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專欄|關注乳癌 定期檢查 提高警覺

乳癌,由1999年開始,一直是本港女性頭號癌症。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顯示,由2010至2020年間,2010年確診乳癌3025人 ,2020年為4956人,整體增加64.9%。現時每14位婦女當中,便有一人有機會在一生中患上乳癌,患病年齡中位數為58歲,最年輕的不足25歲。49%患者年齡介乎40至59歲,年齡愈大,風險愈高。

乳癌會否發病,並不單單取決於任何一個風險因素,根據香港乳癌基金資料庫顯示,64.9%乳癌病人都有三項或以上常見高危因素。如家族病史、吸煙、飲酒、進食肉類及奶類食品等。乳癌發病可以是全無徵兆:即使檢查發現乳房有鈣點,亦不一定會變成乳癌,但倘若真的患上乳癌,愈早檢查及治療,可減低死亡風險。

一般而言,乳房檢查包括定期由醫生進行的臨床檢查,以及日常自我乳房檢查。

每年施行斷層乳房X光造影可及早診治乳癌、獲得更佳手術處理、更好藥物治療效果、早些偵測腫瘤大小及淋巴沒有擴散,痊癒的機會便愈高。

臨床檢查

醫生會先詢問求診人士的病史,再用肉眼觀察乳房是否大小或高低不均、不對稱及凹陷,然後用手觸摸乳房(又稱「觸診」),確認任何異物或異狀。

此外,醫生會同時安排病人接受臨床輔助超聲波造影(Bedside Ultrasound),以作進一步診斷。華人女性的乳房密度較高,如經醫生觸診發現乳房不平滑,可以藉超聲波造影判斷乳房是否有硬塊。

一般女性應自30歲起每年接受一次臨床乳房及超聲波造影檢查,如有家族病史就更該及早進行。最好定期在同一醫院或診所檢查,以便逐年比較乳房狀況,一旦發現任何異樣,可以及早處理。

女性在35至40歲時宜接受初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Baseline Mammogram),而40至69歲時便應每兩年作X光造影檢查,隔年超聲波造影。如乳密度髙,則需同時施行超聲波造影。70歲或以上則根據健康狀況,仍需每年乳房檢查。如有家族病史或其他常見高危因素,則需每年一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

**根據2021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資料庫顯示,由於美國發病率較髙,建議女性每年施行斷層乳房X光造影。

斷層乳房X光造影(Tomosynthesis)

現時3D立體乳房X光造影,又稱斷層乳房X光造影(Tomosynthesis),獲美國放射學院確認「在重要篩查範疇方面,較2D數碼乳房X光造影更進一步」。此造影儀器可從多角度拍攝多幅乳房影像,再重塑厚度低至一毫米的影像,解決腫瘤被外圍組織覆蓋引起的造影問題。臨床測試顯示,這技術的入侵性癌症偵測率達至27% 至43%。造影全程只需4秒,輻射劑量與傳統2D乳房X光造影相若。

斷層乳房X光造影(上)較傳統乳房X光造影(下)影像更細緻分明。

自我檢查乳房

女士平日洗澡時,亦可自行檢查乳房,最好每月經期過後檢查一次。建議先用肥皂水沾濕乳房,便較易觸摸到任何異物或異狀。如手部感覺有異樣或觸摸時乳房感到不適,應該及早求醫。

諱疾忌醫 全因對未知的恐懼(Fear of the Unknown)

定期檢查非常重要,心態正確更是戰勝疾病的關鍵。女性一旦發現乳房有異樣,很多時會害怕惡夢成真而不願及不敢求醫。鴕鳥心態會令病情惡化,最終無可逆轉。

對未知有所恐懼,實屬人之常情;然而與其獨自徬徨胡思亂想,倒不如勇敢面對,主動求醫,坦然面對任何檢查結果。

一旦病人確診患上乳癌,作為醫生除了安撫病人之餘,更重要是鼓勵她們接受患上乳癌的事實,然後讓病人明白不同階段有不同跟進方法,知道一切有路可依,目標清晰。在治療道路上,我們的醫護人員會積極協助,定時致電病人詢問近況,一起並肩前行。對乳癌高度警覺,防患未然;對患病坦然接受,堅強面對,就能克服重重險阻。

註:近年美國有研究指出,女性收經後減少服用荷爾蒙,乳癌數字有所下降。

曹吳美齡醫生
養和醫院內科名譽顧問醫生
羅吳美英醫生
養和醫院診斷及介入放射部主管
放射科專科醫生

養和專欄系列文章:

養和專欄|準媽媽須知:從懷孕至幼兒兩歲的飲食建議(一)

養和專欄|頭痛警號 不可忽視

養和專欄|中風復康治療(2)——跨專科復康團隊的復康治療

養和專欄|中風復康治療(1)——常見中風後遺症及併發症

養和專欄|發福非福:淺談中央肥胖及代謝手術(1)

養和專欄|發福非福:淺談中央肥胖及代謝手術(2)

養和專欄|了解子宮肌瘤 (1)—常見問題與症狀剖析

養和專欄|了解子宮肌瘤(2)——治療選擇

養和專欄|乙型肝炎與懷孕

養和專欄|運動創傷(1):運動相關腰部創傷 鍛煉核心肌肉須知

養和專欄|運動創傷(2):運動與脊椎受傷 游泳瑜伽勿亂試

養和專欄|淺談疲勞性骨折

養和專欄|痛風面面觀(1)

養和專欄|痛風面面觀 (2)

養和專欄 | 體檢報告異常等於患癌?

養和專欄 |「地中海飲食模式」減低中風風險

養和專欄 | 牙周炎與糖尿病互為影響?

養和專欄 | 牙周病或增患心臟血管疾病風險

養和專欄|進食得宜助控制兒童哮喘

養和專欄 | 未雨綢繆 :雪卵保留生育能力

養和專欄|生育前基因檢測 助減下一代患遺傳病風險

養和專欄|拆解遺傳疾病 如何評估與診斷?

養和專欄|反式脂肪陷阱多 吃得健康想清楚

養和專欄|正視脫髮困擾  把握治療時機

養和專欄|拆解補鈣謬誤 提升骨骼健康

養和專欄|運動創傷非小事 置之不理致惡化

養和專欄|基因異變演化癌症

養和專欄|行山膝蓋易勞損 盡快修補免惡化

養和專欄|「誓不低頭」 正確使用智能電話

養和專欄|剖腹或順產 應如何選擇?

養和專欄|無聲殺手:動脈瘤爆破奪命  定期檢查降風險

養和專欄|最新激光矯視技術 視力問題一掃而空

養和專欄|淺談白內障徵狀和治療

養和專欄|核醫學的「亮燈」等於壞事?

養和專欄|男人也有更年期?成因先兆知多點

養和專欄|「電眼美人」護理有法

養和專欄|準媽媽須知:什麼是妊娠高血壓?

養和專欄|育兒須知:留意兒童肌肉發展 把握發育關鍵時期

養和專欄|經期紊亂勿掉以輕心 需及早檢查鎖定成因

養和發布應用於前列腺癌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的臨床研究

養和專欄|腦腫瘤徵狀多樣 影像掃描助診斷

養和專欄|拆解坊間對「普通外科」的誤解

養和專欄|解構玫瑰痤瘡成因及治療(一)

養和專欄|解構玫瑰痤瘡成因及治療(二)

養和專欄|長期偏頭痛需及早求醫 切勿過量服食止痛藥

養和專欄|婦科惡性腫瘤的常見徵狀及風險因素(一)

養和專欄|婦科惡性腫瘤的常見徵狀及風險因素(二)

養和專欄|改善疤痕及傷口 癒合的營養要點

養和專欄|柏金遜症的個人化治療(上)

養和專欄|柏金遜症的個人化治療(下)

養和專欄|兒童語言能力評估

養和專欄|面癱與貝爾氏麻痺症

養和專欄|肝臟「重生」的奧秘

養和專欄|大閘蟹膽固醇與雞蛋相若?拆解大閘蟹飲食宜忌

養和專欄|一文看清「癌王」胰臟癌

養和專欄|減脂增肌飲食對策

養和專欄|淺談腦中風 談笑用兵 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