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話|聖若瑟男生被打爆牙 父示威控訴

聖若瑟書院爆出校園欺凌事件,受傷男童的爸爸和另一人士早前穿「血衣」在校門外示威。

(大公報 記者 葉浩源、張凱晴、蘇薇、古倬勳、賴蘇武)港島半山區名校聖若瑟書院「暴力血案」有新進展,事發閉路電視片段流出,揭露一名12歲男學生被打至牙齒移位及脫位、有創傷後遺症徵兆等的經過。男童爸爸上周三(2月22日)身穿「血衣」在校門外示威,指責校方事件無老師主動介入及無通知家長。去年11月18日事發當日警方接獲男童爸爸報案,事件最終以涉嫌「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拘捕一名14歲男學生,其後已接受警司警誡,無落案起訴。聖若瑟書院副校長郭迪民昨日表示,會繼續嘗試與男童爸爸聯絡,並相約會面,聽取訴求及商討事件的後續處理。

被打學生的爸爸林先生日前接受傳媒訪問,並有案發閉路電視片段公開,可見當日傍晚約6時23分,學校正進行籃球校隊訓練,一名身穿黑衫的校隊中一男生,與身穿白衫的中二男生互有拉扯。接着黑衫男生將白衫男生的文件擲落地上,並將他推倒按在他身上,十數秒後才有其他學生將二人分開。

片段中其中一個迷思是事發時,一名身穿長褲的老師在附近,惟並沒有上前制止。據林先生稱,兒子受傷後無教職員處理傷口或照料,自行離開,他對此極為不滿。

有創傷後遺症 須心理治療

據林先生所講,事發前兒子是向對方追討幾十元快餐費,卻竟然被打。他展示醫療報告闡述兒子傷勢,包括左上方乳齒移位、左下方恆齒犬齒半脫位,最新診斷恆齒已變成灰牙;頸椎右邊中央盤輕度突出,神經正常;有創傷後遺症徵兆,建議需定期進行心理治療。不過,林先生稱打他兒子的學生,事發後僅停課三日,不計期間的病假、考試和網課,以及扣減五個操行細分。他認為應該要留級。

對於校方的處理手法,林先生指事發後兒子不但無人理,校方亦無主動聯絡他,自己也是由兒子來電告知事件,才報警求助,其後校長始趕回校。林先生就事件投訴至教育局,去年12月13日與校方第一次開會,當時林先生等家屬代表戴上寫有「血洗校園」字句的頭巾及穿上寫有「校園暴力零容忍」字句的衣服。他憶述:「他出事之後一日有返校園,阿仔驚,因為有陰影,我同阿仔講對面學生未返學校,所以你唔使驚。爸爸會每日送你返學校。」

知情者:追餐費變動手

面對被打者家長一方面的聲討,該校有其他知情家長向《大公報》透露,指打人者A及被打者B二人是因餐費而在去年11月18日爆發事件。B及A當時是隊友,早前於A生日時一起吃麥當勞,B當時為A付款,而A以為是「生日飯」遂沒有付回有關費用。當日下午B向A追餐費被拒。B私自搜A隨身物品更將之散落在地上,觸發A動手。學校已對A作出兩個月停課處分,亦被退隊,而A已道歉。有傳統名校學生家長認為,名校出現校園欺凌亦不算新事物,應提醒孩子遇到類似問題時要懂得找大人、老師幫手。

《大公報》昨晚再向聖若瑟書院致電查詢,截稿前未收到回覆。

警方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經初步調查,相信二人在校內因瑣事爭執,人員拘捕一名14歲男童,涉嫌「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其後已接受警司警誡,而當時有另一名12歲男童面部受傷,清醒送院治理。

對於此法律定案,被打者家長林先生表示已接受,惟拒絕了對方家長共兩次提出商討道歉及和解的意願。「我希望完咗學校嘅調查,水落石出後,警司警誡又已經定案完結,我覺得學校處理得恰當時,我再去處理追究賠償問題。」

有兩名女兒就讀其他名校的家長林太就表示,她覺得「係傳統名校都有呢啲事,不過以前係耳聽,而家有手機大家可以見到罷了」。她形容,「唔係什麼新事物」。對欺凌事件她又表示「無咩擔心」,但都會提下「佢(女兒)點樣保護自己,找大人、老師幫手」,同時亦會提醒女兒要避開一些有問題(如:情緒問題、有暴力傾向)學生。

不可姑息|家長:宜高度關注 低調處理

針對這次聖若瑟書院學生打架事件,教育局表示已接獲有關學校報告一宗校內學生肢體碰撞事件,知悉學校正跟進有關個案及與持份者保持溝通。教育局要求學校嚴肅跟進事件,並為受影響學生給予支援,以及加強學校的訓輔工作。教育局會與學校保持聯絡,跟進事件。有家長兼教師則建議遇此類事件應「高度關注、低調處理」。

作為一名家長和教師,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王偉傑就認為,欺凌通常包括三個元素:首先不是單一偶發的事件,而是在一段時間內重複發生。其次出於惡意。最後,欺凌者及受害者存在權力不平衡的狀態。就目前事件披露進展而言,同學打架未必要擴大到「校園欺凌」,而站在家長的角度,受傷同學爸爸的處理方式未必是最好的途徑。

過於高調或適得其反

王氏擔心,過於高調的進行示威、聯絡傳媒,將「小事化大」,會導致該位受傷同學返校後,難以面對其他同學,或有同儕會覺得「你爸爸媽媽好難搞」,從而覺得與其來往會帶來麻煩,不願意與其交往,導致該學生遭冷落、孤立,引致另一種「校園欺凌」。

他強調,暴力行為不可姑息,惟面對這類事件最好遵從「高度關注、低調處理」的原則,家長應盡量先嘗試同校方、校董會、教育局分區主任等等溝通協調、或經相關部門仲裁,但勿將事態擴大。

南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劉穎欣則表示,身為家長必須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及溝通,切記做到「一聽,二看,三仔細」。一聽是指專心聆聽孩子所言,對於其一天活動的總結,留意在校是否有特別事情發生。二看孩子「今日做了什麼」,從小事中觀察孩子是否有異樣。三仔細,是指孩子的喜怒是家長無法把控,必須透過很仔細的觀察,其情緒是否有特別變化。

立法會議員兼教聯會副主席鄧飛指出,若學生之間發生肢體衝突,老師需介入調停,為受傷學生治理傷口,校方亦應第一時間通知雙方家長,釐清事件經過,再對涉事學生作相應處分及訓導,如果校方無即時通知家長,做法則屬不恰當。

拳拳到肉|男拔生MMA打架短片瘋傳

近日流傳多段拔萃男書院(DBS)學生在校內打架短片,仿如「MMA」搏擊動作感到嘩然。其中一段視頻,兩名均佩戴口罩的男同學先各自擺出武打電影中的「起手式」,隨後一名學生緊箍對方頸部,兩人互相糾纏後有人倒地,身邊有其他同學嘗試制止但不果;另一段13秒短片中的「武鬥」地點則在另一教室,一名學生先抓起一張椅子,其後放下;待另一學生步入教室後,雙方先互相推撞數下,其中一人不滿被拉扯恤衫率先打出一拳,另一學生隨即還手,揮拳打向對方面部及身體,至少五拳。其後更起飛腳、膝撞,現場有同學叫冷靜。

根據校方向家長教師會發放的信息,校方稱影片中的打鬥事件並非於本學年發生,部分片中學生已離校,校方也正辨識片中違反校規的學生,並會繼續引導及支援個別涉事學生。校方在該訊息中也提到,校方最近更新校內反欺凌的政策,重申校方非常重視相關問題,且對欺凌和暴力的堅定零容忍原則。  

(來源:大公報A11:港聞 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