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時評|消費券作為常態化政策並無不可

近日社會上對政府應否再次派發電子消費券展開熱烈討論。主流意見認為能有效拉動經濟,支持派發。反對者則主要擔心會給政府造成財政負擔,亦非全無道理。但若說再派發是為「博取掌聲」,並斷言消費券不能常態化,則未免過於武斷。科技發達的新經濟下,消費券作用多元,不但可拉動消費,還可以輔助達至各種政策效果。本港要改善經濟結構,增加結構性收入,公共理財需要有新思維,一味墨守傳統經濟舊論,凡事守舊,實難成事。

隨着科技進步,消費券不但擺脫紙質形式,安全性及經濟效用更加遠非過去可以比擬。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前年一項針對全球派發消費券的研究指出,消費券形式多樣,除了可以紓解市民的經濟壓力和刺激消費之外,還能兼顧多元化的政策目標,例如施行社會救濟或扶貧、逆周期調控、精準支援特定行業等,而且在政策設計上具有較大的彈性和延展空間,是能豐富政府進行宏觀經濟調節的政策工具組合。

綜觀反對再次派發消費券的意見,一則是對當前經濟狀況了解不夠,二則是對消費券的以上最新發展了解不夠,更主要是陷入「坐吃山空」的牛角尖。殊不知公共理財不能只盯着支出一項,更重要是能推動開源。派發消費券並非一味「派糖」,而是能產生巨大經濟回報,避免本地經濟萎縮而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一項研究指出,數字消費券不僅是短期政策,更要作為一項長期的政府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可用於促消費、定向扶持低收入人群,乃至精準扶貧等領域,應當確立消費券發放的國家標準,作為常態化政策選項,以確保消費券發放效果的最大化。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亦表示,消費券明顯有助促進復工復產,對小微商家拉動效應巨大。

事實上,消費券常態化政策若設計得宜,可以改善經濟結構,增加收入並節省開支。以智慧城市發展藍圖為例,本港近年在電子科技應用進度緩慢,政府其實可以用常態化消費券,以特定金額獎勵市民使用電子系統,帶動社會早日進入數字時代。全球現已進入後疫情階段,經濟競爭激烈,社會發展「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墨守成規等如自廢武功,實在要不得。

(來源:香港仔P03 202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