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港生:超乎想像

 大灣區傑出領袖訓練營的港生到廣州陳家祠參觀。(大公報記者帥誠攝)

(大公報 記者 帥誠 廣州報道)「內地每座城市都給我不一樣新鮮感」、「我特別喜歡廣州的老騎樓」、「我認為了解內地的最好方式就是親身過來走一走看一看」……香港培僑書院今年首個學生交流團連日來赴廣深參觀,實地了解國家的發展,學生們興奮地講述自己的感受。

許多港生首次乘高鐵北上,親身體驗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亦感嘆廣州等內地城市建設超乎想像,特別是廣州千年商都古蹟與現代化建築共存的風貌讓同學們大開眼界。該校負責人表示,隨着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兩地通關更趨便利,今年將組織多次學生內地交流活動。

3月17日至20日,由香港培僑書院32名學生和兩名老師組成的「招商學子──培僑明日領袖訓練計劃」大灣區傑出領袖訓練營(下稱「交流團」),來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廣州和深圳進行為期四天三夜的交流考察。

17日周五下午,交流團的同學們在結束當天課程後,便在老師帶領下乘坐旅遊巴士到達西九龍高鐵站乘坐廣深港高鐵前往廣州南站。「下午5:20左右高鐵發車,6:00就到廣州了,整個車程不到一小時,非常快。」交流團的姜同學感嘆,雖然自己不是第一次坐高鐵,但每次感受到高鐵的速度都會很激動,「期待下次有機會能夠在車站看到高鐵加速的過程。」

古蹟與摩天樓共存

當天晚上,交流團還乘坐遊船夜遊了珠江,復古紅船造型的觀光船從天字碼頭出發,一路行到廣州塔下,讓同學們看到了珠江航道兩岸古今交替的建築風貌。「靠近江邊有很多一百年前的騎樓,後面又有許多高層住宅,再遠處還有很多亮着燈的摩天大樓,最顯眼的還是有彩色燈光的『小蠻腰』。」交流團的戴倩衡同學表示,廣州這樣多元化的建築風格平時在香港很難見到,僅是珠江兩岸的風景就讓自己對廣州這座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日廣州的行程中,交流團先後參觀了陳家祠和廣州塔。陳家祠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以及建築裏做工精巧的木雕、石雕、陶塑等文物展示出的嶺南非遺傳承工藝,讓同學們讚嘆不已。登上廣州塔頂,在摩天輪裏俯瞰廣州中軸線,更是讓同學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高度現代化。「廣州在有這麼多現代化建築的同時,還保留了許多深厚歷史底蘊的建築古蹟,這樣包容的城市真的很難得。」姜同學說。

在結束廣州的參觀行程後,戴倩衡同學感觸頗深,「以前我和家人去過深圳、珠海、中山等灣區城市,但一直沒來過廣州,這次參觀讓我對這座城市有了全新認識。」戴倩衡坦言,以前總認為廣州是一座老城,建築可能比較老舊,沒想到中國最高觀光塔就在這裏,而入住的花園酒店不僅乾淨整潔,景觀也開闊壯觀,「我認為了解內地的最好方式就是親身過來走一走看一看,回去後我也會向同學們推薦廣州。」

一改對內地刻板舊印象

作為此次交流團的帶隊老師,培僑書院傳訊部(外務)部門主管何天祐介紹,本次交流團活動是香港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後學校組織的首次內地考察,因此在路線安排上選擇了距離香港較近的廣州和深圳。「大灣區傑出領袖訓練營在新冠疫情前就有多次組織學生到內地城市交流,參觀地點也會兼顧歷史文化和現代化發展。今年7月我們還將組織學生深入祖國腹地,到內蒙古去體驗生活。」何天祐坦言,這樣的交流能夠讓香港學生真正有機會體驗到內地生活,感受內地城市飛速發展,也為將來學生們進入香港社會改變港人對內地刻板印象打下基礎。

據了解,招商局慈善基金會於2021年起增撥資源推出「招商局C Me Fly香港青少年資助計劃」,用以幫助香港青少年全面發展。此次大灣區傑出領袖訓練營就是由招商局慈善基金會贊助,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交流協會主辦,帶領培僑書院師生探訪大灣區城市,19至20日在深圳的行程中,同學們還將與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交流,在蛇口體驗在當地菜市場買菜做飯的生活,並於20日一早乘高鐵返回香港上課。

視頻平台興起 立體化認識祖國

近年隨着互聯網社交平台的蓬勃發展,以及香港與內地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香港年輕人了解內地的渠道也愈加多元化。

「過去我們主要依靠教授書本上的歷史知識讓學生們了解內地的發展變化,教學影像不夠鮮活,對於學生來說容易感到枯燥。」香港培僑書院中文老師林琳認為,近年隨着抖音、小紅書等互聯網社交平台的興起,逐漸改變了香港學生群體對內地的認知。

「短視頻平台展示了許多內地美食、文化,同樣也引起了許多同學們的興趣。」林琳表示,愈來愈多內地熱點話題和流行用語在港生群體中引起共鳴,「對內地的了解,不僅要引起學生們的興趣,也要通俗和高雅兼收並蓄,這樣才能讓他們真正『立體』的認識祖國。」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大灣區傑出領袖訓練營完成了港生了解內地的「最後一公里」。在珠江夜遊船上,培僑書院的周安琪同學驚嘆廣州有這麼多座跨江大橋,每一座的姿態樣式都不同。「我們向橋上的路人揮手問好,他們也會很熱情的回應我們。」

在學校安排的行程之外,同學們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內地生活。「回到酒店雖然比較晚了,但我們還是嘗試用美團App叫了一次外賣宵夜。」周安琪開心地說,內地的外賣選擇豐富,價格實惠,而且很快就能送到住處。

小知識|陳家祠嶺南建築藝術明珠

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又稱「陳氏書院」,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

這顆「明珠」的起源有個故事。相傳在清咸豐年間,仙湖街附近有一座陳氏書舍,招待各縣考生溫習和休息,不幸被惡霸佔據,令一位陳姓考生十分氣憤。後來陳姓考生高中並在翰林院任職,他發起募捐買地籌建書院,得到陳姓士紳及商賈大力支持,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動工,1894年落成。

祠堂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分為三軸、三進,共有九座廳堂、六個院落,堂院以至壁樑都布滿嶺南建築「三雕二塑一鑄一畫」(木雕、磚雕、石雕、陶塑、灰塑、銅鐵鑄,以及彩繪壁畫)的高超工藝。該處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超過兩萬件。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公報記者陳正整理)

(來源:大公報A1:要聞 202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