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關愛隊」也需要多點關愛

陳勇指出,特區政府也要對關愛隊做出相應的關愛,這樣才能長期達致人人服務他人的正能量循環,令整個社會更加和諧,造福市民。(大公文匯網資料圖)

文/陳勇

為市民解決民生問題、創造更加和諧便利的生活一直是從政者的首要目標,李家超特首將「為市民謀幸福」作為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的第一句口號,展現了新一屆政府以民為本的施政決心,也令市民倍感安心。

隨着人口老化、土地供應等問題日趨嚴重,要解決香港社會中的老大難問題,政府不但要制定好政策目標,更應作為一個統領者的角色,通過統籌、資助等方式,下放權力給不同團體,從而解決不同範疇的問題。

為了幫助更多基層家庭和獨居長者,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在全港十八區成立關愛隊,推展地區關愛活動,包括探訪和緊急支援,並可作為政府和市民之間的橋樑,協助雙方傳遞信息和意見,我對此十分支持。相信由政府親自帶領以社區關愛團體為單位的關愛隊提供相應資助,地區服務能夠進一步加強。

從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提交的文件來看,關愛隊每小隊人數約為8至12人,兩年資助協議期的總資助額約80萬至120萬元,換言之,每隊關愛隊一個月3-5萬元資助,而一小隊人要負責的服務範圍卻是一片數萬人的區域,這筆資金並不足夠。

地區服務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心力與物力,相信願意從事這類工作、投身關愛隊的人都是很有愛心與社會責任感的團體和義工,但若他們所做的工作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支持,長期下來也難免會心灰意冷,這也是各界義工流失率較高的原因。做一時好事容易,做一世好事很難。

所以,特區政府更應該加大提供場地、情感及資源上的支持。我們很高興見到對關愛隊的經費支持已經提上日程,並將會落實,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在未來希望見到政府為支持社區義工做出更多努力,包括提高資助額、提供情感支援、設立關愛隊支援中心、簡化行政程序、豁免活動場地租用費等。關愛隊向弱勢群體提供關愛服務,為「照顧者」分憂解難,而政府也要對關愛隊做出相應的關愛,這樣才能長期達致人人服務他人的正能量循環,令整個社會更加和諧,造福市民。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