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癌症治療及副作用(一)

說到治療癌症,最常聽到的不外乎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化學治療(簡稱化療)等傳統方法。不過,近年越來越多人提及標靶藥物、免疫治療又是甚麼療法?究竟甚麼是「標靶」呢?

標靶治療

跟化學治療一樣,標靶治療也是透過藥物將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殺掉,但化療是針對癌細胞分裂比正常細胞更快的特性,因此化療藥物理論上會影響所有活躍的分裂細胞;至於標靶藥物僅適用於出現特定基因變異的癌症患者,只會干擾一些涉及癌細胞生長和生存的特定分子,亦即「標靶」,例如個別種類的基因及蛋白,對癌細胞生長及擴散特別有利,標靶治療就是要防止它們幫助癌細胞增長,一般不會殃及其他正常組織。

很多人以為標靶藥物不會引起副作用,但其實標靶藥物同樣也可能引起副作用,惟與化療比較,標靶治療的副作用較輕。 值得留意的是,部分標靶藥物會增加穿腸和患上肺炎的風險,不過這些情況並不常見。

免疫治療

至於免疫治療則是透過激活或加强人體自身免疫系統辨認癌細胞的能力,令免疫系統能夠重新辨認和攻擊癌細胞。目前免疫治療僅適用於黑色素瘤、肺癌和腎癌患者。對於其他癌症患者,免疫治療仍處於研究階段,未有確實證據證明可作為首選治療方法。

在副作用方面,由於免疫治療過程中對正常細胞的影響相對較少,因此副作用相對較輕微。不過,免疫治療仍有可能引致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副作用,例如皮膚反應,肌肉疼痛等等,倘情況嚴重,甚至會有潛在的致命風險。因此,患者無論接受哪一種治療,都應該向主診醫生了解清楚治療的目的和潛在副作用。

外科切除手術

當患者發現身上長有可疑的腫瘤,首先需抽取組織作病理學檢查,以確定腫瘤屬良性抑或惡性才可對症下藥。絕大部分情況下,抽取組織的過程並不會令腫瘤擴散。相反,及早診斷並將病灶盡早切除,可防止癌腫擴散,並增加根治的機會。

很多人會有疑問:「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後便無須進行放射治療和化療?」事實上,手術後進行輔助性治療,包括化療或放射治療,能鞏固療效,減低復發機會。至於是否需要進行術後輔助性治療,則視乎癌症的種類和期數而定,應與腫瘤科醫生商討。

其實,患者在接受手術前,癌細胞有機會已經由淋巴系統或血液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假以時日便會出現復發的情況,而這些極微量的癌細胞轉移是肉眼看不見,甚至連正電子掃描(PET Scan)和顯微鏡也難以偵測得到。術後輔助治療就是為了進一步殲滅殘留於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將復發機會減至最低。

陳亮祖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癌症資訊網專欄文章鏈接:

癌症是無法根治的「絕症」?

認識大腸癌成因及治療

拆解乳癌五大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