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灣】港澳代表委員說 | 林至頴:粵港澳大灣區走向深度融合 探索制度創新與突破是關鍵
統籌/蔣錚王漫琪
文/羊城晚報記者 譚錚
圖/羊城晚報記者 湯銘明
連日來全國兩會正按議程熱烈地召開着,作為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香港中國企業協會能源行業委員會特聘顧問林至頴,他非常投入每一場審議會議,認真地做筆記。對於此次參加全國兩會,林至頴表示,這是中共二十大之後首次舉行的全國兩會,「可以參與到國家未來大方向、大政策的審議中,我倍感榮幸,同時也覺得重任在肩。」他說,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要發揮好橋樑作用,聯繫香港與內地,為香港同胞傳遞訴求的同時,也要把全國兩會中相關的國家政策和資訊帶回香港。
大灣區探索制度創新與突破
「一直以來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數次提及香港,更是彰顯了中央堅定不移支持香港發展的決心,給予了香港同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信心。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份子,將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攜手共進、深度融合,相信香港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林至頴迫不及待地與記者分享了他首次上會的感受。
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林至頴準備充分,帶了多個與粵港澳大灣區密切相關的建議前往北京。「其中一個是關於深港兩地共同打造國際科創中心的建議。」他說,「我希望深圳與香港發揮各自的優勢,在制度上有所創新。」
林至頴介紹,當前河套地區已經納入到香港的北部都會區計劃,河套地區計劃在2024年至2027年建成至少8棟樓。「這一區域內的人才跨境流動、資金跨境使用以及協同管理等相關事宜,能否在制度與規則上探索突破,是我這次的關注重點。」他建議借鑒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構建兩地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新體制,讓兩地人員、資金和資訊的流動更加自由開放,進一步提升深港市場一體化水準。
除了探索協同體制的突破外,林至頴也十分關注中國製造的產品如何順利「出海」。他表示,中國的產品要走向世界,離不開與國際標準的對接。「一直以來,香港是許多國際產品的檢測認證中心之一,我建議設立一個大灣區統一標準的產品檢測認證中心,幫助更多中國的優質產品順利走向海外市場。」林至頴告訴記者,大灣區統一標準的產品檢測認證中心的設立,不僅能夠降低因認證標準不同帶來的額外產品流通成本,有利於海外的產品進入內地,同時也將為內地企業的技術型、科技型產品「走出國門」提供一個更高效的檢測認證通道,讓中國的產品能夠更快地進入海外市場。
大灣區走向深度融合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後的第五個年頭。根據《規劃綱要》設定的目標,2022年,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 2035 年,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2022年的階段性目標已經達成。2023年,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而言,進入了新階段。」林至頴說,在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如何走向深度融合,香港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需要進一步思考與正視的。
他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了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為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錨定方向。「『八大中心』包括一如既往推進香港的四個傳統中心持續發展,即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以及首次加入的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四個新興中心,這已經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林至頴認為,香港要牢牢緊扣「中國式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等關鍵字,各行各業行動起來,發揮傳統固有優勢,增長處;在大灣區內尋找合作夥伴,補短板。「香港在貿易、金融、物流等方面有其核心競爭力,在科技成果的轉化、互聯網應用、製造業等方面可以藉助灣區力量,從而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