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時評 | 跨境醫療合作助推本港醫療

立法會昨日就「推動跨境醫療合作」議案進行辯論,醫衞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明白跨境醫療意義重大,政府未來會積極考慮將醫療券擴展至其他大灣區醫院及服務,以支援居於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港人長者。事實上,本港人口急劇老化,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增加,醫療資源增長追不上社會需求,全面進行變革已迫在眉睫,跨境醫療合作對解決本港醫療制度和社會的核心問題作用同樣巨大。

隨着內地醫療水平和生活質素大幅改善,港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數明顯增加。近年政府相繼推出「廣東計劃」、「福建計劃」和「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等安排,便利長者在內地安老需要。盧寵茂表示,截至上月底,約有11,000名合資格長者通過港大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涉及資金超過3,800萬港元。

除此之外,跨境醫療合作亦有助解決本港醫療不足。立法會議員黃國昨日在議案辯論中指出,跨境醫療合作有助縮短病人輪候時間,且可省開支。同日,他在本報撰文詳細解釋,本港公院專科門診大排長龍,除了是因為醫護人手不足和手術室不勝負荷外,本港醫療檢測容量不足也是常被忽略的一大原因,這方面內地不但質優、量大及速度快,而且收費廉宜,推進「兩地檢測互通」可以紓緩本港醫院檢測的壓力,加快手術和治療進度。

現時資訊科技發達,要實現跨境醫療合作在技術上完全沒有難度。事實上,本港公營醫院超過40間醫療機構的電腦系統全部可以互通,並通過「醫健通」和私營醫院實現電子病歷互通。而內地各醫院之間的電腦系統儘管尚未互聯互通,但本港只需與內地建立一個共用平台,供認可的醫院進行對接,便能實現大部分跨境醫療的技術配套所需,從根本上解決港人跨境看病和醫療券互通的日常需要。

誠然,現時本港和內地醫療制度存有差異,但時移勢易,社會在不斷進步,醫療系統必須因應社會的需要作出適當調整。實現跨境醫療合作能給市民多一個選擇,只要與內地一齊建立健全監察機制,確保有足夠的醫療水平,以及資源不被濫用,並在出現醫療糾紛的時候有解決機制,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對市民都是件大好事,切勿因為目前的差異或困難「斬腳趾避沙蟲」,自設無形障礙。

(來源:香港仔P02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