育及人文學」。首屆獲納入獎學金計劃的碩士課程為 43 個,及至今屆(2023/24 學年入學)的合資格碩士課程已經大幅增加至 114 個。教資會期望合資格課程名單的覆蓋面可以更加廣泛,從而讓有志投身各個有利香港發展行業的年輕人都獲得深造機會。
院校自主 擇優錄取
計劃受惠對象僅為本地學生,但不論全日制或兼讀制均符合資格申請獎學金計劃。在獎學金計劃的具體管理上,教資會負責敲定合資格課程名單及獎學金名額,而在院校自主的原則下,大學則負責在課程層面上獨立管理獎學金計劃,在該學年獲取錄的學生中邀請合適的學生申請獎學金,並按各自的申請辦法獨立審批申請。一般而言,各大學會以擇優而取的原則甄選獎學金得獎者,包括考慮學生的學術成就、專業資格、相關工作經驗和其他方面的成就,以及在完成有關課程後如何為香港優先範疇作出貢獻的抱負。
需要留意的是,如學生已獲政府的其他獎學金資助(包括持續教育進修基金),將不符合申請獎學金計劃的資格。儘管如此,學生仍可申請由政府提供的貨款計劃(例如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的擴展的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以繳付相關課程不少於港幣 42,100 元的學費餘額。
獎學金計劃自推出以來,獲得本地學生及各大學的熱烈支持,印證計劃對本地人才培育以至社會發展均有莫大益處。在今屆合資格課程名單,不少課程的設計均十分貼近現實需要,例如由香港城市大學開設的理學碩士(公共衞生及流行病學)、香港浸會大學的理學碩士(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香港中文大學的文學碩士(文化管理)等,為各優先範疇的行業注入新活力。鄧教授強調,教資會期望與大學共同合力推廣計劃,吸引更多優秀本地學生進修,不斷為香港貢獻發展動能,同時讓年青一代把握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過程中的巨大機遇。
許皓賢 香港科技大學 理學碩士(大數據科技)
獎學金計劃令本科修讀數學的許皓賢成為了一名更成功的數據工程師。若不是在瀏覽大學課程網站時恰好發現這一計劃,許皓賢可能會選擇報讀網上課程或推遲進修的時間。他解釋,獎學金計劃的資助大幅舒緩了他進修過程中的經濟壓力,否則他可能會選擇薪酬更高的職位,而非目前享有更靈活學習空間的工作。
許皓賢在報讀前做了不少研究,並比較不同學系和課程,以作出權衡與取捨。他在了解到各相關領域的發展潛力、工資水平及職位空缺的情況後,認為數據科技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加強了他在這方面繼續發展的決心。
在課程期間,許皓賢學習到多種編程語言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技巧,讓他了解各種尖端科技和概念,以及數據行業的不同知識,使他能夠學以致用地把相關科技與概念融入到自己的工作。
許皓賢表示自己將繼續在數據科技業發展,期望自己能夠一直學習不同新興科技。與此同時,他亦會向更多有志進修的學生推薦這項獎學金計劃,讓更多人能夠得到圓夢的機會。
陳子裕 香港理工大學 理學碩士(醫學影像及放射科學)
作為社會新鮮人,陳子裕手中的積蓄有限,但獎學金計劃的出現加快了他的進修步伐,不但讓他在工作時更得心應手,更令他以更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回饋社會。
陳子裕指自己在剛投身放射行業時缺乏實際經驗,所以每當遇到突發事件,常常要向同事請教。而在課程期間,有許多資深放射科醫生及放射師於課堂分享經驗,讓他明白如何更有效協助醫生作出診斷。
獎學金計劃亦加強了他對自身工作領域的興趣與認識。課程深入地介紹了輻射保護、病理成像、醫療影像系統等相關知識。例如,輻射保護課程介紹了不同方法去減少病人在電腦掃描檢查時的輻射劑量,影像診斷學則讓他認識了不同病變的特徵,從而有助為急診病人提供更妥當的安排。
陳子裕雖然年資尚淺,但他期望自己能夠一直在努力學習的同時亦逐步累積更多工作經驗,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他認為,對工作有熱誠且願意學習新知識的同學都應進修並爭取機會。只要訂下了深造目標,就會有動力向目標邁進;而目標一旦能夠達成,就會得到更大信心、更多動力,正如他這次獲取的獎學金就成為了他繼續努力的動力一樣。
梁超儀 香港城市大學 理學碩士(數據科學)
在得到獎學金計劃的支持下,現職可持續發展工程師的梁超儀修讀了一個與本科學系非常不同的領域:數據科學,而這趟探索旅程亦為她的專業發展開闢出一個嶄新的方向。
梁超儀表示,如果需要應用數位技術,工程師與軟體設計團隊需要長時間磨合,且初期的成品亦未必盡如人意。而當作為工程師的她能夠同時掌握兩門專業,則可事半功倍。例如,在日常的工作中,梁超儀需要分析不同大廈的運行數據以提供建議去減低能源使用。然而,數據質量一般參差,難以直接進行分析。透過相關課程,梁超儀掌握到數據分析的技巧,讓她能準確提取有用信息,提出提升大廈營運效能的建議。
課程的知識還幫助了梁超儀參與利用人工智能研發的數碼平台,監控及預測室內空氣質素,並根據評估結果調控空氣調節系統以減少建築物內的病毒傳播。去年在課程導師的幫助下,她更開發了基於區塊鏈的碳足跡 MRV工具應用,並在多項國際創新大賽中獲得認可,特別是在 i CAN 2022 中,該應用不僅被評為 Top 10 Best Invention,她本人亦被提名為最佳女性發明家。
在梁超儀眼中,工程與數據科學的結合在未來將大有可為,而建造業數碼化亦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她期望能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帶到建造業的實際應用當中,以提升工程效能和質素。她亦期望能夠使用數據分析結果作為理據,為企業、甚至為整個城市勾勒出碳減排的線路圖,協助香港實現長遠碳中和目標。
關注推行細節 研究未來安排
教資會一直密切留意獎學金計劃的推行情況,期望能惠及更多有志進修的優秀本地學生。例如在第一屆計劃推行後,教資會隨即收集了各大學對獎學金計劃各項安排的意見,以便優化第二屆計劃(即於 2021/22 學年入學)的落實細節。第二屆計劃的優先範疇覆蓋更廣泛的學術範疇,亦有更多合資格課程獲甄選納入計劃。
各大學現正就納入第四屆獎學金計劃(2023/24學年入學)的114個合資格課程進行招生,詳情如下:
獎學金計劃屬先導計劃,並將於2024/25學年踏入最後階段。教資會將繼續與大學加強宣傳獎學金計劃,深入分析先導計劃的推行情況及成效,總結經驗,讓政府就獎學金計劃的未來路向適時作出決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