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大院》群像塑造出色

《縣委大院》男主角梅曉歌(前)工作腳踏實地,面對賣假牛風波,他選擇親自處理。

文\于 童

2022年年末,《縣委大院》以每集平均1.94%的收視率結束在央視一套的首輪播出,成為了繼《山海情》之後又一熱度「出圈」的獻禮劇集。比起有單一主線、矛盾明確的《山海情》,《縣委大院》人物眾多、情節交錯、線索龐雜,在創作上的難度無疑更大了一些。因此,在筆者看來,《縣委大院》的成功,與其背後由孔笙帶領的導演團隊優秀扎實的導演功力是分不開的。

近年來,「寫好現實題材」成了內地影視創作領域的共同追求,不過正所謂「論古易、談今難」,能夠真實、精彩地講述現實故事的作品堪稱鳳毛麟角。然而,在很多創作者都在抱怨現實題材創作空間太小時,導演孔笙和他的團隊卻用《父母愛情》《歡樂頌》《大江大河》《山海情》等一系列收穫口碑的作品,一次次證明了題材並非創作的桎梏。其新作《縣委大院》則講述以胡歌飾演的縣長「梅曉歌」為中心的光明縣幹部們,開展日常基層治理的工作。

第30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2015)的組委會曾給予孔笙這樣的評價:「他以獨特的審美眼光和深邃的專業精神,達到了戲劇內容和影像風格的和諧統一,在生活的困苦中透出理想的光芒,在人性的溫暖中挖掘向上的力量。」這一評價可謂十分中肯。縱觀孔笙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創作上的特點:以「家庭式關係」為中心塑造人物群像、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簡約質樸的影像,以及真實自然、準確合理的表演風格。正是這些,讓「孔笙式」現實題材作品成為了觀眾的選擇。

「縣委」日常添溫情

正如《歡樂頌》中孔笙對「五美」關係的深化重塑,在《縣委大院》中,孔笙也比照家庭中的親族關係,將縣委幹部們的工作關係進行了再造。例如,胡歌、吳越這對「縣長+書記」的搭檔在性格架構上,就採取了溫和穩重+雷厲風行的模式,十分容易讓人聯想到「慈父嚴母」的家庭關係。再加上沉着老練的宣傳部長李唐、踏實木訥的新人公務員林志為和各懷心思的幾位村支書們組成的「兄弟姐妹」,這種類比式的再造使得「縣委大院」的日常,觀眾從幹部們的工作感受到他們更像親人們的相處,也讓主角團隊的「共同努力」有了更加溫情的觀感。

孔笙曾在專訪中談到,如果有一個細節或者鏡頭失真就會讓觀眾出戲,從而導致他們對整部戲失去信心。在他的作品裏,這種對「真實感」的追求不僅表現在對布景、道具等硬件上的用心,更體現在其對演員表演、台詞這些「軟件」的要求中。《縣委大院》彙集了胡歌、吳越、張新成、李光潔、劉濤、尤勇智、萬茜等不同年代的演員,當他們出現在劇中時,即便角色們有不同的性格,演員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卻都在「基層幹部」這一群體形象的固定範圍之內,讓觀眾更容易接受角色們的真實性。這種統一性與導演對自然真實、準確合理的表演美學追求,是分不開的。

現實題材劇的隱憂

隨着「孔笙式」現實題材劇集在收視率和頒獎季上的連戰連捷,愈來愈多的影視創作者,將目光投放在備受青睞的當代現實主義題材劇集創作上。然而,我們也不得不看到,對比近現代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以2010年以後為時代背景的當代題材劇目在創作數量和質量上,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警察榮譽》《我們這十年》《縣委大院》等優質劇目雖然都在口碑和收視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在劇情的編排、人物的刻畫上,它們普遍存在情節性弱、主角形象沒有記憶點等問題。誠然,現實中的人們和現實的生活未必都有着很強的戲劇性,在基層工作中,工作人員面對的往往都是十分瑣碎的矛盾。但創作者也應該看到,電視劇作為大眾娛樂的重要產品,觀眾對其娛樂屬性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作品的影響力。筆者希望未來在中國熒幕上,能夠看到更多兼具現實性與戲劇性、反映當代國人所思所想、所經所歷的精彩劇集。

(來源:大公報B1:副刊 202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