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時評|加價申請「瘋」潮下 官員需小心權衡

經濟不景市民收入減,公用事業反而爭相搏命申請大幅加價,可謂奇哉怪也。日前天星小輪申請加價一倍,兩間電力公司申請實質加價19.8%和45.6%,昨日又傳出各間專營巴士公司排隊向政府申請加價大約一至兩成。考慮到政府已將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到負3.2%,上月反映基層開支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的組成項目幾乎全部上升,不知市民來年的薪資可會增加?加幅能抵消多少生活必需開支的上漲幅度呢?

說起來,銀行和金融機構已大幅調高各種貸款利率,企業經營、市民居住成本和生活負擔早已是百上加斤。統計處日前公布10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1.8%。雖然政府發言人表示本港通脹維持溫和,但反映基層消費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升幅明顯,組成項目幾乎全部上升,其中電力、燃氣及水的價格升幅最大,達13.4%;其次是衣履(升4.5%)、外出用膳及外賣(升3.5%)、基本食品(升3.3%)。截至10月的三個月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上升4.1%,但市民來年能否加薪仍充滿變數,基層市民的生活壓力可想而知。

而且目前經濟狀況和往年的低利率、低通脹大不相同。雖然官員表示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回落至3.9%,但能反映多少市場真實情況令人有保留。特別是很多外判行業是以低薪請人,打散工和開工不足的市民亦不在少數。商家一方面對加價蠢蠢欲動,另一方面對改善僱員薪酬待遇反應冷淡。小巴司機和院舍護理等多個月薪中位數仍遠低於全港整體水平的行業,卻密密醞釀擴大輸入外勞。如何幫助收入大受經濟結構調整影響的基層市民緩解生活壓力,是政府必須正視的艱巨挑戰。

面對疫情和波譎雲詭的外圍經濟及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多重夾擊,很多市民生活壓力空前。基層市民即使明年工資有所上調,在高通脹、高利率和公共事業的大幅加價下,相信亦難以抵消生活費用的上漲幅度。經濟不景下,要滿足公用事業大幅加價的要求以確保資本投入,又要兌現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為市民謀幸福的承諾,讓市民在經濟低迷下感受到獲得感、幸福感,一眾官員在審批加價申請和謀劃推出逆周期措施時,必須小心權衡。

(來源:香港仔P03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