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港人|張孚燁:傳統行業「織」出綠色新天地

張孚燁從上海起步,冀推廣綠色紡織風尚。

(大公文匯全媒體 記者 倪夢璟、張帆)家在香港,出生上海,留學海外。張孚燁卻在2011年回國,毅然選擇回到生養他的故土開創事業。他投身的紡織業是港商傳統優勢產業,也是滬港合作的美好見證者——改革開放後上海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就是紡織企業,是由唐翔千先生創辦的滬港合資上海聯合毛紡有限公司。

隨着時代的發展,每個行業都需要與時俱進。在張孚燁的努力下,港商的專業知識、精湛手工、時刻與市場需求接軌的靈活以及連通世界的優勢在他的企業得以傳承,他還在業餘擔任上海東華大學的碩士生導師。面對節奏更快、市場更大、更多變的新發展階段,他又不斷謀划着依託更多新元素,「織」出一片新天地。

事業起步上海之根

松江,上海之根。石湖盪,一個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寧靜古鎮。這就是張孚燁事業的起步之地,他擔任總經理的上海星之沛紡織製品有限公司即落戶於此。

談起當年緣何會選擇上海市郊西南這寧靜一隅,張孚燁表示松江是一個交通便利、城市化集中、教育和生活質量高的五大新城之一。

企業剛起步,主要產品為從嬰兒到成人的家用軟裝產品。儘管對於傳統製造業的艱辛有心理準備,但路途偏遠,生活配套尚不完備,仍然讓他一度不適應。在企業運營上,他也需要事無巨細、事事關心。相對于海外大學校園的安逸,這份辛苦帶來的身心疲憊不言而喻。現在回憶,他仍能清晰記得:「當時真的是很累的,大到公司運營,小到公司水管爆了,都需要你參與,因為你需要知道水管為什麼會爆,以免下一次再碰到類似的情況。當然這些生活中的細節也鍛煉了我,也成為了我的管理經驗之一。」

傳統製造謀綠色發展

辛勞並沒有影響張孚燁對於未來的思考。曾經,紡織業以勞動密集型為特色,很多業內人士亦飽受污染大、能耗高之苦。張孚燁自海外歸來,一開始就認識到了這些:原有的設備生產效率不高,排污也較大,與國家越來越重視的環保可謂背道而馳,「對員工的健康和工廠可持續發展都沒有好處。」因此,他在進入企業工作之初,就着力引進先進設備,旨在打造出一個環保型的工廠。破舊立新,無疑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氣。更新設備和理念,不僅要更多投入,短期內亦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收益。但張孚燁頂住壓力堅持下來,力主企業投入更多較力量去改進生產線。

經歷多輪研發改造,目前張孚燁的家居工廠不僅引進了全自動化的設備,也自主研發了一套新的環保設備,公司還開啟了申請環保認證的工作,希望將更多環保裝置推廣。張孚燁告訴記者,此前工廠的普通印染設備污染嚴重,需要大量勞動力,在採用環保機器後,每天大約可以印染1萬米,做到零污染和勞動力減少。「我們確實是捨棄了部分經濟利益來推廣環保,但這種染料的布料更加健康綠色,未來的經濟效益以及環保效益是更高的。」儘管生產數量看似下降了,但公司總體的生產成本大約較原來減少了一半以上,「而且我們的工廠也一直在轉型,所以我們總體的利潤是在提升的,而且也讓消費者可以體驗更舒適環保的家居產品,我們還是很高興的。」

張孚燁在進行工作準備,開啟忙碌的一天。

自主品牌全球拓展商機

在張孚燁帶領下,企業很快告別代工的粗放發展模式,依託自主設計,有了自己的品牌,包括Koozlia、Esse baby、松舍等B2C品牌。公司在新材料領域研發和生產納米墨水來降低對國外墨水的依賴的同時,做到性價比更高。

對於依託港商連通全球的渠道和思維,張孚燁也較早進行謀劃,計劃將企業的發展版圖向海外拓展。目前,公司不僅和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的企業都進行合作,企業分工廠亦開到了美國,其中上海本土的工廠與公司主要負責研發的部分。

張孚燁對於全球化的便捷高效印象深刻。由於在歐美市場開啟了定製化的服務,當一次歐美的客戶在網絡上選擇了喜歡的款式、顏色以及面料與尺寸,訂單被集團香港分公司接到時,會通過集團科技系統,分工協作,僅僅一個星期,客戶所需的產品就製作好並寄出至消費者手中。

當然,隨着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張孚燁也認識到,紡織業除了要擺脫過去單純依賴出口或者代工,也要與「雙循環」對接。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更多人認識到線上渠道的重要性,這也讓張孚燁感同身受。他直言,一直在研究直播和線上銷售,特別是結合自己行業和產品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分析。尤其隨着直播帶貨等方式的成熟,未來公司亦有計劃通過類似渠道讓更多消費者全方位了解自己品牌的產品,甚至開設專門的直播間或者線下直播站,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

此外,對於公司產品的跨界聯合推廣亦有規劃雛形,他表示,隨着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於個性化的家紡產品、香薰香氛產品均有興趣,自己也看重相關市場,希望進行IP聯名合作,進一步推廣全新產品擴大市場。

調整生產服務抗擊疫情

三年的新冠疫情,讓身在上海的張孚燁也獲得了很多香港同齡人難以想像的成長,特別是2022年的這場「大上海保衛戰」,他並不是單純的見證者,作為一家生活用品生產企業,他也積極投身抗疫,成為一個參與者。

上海疫情期間,張孚燁的企業被納入保供名單。這被他視為榮譽,更是責任。因此,他第一時間調配了84名員工在廠裏集結,90天閉環,吃住在廠,加班加點生產隔離點所需要的床上用品,緩解當地的燃眉之急。他說:「我希望貢獻自己的一些力量,我也希望能夠繼續拓展我們的發展平台,在內地尋找更大的舞台。」令他非常感動的是,自己自始至終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被抽調到的員工不僅全力配合,還主動要求加班工作。車間內機杼聲聲,一條條帶着溫暖的被子、一個個柔軟的枕芯枕套從石湖盪這個廠區走出,奔赴各個需要的隔離點和其他封控企業,讓大家緩解了春寒之苦,也讓張孚燁更加感受到自我價值的提升。

張孚燁參與防疫物資捐贈。圖為他正幫助配送防疫物資。

回憶起來,張孚燁認為,能夠在疫情期間圓滿完成保供任務,除了松江當地各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企業員工的同心協力也至關重要。而這一切,也來自他多年的積累——延續了港商的人文關懷傳統,張孚燁對於員工一直用家人的理念給與關愛。日常運營中,企業每年會拿出總銷售額的1%,讓員工選出代表成立一個小組來支配使用。僅2020年度一共拿出了100萬元為員工謀福利,充分給予員工當家作主權力。同時,企業每年還會推出員工夏令營活動,為員工的子女開辦暑假班:「因為我們公司的員工60%以上都是外地員工,可能他們的家人孩子平時不在身邊,那麼我們舉行了夏令營,讓員工們共同參與,感受親子時光,小孩子們還可以通過夏令營學習一些先進的理念,員工也更願意將公司當作家一樣,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雙贏。」

通過舉辦夏令營等活動,目前,不少員工家庭的青少年也表達了對時尚或家居產業的興趣,還有員工家庭孩童因此與上海結緣,通過努力來到上海學習工作,甚至將時尚作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此,張孚燁頗為欣慰,他希望搭建更多的溝通交流平台,也讓更多人對於時尚家居產業有進一步的了解。

帶着香港精神走向世界

對於張孚燁來說,他的學習與工作腳步遍布世界多國,但在他的心中,香港企業家認真謹慎的工作態度讓他有所獲益。「在工作中我漸漸發現,香港對於細節的注重,對於公司發展的謹慎態度也有可以值得我借鑒學習的地方,我在和很多香港同僚交流的時候,也發現了他們很願意腳踏實地,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的慢慢去發展,讓公司穩步增長,這些稳紮稳打的態度和管理模式是我認為非常值得探討的,也讓我在企業發展中不那麼的浮躁,更願意穩下來。」

不僅如此,香港企業家們的拚搏精神,更支持着張孚燁不斷走下去,他亦希望將香港的拚搏精神傳遞,他表示,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不僅有親朋好友的鼓勵,來自香港前輩們的創業經歷也不斷鼓舞着自己,對困難迎面而上,他說:「我們的很多同行也在不斷拓展世界版圖,我覺得香港的這種拚搏的文化和精神還是非常值得發揚和學習的,未來我們也會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不斷發展,希望將中國製造輸出全世界。」

疫情期間,張孚燁(右一)主動參與防疫志願者工作,助力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