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她權益」 傾聽「她聲音」

(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李陽波、胡若璋 兩會報道)消除招聘性別歧視促進婦女平等就業、調整稅收政策減輕家庭育幼負擔、預防處置性騷擾性侵害、在特定條件下允許未婚女性凍卵……當全國兩會遇上「三八」國際婦女節,「關愛女性」就不再是一句簡單的祝福。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多位女性代表委員從自身經歷和社會調研結果出發,聚焦如何提升女性社會地位、維護保障婦女權益等問題,發出了她們的聲音。

關鍵詞:消除就業歧視

對於正在換工作的楊麗來說,攔着她的不是「35歲門檻」。這位已婚未育的女白領,需要考慮的是自己的生育問題。她從2022年年底就開始做準備,花了幾千元優化自己的簡歷、接受求職輔導,甚至連自己備孕的日期也要提前計算好。今年2月中旬,楊麗順利地通過了一家人力資源公司最終面試,卻沒有被錄取。HR直接告訴她,這是因為害怕她一入職就懷孕,休產假會增加公司的人力成本。

3月7日,中建三局上海嗶哩嗶哩新世代產業園項目部工地的女工領取節日慰問品。(新華社)

打造生育友好型職場環境

生育權是人的基本權利,中國法律對於女性職工的生育權保護有着完善的規定。但時至今日,不少公司仍會或顯或隱地調查婦女的婚育狀況,這幾乎已成了女性在面試時的必答題。「其實世界各國勞動力市場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就業歧視的問題,這制約了人力資源最大化利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姜耀東坦言,女性就業歧視相較於年齡歧視更具有隱蔽性,許多女性礙於時間成本、司法程序成本等因素被迫選擇不維權。

山西太原,家長與孩子共同繪製帳篷塗鴉,享受夏日假期時光。資料圖片

「受性別角色社會化和傳統觀念的影響,職場上對女性的隱性歧視仍不同程度存在。據相關機構統計,應屆畢業生男性的簽約率是女性的兩倍。生育對於女性就業和職業發展的影響進一步凸顯,就業帶來的經濟壓力使得部分適婚女性不想結婚,不願結婚,生育問題自然更無暇考慮。」在全國人大代表、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看來,「三孩」政策是促進人口結構優化的一個重要舉措,但在「三孩」政策下,就企業而言,意味着將承擔更多的生育成本。

屠紅燕

「客觀上,生育和撫育孩子要消耗女性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降低用工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用人單位更願意招用男性員工。而企業作為目前容納就業量最多的市場主體,在疫情等多重壓力下,自身面臨着生存發展的巨大壓力,隨着國家『三孩』政策和各地生育假延長等政策的出台,企業及女性就業者都面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屠紅燕感慨道,自己既是企業家,又是女性,這樣的「兩難」問題往往讓其在招聘員工時進行「心理鬥爭」。

倡出台相應財政稅收政策

「建議政府出台相應的財政稅收政策,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企業在產期女性職工休假期間支付的工資、生育津貼、崗位空缺填補支出等相關費用給予一定扣除。同時可以通過設立『生育基金』,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對於僱傭女職工超過一定比例的企業,給予一定程度的稅費減免、財政補貼以及基金補貼等優惠。」屠紅燕呼籲,通過政府分擔企業聘用女職工的顯性和隱性成本,激勵企業多招女性職工,尤其是應屆女畢業生。

關鍵詞:減輕育幼負擔

讓生育、養育的過程幸福多一點、焦慮少一點,是不少年輕父母的心願,也是每年全國兩會探討的焦點。「生育不應只是女性一個人的事,而需要動員各方力量來給她支持。」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衛紅舉例道,可以通過讓男性休陪產假、建立生育支持基金等政策,給女性員工多的單位以適當的補償,緩解其用工壓力,讓女員工能夠大膽生育,從而為女性營造更友好的工作環境、社會環境。

羅衛紅

「真金白銀」補助生育家庭

此外,針對高企的育兒成本,不少城市也陸續出台政策,「真金白銀」補助生育家庭。不久前,杭州市政府2023年度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出爐,杭州將首次擬向二孩家庭一次性發放補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發放補助20,000元。對此,杭州市衞健委相關工作人員解釋道,自2017年以來,杭州一孩生育率總體平穩,但二孩出生率直線下降,適齡市民對於二孩及三孩生育意願明顯偏低。

3月4日,山西省太原市,一名「寶媽」帶着孩子在女性專場招聘會上找工作。(中新社)

「我們根據調研發現,影響杭州二孩、三孩出生率的主要因素是生育、養育、教育等方面壓力。因此,杭州將育兒補助對象確定為這部分家庭,採取一次性發放育兒補助來緩解孩子出生後購買婦幼、嬰童用品和託育等方面經濟壓力,以利於補助對象便捷申請、靈活消費、及時減壓。在實施育兒補助的同時,還擬結合本地實際,發展普惠託育服務、優化生育休假制度、實施住房、購車支持等相關政策,合力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環境。」杭州市衞健委相關工作人員說。

關鍵詞:維護生育權利

「(你不結婚)是因為被男性傷害過嗎,還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所謂自由就是有選項,關鍵是不能糊弄自己」。近期,三名北大女生與日本75歲奶奶上野千鶴子的隔空對話登上了熱搜,這段圍繞婚育關係展開的女性主義探討,引發了一輪網絡熱議:女性該追求怎樣的自由?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衛紅坦言,要尊重「不婚」女性的選擇,對於大齡單身女性要予以包容和關愛,而非歧視。

早前江蘇南通舉行孕婦肚皮彩繪秀。(資料圖片)

「當下,許多女性越來越獨立,她們有自己的事業追求和價值取向,她們可以憑藉自身力量闖出一片天地,而不是必須依靠丈夫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羅衛紅說,「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如果都選擇不婚,可能會導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勞動力不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可以在尊重其意願的基礎上,適當做一些引導,或用政策去激勵,幫助其樹立婚姻家庭觀念。」

優化生育登記制度

「是否結婚和女性的生育意願不應綑綁在一起。」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婦聯兼職副主席謝文敏長期關注婦女兒童權益的相關議題。今年,她帶來了《關於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制的提案》,建議全國統一取消生育登記對象是否結婚的限制條件,將夫妻應當進行生育登記,更改為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應辦理生育登記。「這樣一來,非婚生子女就可以辦理生育登記。」

謝文敏

「目前,上海、陝西、廣東、四川等省市的生育登記已經取消了結婚的限制。我提出這個提案,也是希望能呼籲在全國範圍取消結婚對生育登記的限制,並能通過立法把它固定下來。」謝文敏解釋道,根據中國現行的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制度,只有經過生育登記的生育行為,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認,享受生育政策的各項待遇,包括生育保險、醫療保險甚至保健服務,還可以給新生兒辦理入戶。

保障未婚女性生育權

對此,網上亦有反對的聲音,認為呼籲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制是在變相鼓勵非婚生育。「我預見到了這個提案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聲音,但我想說,它肯定是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推動的。」謝文敏坦言,提案的宗旨是期望平等地維護女性權益,為有生育意願的未婚女性做政策上的托底,並非提倡非婚生育。「將是否生育的決定權真正還給女性自身包括未婚女性,由她們自己來決定到底是採取與男性結婚的形式生育子女,還是在繼續保持自己獨身的狀態下繁衍後代。這是文明的進步。」

關鍵詞:保護人身安全

校園性侵已成為一個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和關注的問題。2022年12月底教育部公開曝光第十一批7宗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典型案例,7宗案件中有3宗關涉校園性侵害,其中兩宗發生在高校,一宗發生在小學。在其中的一個典型案情中,被告人張某某在擔任某省某小學教師期間,利用教師身份,在七年時間裏,先後將多名女學生(均係幼女)帶至宿舍內姦淫。最終,張某某依法以強姦罪判處死刑,現已執行。

倡將未成年人性教育納日常教學

「不要讓孩子的傷,成為全社會的痛」。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律師協會監事長方燕坦言,張某某身為人民教師,本應為人師表,卻利用教師身份,多年持續姦淫多名在校未成年女生。雖然張某某受到了法律的裁決,但被害女生的純真童年依然蒙上了陰影,對她們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為此,方燕建議,將未成年人性教育納入日常教學,建立校園預防性騷擾、性侵害專門機制,預防並及時處置此類突出犯罪。

方燕

「對未成年人開展性教育以及防範性騷擾、性侵害的教育,告知學生如果遭遇性騷擾、性侵害後的救濟途徑。特別是在教師層面,建議將反性騷擾、性侵害納入教職工培訓範圍,明確禁止教職員工對學生進行性騷擾、性侵害,將其納入教職員工行為守則,並定期培訓。與此同時,教育機構應建立預防性騷擾、性侵害工作的專門辦公室,第一時間完成調查處置,及時對學生提供心理與精神支持,做好類案的防範、處理及善後等全鏈條保障工作。」

性侵防範教育進課堂,女警官告訴女學生身體的哪些部位不能被隨意觸碰。(資料圖片)

建立試點地區 維護農村兒童權益

此外,針對近年來農村地區性侵害案件高發的現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吳碧霞坦言,農村兒童防性侵主客觀條件、權益保護均更為薄弱,更需義務教育制度性普惠。「可以由教育部門牽頭,廣泛吸納各界專家、社會組織,充分研討論證,根據不同年齡段、城鄉差距等因素合理確定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確保科學性、有效性。同時,在相關師資力量、教育培訓等方面,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傾斜。」

「通過建立試點地區,加快探索對農村地區兒童性侵害的預警、發現、報告和救助的治理綜合體系建設,彌合農村地區群眾意識和法律鴻溝,有效維護農村兒童權益,進一步破解農村兒童受性侵案更不容易被發現、更難進入司法程序這一痛點。」

(來源:香港文匯報A10:兩會聚焦 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