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灣】港澳代表委員說 | 陳振彬:促進粵港澳融合發展 人才流通助推國家科研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陳振彬。

統籌/蔣錚 王漫琪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王漫琪 曾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成為眾多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城市的發展關鍵是人的發展,能否給到年輕人上升的空間、促進大灣區人才流通是重中之重。」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陳振彬近日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大灣區人才流動有助真正融合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陳振彬,一直積极參与香港公共事務,多年來始終關注着香港青年的前途和發展。他發現,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發展迅速,正成為越來越多香港年輕人學習、生活和就業的選擇。

「如何提供一份讓年輕人感興趣的工作,讓他們能投身發揮自己長處的行業,這是最重要的。香港年輕人的優勢是具備國際視野,擁有較好的創意,如果有勇氣面對挑戰,他們的發展空間會更開闊。」陳振彬說,現在內地、香港都很注重為年輕人提供上升的發展空間,並且兩地學校教育也以就業為導向之一,他建議應該在教育方面統一資質證書互認的標準,提升大灣區人才的流動性,從而推動粵港澳年輕人的融合交流。

面對鼓勵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呼籲,有不少香港年輕人存在着顧慮。陳振彬認為原因是:「香港年輕人在香港讀書生活,人際關係基本都在香港,畢業了讓他們隻身北上去創業工作,等於跳出自己的『舒適圈』,確實需要面臨很大的挑戰。」

陳振彬告訴記者,他常常鼓勵香港年輕人在讀大學或者職業培訓時就多到內地交流,而如今他也欣喜地看到,香港已有多所大學在廣東開辦了分校區。「在未來,香港年輕人四年的大學生涯裏,可以安排一年到內地上學,深入接觸了解大灣區的文化環境;同樣,內地分校的學生也可以到香港來讀一年書。我認為增強彼此的了解和熟悉,才能讓粵港澳大灣區真正融合在一起。」陳振彬說。

通識科教育改革讓港青更具國家歸屬感

2021年4月,備受關注的香港通識科教育改革方案正式出爐,將香港高中「通識教育科」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按照科目要求,學生須學習國家發展歷程、憲法、香港基本法和法治,以着重培養其正麵價值觀、積極態度和國民身份認同為教學目標。該科目以香港、國家和當代世界3個主題為核心內容,仍屬必修必考,同時為學生提供前往內地學習的機會。

陳振彬表示,香港經歷2019年「黑暴」事件之後,香港市民都認識到國家由始至終都希望香港好,更清楚地看到社會向前發展的前提是一定要有穩定的環境,「現在香港在教育制度和教學內容上開始有改變,目的是讓年輕人對國家的歸屬感更深,在未來新時代的征途上能夠成為支持國家發展的力量。所以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對香港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技術+資本」共振助力科研高質量發展

談及香港如何助力廣東高質量發展,陳振彬表示,其實香港和廣東不能說是「誰助力誰」,準確理解應該是彼此取長補短,相互配合。他指出:「比如現在經常說香港發展空間受限於土地,那麼可以在香港做研發,去內地市場做投放推廣;而香港的金融業發達,能吸引到全世界資本的投資。」

身為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陳振彬對潮州文化(註:「潮州」泛指潮汕地區)情有獨鍾。他認為,作為嶺南文化的一部分,潮州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包括潮劇、潮州音樂、潮州美食,以及許多傳統習俗,是香港其他族群文化所少有的。比如香港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盂蘭勝會」,正是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一手推動,於2011年申辦的。據陳振彬介紹,「盂蘭勝會」源於家鄉潮汕古老的「盂蘭節」傳統(農曆七月十五日),被香港的潮汕族群完整地保存下來,如今已成為香港特區聞名當地的傳統節日。陳振彬說,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每年都要在香港舉辦「潮州節」「盂蘭勝會」以及獨具特色的潮汕成人禮「出花園」,讓傳統文化習俗薪火相傳。

陳振彬一直在思考,怎樣更進一步團結廣大的潮屬社團鄉親,凝心聚力為香港的未來發展、社會和諧去奮鬥。他告訴記者,對外,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將積極攜手國際潮團總會遍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家潮人社團,共同向國際社會宣傳粵港澳大灣區,用心講好中國故事;對內,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將加深與內地的交流合作,今年4月份將組織規模達1000人的回鄉交流團,到汕頭、潮州、揭陽等潮汕三市訪問交流,敦睦鄉誼。

相關鏈接推薦:

【融·灣】港澳代表委員說 | 唐英年:香港要做新時期中外交流中心

【融·灣】港澳代表委員說 | 蔡冠深:強化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融·灣】港澳代表委員說 |何敬麟: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融·灣】港澳代表委員說 | 林至頴:粵港澳大灣區走向深度融合 探索制度創新與突破是關鍵

【融·灣】港澳代表委員說 | 何君堯:希望推動大灣區專業人士更多參與國際事務

【融·灣】港澳代表委員說 | 梁美芬:發揮香港司法實踐獨特優勢 向世界講好中國法治故事

【融·灣】港澳代表委員說 | 鄺美云:期待獅子山下再寫不朽香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