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辦法總比困難多 善用落馬洲方艙解決香港部分深層次問題

文/尚海龍

聽聞深圳河上的援港方艙建設交通橋要拆除了,筆者12月28號申請到了落馬洲禁區紙,前往深圳河畔南側,和這座橋打卡留念。

筆者12月28號申請到了落馬洲禁區紙,前往深圳河畔南側,和這座橋打卡留念。(受訪者供圖)

可能香港廣大市民不甚熟悉、甚至根本沒有關注過這座無名橋,筆者卻非常想為這座無名橋做個廣告,因為這是中央應香港請求火速援建香港防疫設施的「連心橋」,2022年3月22日至4月25日,在51天時間裏,中央組織了超過2萬人的建設專班、自帶帳篷、攜帶大量物資、機械設備,經過這個橋與深圳形成閉環管理,為香港援建完成了一所可以提供1000張負壓床位、100張ICU病床、10056張床位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方艙醫院,特區政府某位官員形容,方艙醫院的建設速度之快、工程之龐大,是史無前例的壯舉。

為什麼有如此神速,當初在建設工地現場掛着的一條橫幅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提前一分鐘完成方艙建設,就可能挽救一個香港同胞的生命!方艙醫院援建完成後,考慮到香港醫護人手不足的情況,深圳還主動承擔了方艙醫院的管理工作,許多醫護人員也是跨過這座「連心橋」在香港的河套一側默默支持香港的防疫工作長達半年多時間。

2021年7月的落馬洲河套地區。(受訪者供圖)
2022年5月的落馬洲河套地區,可以看到連心橋。(受訪者供圖)
2022年12月28日,筆者在落馬洲警署考察。(受訪者供圖)

可能大家未必能夠預想到,甚至不敢相信,傾注了中央對港關心關愛的心血、標誌着深港合作一家親的落馬洲方艙,完工至今的8個多月時間內,這裏並沒有接收過1例新冠患者,整個設施仍然是完好如新。當然,客觀來講,這也未必是壞事,中央援建香港的時間正值香港第五波疫情的高峰,單日確診病例曾高達5萬多宗,人命關天,無人有水晶球能夠預測下一步疫情走勢,直至5月初香港疫情已經大幅度回落,竹篙灣、亞博等設施已經可以應付,落馬洲方艙未能如期啟用。

2022年國慶前後,有部分有識之士曾提出希望在這裏開展「逆隔離」,特區政府也積極和國家衞健委、廣東省、深圳市有關部門商討可行性,甚至模擬了閉環管理的場景,但還是沒有人有水晶球,2023年1月8日,內地將全面通關已經讓上述計劃成為歷史,所以當前拆橋復原也是必然之舉。

那麼新的問題來了,隨着連心橋開始拆除,基礎設施會移交香港一側,位於地塊西南角的科技城首批樓宇也開始恢復建設,這座巨大規模的方艙醫院下一步的命運是什麼?雖然沒有使用香港的分毫公帑,但畢竟是一筆實實在在的資產,如何善用這筆資產?筆者作為新晉立法會議員,在此呼籲特區政府跨部門需要關注落馬洲方艙的處置問題。

當前方艙醫院以及正在建設中的香港科技園新園區。(受訪者供圖)

落馬洲方艙的處置非常重要,筆者建議要善用落馬洲方艙設施,為北部都會區建設開好頭、起好步。筆者有如下四點不成熟的認識:

一、落馬洲方艙是中央援建香港的一筆寶貴資產。能夠提供上萬人居住的方艙設施、保用期超過3年,有了基礎醫療甚至ICU病房的條件……而且這裏面凝結了2萬多名來自內地各個省市建設者的心血,簡單拆除不合理。筆者根據訪談了解到,建設時值香港的雨季、2萬多名建設者們的帳篷長期都是扎在冰冷的雨水中,還需要堅持每天測核酸,一邊防疫一邊24小時倒班建設,這筆資產堪稱珍貴。雖然筆者不清楚造價幾何,但親身參觀方艙,看到全新的冷氣機、沖涼設備、污水處理系統等,已經提供了居住的基本條件,輔以合理的交通配套以及飯堂支援,可以成為建設北部都會區的一個重要基地,加之地理位置本來就在深港河套區的腹地,處置得當一定能夠為建設北部都會區提供支持。

二、落馬洲方艙已經成為香港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為什麼當年香港會對西九龍一地兩檢話題爭執不休?為什麼香港會感慨落馬洲方艙建設速度是史無前例的奇跡?為什麼深圳河上建設了一座簡易橋就解決了這座史無前例奇跡工程的建設問題?……筆者認為,這激勵了香港的為政者能否解放思想、是否善於破解深層次矛盾的問題,落馬洲方艙所體現的實事求是尋找解決辦法、整合一切資源為建設目標服務的精神,正是「內地和香港同心抗疫精神」,值得紀念,透過挖掘、宣傳落馬洲方艙的感人故事,可以激勵香港建設好北部都會區,只要肯用心,辦法總比困難多。

三、落馬洲方艙是一塊檢驗香港跨部門協作的試金石。落馬洲方艙因救急而來,因即將全面通關而結束了其歷史使命。這一批資產沒有經過香港傳統意義上的規劃、沒有「跟程序」、沒有使用香港公帑。現在由中央移交給特區政府,這也成為一個前所未有的問題。筆者預計,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運輸及工務局、房屋局、醫務衞生局、保安局、入境處……都可能和方艙醫院的處置有關聯,站在不同的角度,一定會有部門認為拆除好、有部門認為不拆好、有部門認為搬遷好、有部門認為原地利用好,筆者建議需要由一位司長或副司長牽頭,跨部門盡快拿出方案,妥善處理好方艙資產。

四、落馬洲方艙未來能夠發揮的功能不只是隔離設施。香港在熱議簡約公屋或永久公屋,說明劏房戶、籠屋戶有急迫的住屋需求,方艙可以對單身基層朋友發揮過渡性保障功能嗎?2023年開始,每年將有超過3000億元的基建項目,北部都會區是重點區域,未來勞工輸入也是一個不能迴避的話題,方艙能夠對外來勞工的住宿問題提供一個思路嗎?恢復通關後重振旅遊經濟需要人手,例如需要大量和內地往來的跨境巴士司機,方艙能否發揮一定的便利司機的功能作用?

筆者站在落馬洲警署,眺望不遠處深圳的天際線,暢想着香港創建國際創科中心、建設北部都會區的將來。的確,香港累積多年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很多,但回想對比二十多年前的深圳,中國的創新科技高地也是一步一步建設成的。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不只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一個部門的職責,需要整個特區政府、需要全社會官產學研、需要廣大市民一起努力。

路就在我們的腳下,希望社會能夠求同存異、政府各部門能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久久為功,期待香港建成國際創科中心的美好明天。

(作者為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香港人工智能實驗室董事局成員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