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10項目入圍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名單 冀宣灣區精品

香港演藝學院通過藝術及科技融合表演活動管理人才培訓。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張岳悅、黃依江、胡茜、黃依江、胡茜)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前日公布《國家藝術基金(一般項目)2023年度資助項目名單》。在正式提交申請的9,017個項目中,經國家藝術基金專家評審,共評選出703個資助項目,香港今年有10個項目入圍,是繼2022年香港首次有9個項目入圍獲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的項目以來,第二次再有項目入圍。香港文匯報訪問了其中5個香港今年入圍項目的負責人,他們均對這次成功入選深感榮幸,不但增強他們在藝術創作路上默默耕耘的信心,拓闊了他們的發展空間,更有助他們建立文化自信,期望藉此進一步宣揚大灣區的文化精品。

林穎施在粵劇《昭君出塞》中的扮相。

林穎施:助樹立文化自信

新生代花旦林穎施此次藉粵劇《昭君出塞》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資助項目名單之「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類別。正身在廣州籌備《廣州紅 幸福城》節目演出的她在得知消息後既開心又感動,「我感恩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和肯定,這份資助使我對傳承和宣揚優秀粵劇文化多了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粵劇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寶藏,有助於我們樹立文化自信。未來,我不僅會代表香港參與全國性的曲藝演出,還會遠赴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巡演,以粵劇喚起當地華人的鄉愁和鄉情。」

林穎施在與中樂團合作的《情海波濤——林穎施粵曲之夜》中演唱《昭君出塞》。

粵劇經典《昭君出塞》是紅線女藝術巔峰之作,對林穎施而言,《昭君出塞》也有着特別的意義,可以說與她的戲曲生涯息息相關。2018年的籌款晚會是她第一次與香港中樂團合作,她以婉轉的聲腔生動演繹出昭君的家國情懷,也是這次合作促成了2021年的《情海波濤——林穎施粵曲之夜》個人演唱會;2021年的香港乳癌基金會《良施明暖粵曲慈善夜》以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為主題,《昭君出塞》赫然在她演唱的曲目之列;於西九戲曲中心茶館劇場首演時,她同樣演唱了此曲……,「《昭君出塞》為我的藝術人生創造了種種機遇,昭君美貌與智慧並重,心繫家國安危,作為現代女性,我也視她為楷模。」

林穎施少年時期就讀於廣東粵劇學校,獲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獎學金栽培,經常代表廣東省赴全國參賽,屢獲冠軍殊榮。她於2007年獲香港演藝學院獎學金攻讀中國戲曲課程,11年間由學生做到導師,再成為演藝粵劇青年團正印花旦,其間又師承粵劇名家鄭培英和倪惠英。她不僅勤於精進曲藝專業,亦於2018年創辦「穎施藝術中心」,以不時舉辦演出的形式傳承粵劇藝術,令更多人了解粵劇博大精深的魅力。

揚鳴粵劇團藝術總監。(劉惠鳴)

揚鳴粵劇團:默默耕耘終獲回報

揚鳴粵劇團藝術總監劉惠鳴承認今次是劇團第二次申請國家藝術基金,汲取上次失敗經驗終獲入選,反映劇團的專業性和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贏得肯定,回報了劇團長久以來的默默耕耘。

「結合去年失敗的經驗,我們也請教了不少人,決定轉申請小戲曲節目,亦重選了《子期與伯牙》這一作品,因為該作演出時觀眾評價很高,所以用它再度申請。」劉惠鳴表示,談到劇團長久以來默默耕耘,卻很難知道自身藝術水平到底達何程度,今次能得到國家級資助,是對劇團專業性和一直以來努力方向的肯定,「我們從3號晚得知消息後,到現在都很雀躍,就如同『高山流水』的故事一樣,我們好像也遇上知音。」

揚鳴粵劇團的小戲曲作品《子期與伯牙》。(Fb圖片)

揚鳴粵劇團的小戲曲作品《子期與伯牙》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這部創新粵劇作品講述家喻戶曉的俞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集粵劇唱腔、話劇布景、投影科技、詩歌、古琴音樂於一身,呈現出不一樣的千古經典。

劉惠鳴指出,香港粵劇團大多是私營的,很多時候因為資金、人手不足的問題,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得出一個「千錘百煉」的成作,要誕生一個作品比內地劇團要困難很多。今次得到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為劇團成員增加了自信心,令外界知道揚鳴的作品藝術質量有所保證,也為劇團未來發展打開了更大的合作空間,「接下來,我們會再提升各項技術和藝術要求,在今年重演這一作品。」

朱達誠:起海外文化交流作用

香港美協顧問朱達誠的雕塑項目《藝道融心》申請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他坦言最初是抱着嘗試的心態申請國家藝術基金,預期會競爭激烈,但最後順利入選,自己感到既意外又開心。

正在創作的朱達誠。

《藝道融心》這一雕塑項目包括兩件孫中山和一件李小龍的大型雕塑,將會在完成後赴美加地區展覽。朱達誠曾創作香港西環孫中山紀念公園的孫中山雕塑、香港文化博物館的李小龍像等作品。他表示:「去年我從一位海外策展人那裏得知,我的孫中山和李小龍雕塑作品在海外很受歡迎,因此希望我可以將這幾件作品再創作,然後進行海外展覽。」

朱達誠準備在原有作品基礎上進行再創作:「比如李小龍現在是單腿踢腿的動作,之後會再改動。」對於三件作品能夠被安排前往美加展出,朱達誠說:「一位是革命先行者,一位是英雄偶像,都是備受海外華人歡迎的形象,可以起到很好的海外文化交流作用。」

竹韻小集:展嶺南音樂 揚灣區文化

竹韻小集有限公司這次藉《香江雅韻·絃歌不絕——嶺南音樂文化傳承及實踐計劃成果巡演》,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傳播交流推廣項目。竹韻小集的總監陳照延受訪時表示,期望透過有關項目展現嶺南音樂文化的深厚底蘊,進一步宣揚大灣區的文化精品。

竹韻小集盼以項目展現嶺南音樂文化的深厚底蘊。

「是次項目以嶺南音樂傳播為切入點,提煉竹韻小集『絃歌不絕』及『嶺南風·香江情』兩大品牌節目的成果精華,將大灣區之文化精品帶進上海、杭州、成都、西安、天津、北京等地,開拓大眾視野,展現嶺南音樂文化的深厚底蘊。」陳照延說。

竹韻小集為重視本土、製作精緻、充滿活力的專業中樂室內樂團,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團體,成立於2003年,以發揚「香港中樂文化」為目標,除深入研習嶺南傳統樂種,亦致力發展本地原創中樂。

陳照延說:「『絃歌不絕』為百年粵韻復刻計劃,根據百年前的舊樂譜及老唱片來整理、復刻早期作品,使百世流芳的經典原貌再現於世,展示傳統粵樂文化精髓。而『嶺南風·香江情』音樂會恍如香港由小漁村發展至大城市的進程的一次縮影,通過嶄新手法創編的粵樂作品及粵語流行音樂經典,展示『植根嶺南,融會中西』的香港文化特色。」他希望本項目可讓各地觀眾深入了解多彩與多元的香港中樂文化。

楊潤雄:為國家藝術人才培訓作貢獻

對香港特區今年有10個項目入圍《國家藝術基金(一般項目)2023年度資助項目名單》,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入圍項目包括香港中小型藝團及藝術家,和香港演藝學院的大灣區創意藝術管理及領導人才培訓項目,足見香港藝術作品內容多元豐富,年輕一代人才輩出,配合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藝術人才培訓作出貢獻,令香港可以更好地把握及發揮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定位。

楊潤雄在昨日的聲明中表示,特區政府在2022年施政報告推出政策措施,資助香港對接支持國家藝術基金入圍的香港項目進行文化交流,將獲肯定的香港優秀藝術項目帶出國際,發揚中華文化,說好香港故事,而於2022年及2023年入圍的共19個香港項目都會受惠於有關措施。

他衷心感謝國家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藝術發展,並熱烈祝賀10個香港藝術項目獲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推動香港文化藝術,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

演藝學院:助灣區成「藝術科技」結合基地

香港演藝學院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名單的項目為「大灣區創意藝術管理及領導人才培訓」,該學院對於今次的入選深感榮幸,校長蔡敏志教授表示很高興獲選入圍。這是學院首次申請國家藝術基金,反映國家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相當之高。

香港演藝學院的作品。

據介紹,香港演藝學院申請本年度基金,是希望透過一班富有本地、國家及國際大型演藝管理、策展及教學經驗的教員及專家 (當中更包括演藝的知名校友),通過藝術及科技融合表演活動管理人才培訓,分享及傳承三十多年累積的教育經驗,回饋國家及社會,規劃長遠支持及協助加速粵港澳大灣區成為「藝術+科技」結合孵化基地。這是學院申請這項藝術基金的目的。

(來源:香港文匯報A10:文匯專題 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