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誤信防癌偏方與另類療法

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輕而易舉便能從互聯網上獲取健康知識,但亦正正如此,現時坊間流傳許多偏方和謬誤的癌症資訊,以下會簡單為大家拆解坊間常見有關於預防癌症的謬誤:

疑問一:進食番茄或茄紅素能預防前列腺癌?

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與其他癌症一樣,前列腺癌的成因很多,部分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而不良飲食習慣,例如經常進食高脂肪食物和缺乏維他命,會增加患上癌症的風險。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留意身體的細微變化,才是健康的生活模式。

疑問二:坊間的「綠茶素」、「洋蔥素」等保健食品可治癌防癌?

從來沒有證據支持「綠茶素」和「洋蔥素」等健康食品可防治癌症。 醫學講求「高層次」的臨床研究數據,惟坊間所見的健康食品,絕大部分缺乏符合醫學要求的「高層次」證據,特別是「第三期臨床雙盲」研究。

在醫學角度而言,所謂「高層次」的證據,是指至少需通過「第三期臨床研究」。一種新藥在進入臨床試驗之前必須先經過實驗室細胞系研究和動物試驗,初步確認藥物的有效性,才可以進入人體臨床試驗。人體臨床試驗,又稱臨床研究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期臨床研究(Phase I):目的是測試新藥的安全性和毒性,並找出人體能接受該藥物的安全劑量,以決定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時應採用的藥物劑量。

第二期臨床研究(Phase II):目的是了解該藥物對特定疾病是否具有療效,並監測其可能引起之不良反應。

第三期臨床研究(Phase III):目的是將新藥或治療方法與目前公認的標準治療作比較,以了解該新藥或治療方法是否比傳統的標準治療效果更佳。在這階段,試驗對象(即病人)被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別有數百人。最好的方法是,無論是病人本身、研究人員或醫生都不知道哪位病人屬於哪個組別,直至研究結束為止。這個稱為「雙盲」的臨床研究,可避免試驗對象或研究人員因主觀偏向而影響研究結果。因此,第三期臨床研究得出的結果更為嚴謹和精準,屬「高層次」臨床研究數據。

第四期臨床研究(Phase IV):目的是評估已上市的藥物,長期使用後會否產生慢性的副作用,以獲得進一步資訊,即藥物的風險效益評估。

因此不要輕信廣告和商家提供的所謂研究數據。只有經過以上多階段的臨床試驗,藥物的品質、療效和安全性才有保證。

疑問三:紅酒有抗氧化功效,每天飲用對身體有益,並且可以防癌?

人體藉着呼吸,吸入空氣中的氧氣來進行及維持身體各項機能的運作,而我們吸入的部分氧氣會與體內各種物質發生反應,造成「氧化」。而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吸煙、壓力、攝取過多脂肪或加工食品、經常曝露於放射線或紫外線等,皆會加速細胞的氧化。的確,每天飲用少量紅酒或有助降低心臟病發的風險,但與預防癌症並無關係。相反,飲酒會增加患上頭頸癌、食道癌、肝癌、乳癌和大腸癌的機會。

疑問四:洗腸可預防大腸癌?

不少人認為坊間的洗腸可以排毒、減肥、解決便祕問題,甚或預防大腸癌,但有證據顯示洗腸的過程會令身體流失電解質,程序上也有一定風險,例如使大腸黏膜受損,甚至弄穿腸道。因此,在西醫的立場上絕不建議洗腸。其實,只要保持健康飲食習慣,多補充水分及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作息規律及進行適量運動,腸胃蠕動功能自然正常,無需倚賴被動或介入的方式清理腸道。

疑問五:癌症是由缺乏營養引起?服食維他命或營養補充劑可預防癌症?

引起癌症的原因很多,與缺乏營養並無直接關係,惟長期缺乏營養會削弱免疫系統,使患上癌症的風險增加。然而,服食維他命或營養補充劑並不能預防癌症,切勿誤信坊間一般保健食品聲稱能預防癌症,此乃誇大和失實的廣告,亦為常見的謬誤。其實,只要維持健康和均衡的飲食習慣,便可攝取身體所需的營養。

陳亮祖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癌症資訊網專欄文章鏈接:

癌症是無法根治的「絕症」?

認識大腸癌成因及治療

拆解乳癌五大謬誤

詳解癌症治療及副作用(一)

詳解癌症治療及副作用(二)

詳解癌症治療及副作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