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病逝享年18歲 雙胞弟弟現居南昌

贈台大熊貓「團團」剛到台北動物園時的影像。(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綜合台灣東森新聞雲、中時新聞網、聯合新聞網及記者向芸報道,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於19日13時48分在台北病逝,享年18歲,相當於人類54歲。台北動物園19日在發布會上表示,研判「團團」難以有質量自主生活,遂決定讓其在麻醉中沉睡、不再繼續痛苦。台北動物園發布「團團」不幸離世消息後,兩岸民眾紛紛表達不捨。

台北動物園介紹,大熊貓「團團」19日凌晨三度發作癲癇,醫療照管團隊對其施打抗癲癇藥物和鎮定藥物,7時許癲癇症狀才暫歇,「團團」身體非常虛弱,完全無法進食。

台北動物園獸醫室主任賴燕雪在19日下午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團團」的血檢結果顯示其紅血球減少、貧血、肝功能指數異常,通過CT可以看到腦病變的病灶擴大。

多年來,「團團」「圓圓」為台灣民眾帶來無數歡樂和美好記憶。(資料圖片)

麻醉中沉睡不再痛苦

台北動物園表示,隨着「團團」癲癇頻率明顯增加,醫療照管團隊發現短效型抗癲癇藥物已無法有效抑制其癲癇發作,「團團」的生理和精神狀況每況愈下,其他重要指標也顯示其健康情況在「走下坡」,「團團」難以再有質量地自主生活。醫療照管團隊在百般不捨中,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再繼續痛苦。台北動物園發言人表示,這是最符合動物福祉的決定。

遺體將製成標本保留

台北動物園發言人在發布會上介紹,園方將對「團團」的遺體作病理解剖,了解其病因是否為遺傳性;此外,遺體將被製作為標本留在動物園館內,園方也考慮以活體細胞保存方式保存「團團」精子、皮膚、肝臟等部分的細胞。

對於有關「團團」的追悼紀念活動,該發言人表示已有初步規劃,將整理「團團」從小到大的故事向民眾展出。

台北動物園發布消息後,台灣民眾紛紛表達不捨。「『團團』一路好走。」在台灣東森新聞雲、中時新聞網等多家台媒留言板中,台灣網友紛紛表達對「團團」離世的不捨之情。有網友表示,「感謝『團團』從大陸來台,謝謝『團團』,一路好走。」也有網友說,「感謝『團團』為我們帶來歡樂。」

「團團」離世的消息傳到大陸立刻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名,大陸網友紛紛湧入哀悼。大陸網友心碎表示「哭了,好難過……」「再見寶貝」「再也不能團團圓圓了」「太可惜了,本來以為能轉好的」「和平友愛的使者,兩岸人民會永遠記得『團團』的」「一路走好『團團』」。

「團團」治療期間,各地粉絲的祝福從未間斷,貼滿大熊貓館出口處的牆上。(中通社)

8月底開始癲癇發作

雄性大熊貓「團團」出生於2004年9月1日,2008年12月23日抵達台灣後,長期生活在台北動物園。「團團」於2022年8月下旬突然出現癲癇、口吐白沫的症狀,9月18日被送往台大附設動物醫院進行檢查,發現有腦部水腫、壞死的現象。

應台北動物園邀請,2名大陸專家曾於11月1日至7日赴台參與「團團」治療和護理工作。在台期間,2名專家根據「團團」前期檢查結果及觀察到的身體狀況和用藥反應等,與大陸專家團隊商討後,提出了針對性治療和護理方案建議,並與台北專家團隊進行了深入細緻交流。

國台辦:感到痛心惋惜

對於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不幸離世,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9日答記者問時表示,大陸的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今天收到台北動物園的通報,大熊貓「團團」於下午1時48分停止心跳。我們對「團團」病逝感到痛心和惋惜。

感謝各方盡力救治

朱鳳蓮表示,大熊貓「團團」患病後,兩岸同胞都很關切。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成立專家組,與台北動物園持續保持線上溝通,並應邀派2名專家赴台協助開展診療護理工作。我們感謝兩岸專業團隊、台北動物園以及有關各方為救治「團團」盡到的努力,希望兩岸有關方面繼續做好大熊貓保護的交流合作。

朱鳳蓮說,14年前大熊貓「團團」「圓圓」赴台安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象徵。多年來,牠們給台灣同胞帶去了無數歡樂和美好記憶。今天,許多兩岸民眾以不同方式表達對「團團」的悼念和追憶。大熊貓作為「國寶」值得兩岸同胞珍惜。兩岸民心相通、良性互動,應該共同珍惜維護。

話你知:大熊貓20歲進老年 均齡不過30歲

野生大熊貓的平均壽命為18至20歲,圈養大熊貓的平均壽命為25至30歲。大熊貓從20歲便開始步入老年,這時的牠們生命體徵與青壯年時期相比大不同。

相比青年期的大熊貓,老年大熊貓會變得更加嗜睡,活動量減少,行動遲緩,食量減少,對氣候環境適應程度弱。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大熊貓視力下降、牙齒脫落,同時可能會出現高血壓、關節痛、腹積水、肝功能下降、心臟功能衰竭等老年病症狀。

在圈養條件下,工作人員會為老年大熊貓配置專門的食物,補充其他有營養的輔食和保健品,並對牠們的身體健康狀態進行實時監測,為牠們提供一個舒適的「養老」環境。

落戶寶島14載 與「圓圓」生兩女

2004年9月1日 雄性大熊貓「團團」出生於四川臥龍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2005年5月 大陸宣布將向台灣同胞贈送一對大熊貓。經遴選,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入選的17隻亞成體熊貓中,16號和19號組成的「姐弟戀」最終勝出。2006年,通過央視春晚1億多人次觀眾的投票,取名「團團」「圓圓」。

2008年12月23日 4歲的「團團」「圓圓」搭乘專機抵達台北,並於次年農曆大年初一首次與台灣民眾見面。

2013年7月6日 「團團」和「圓圓」產下第一胎雌性幼崽,取名「圓仔」。2020年6月28日,「團團」和「圓圓」再次順利產下雌性幼崽「圓寶」。

2022年8月中下旬 台北動物園保育員發現「團團」行為與以往不同,在8月23日上午曾發生3分鐘疑似癲癇症狀。後經腦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顯示左大腦半球有局部液化壞死病變,右大腦半球亦可見類似病變。10月26日,第二次核磁檢查顯示病灶區域明顯擴大,腦部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2022年11月1日 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位專家抵台探視「團團」。園方表示,「團團」腦瘤病因還無法作出判斷,介於其健康狀況,決定採取紓緩治療。此後病情漸趨穩定,食慾稍微好轉。大陸專家7日離台。

2022年11月18日 園方公告稱,「團團」17日晚突發4次癲癇,醫療照護團隊實時給予抗癲癇藥物緩解症狀並徹夜守候。18日「團團」早上醒來試圖起身,但後肢無力。

2022年11月19日凌晨 「團團」在1時5分、1時56分、3時54分連續3次癲癇發作,根據CT及生理指數研判,病況已不可逆轉。台醫療照管團隊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離開,不再繼續痛苦。下午1時48分,「團團」心跳停止離世。

自小喜歡同人玩 雙胞弟弟居南昌

譜系號為588的「團團」赴台前叫「華靈」,牠其實還有一個譜系號為589的雙胞胎弟弟「美靈」,2015年3月至今都生活在江西省南昌動物園。雙胞胎兄弟的名字與父母相關——父親名「靈靈」、母親叫「華美」。「華美」是中國第一隻在國外出生並回國的大熊貓,「團團」是她第一胎中的第一隻幼崽。

2006年, 「團團」(上)「圓圓」在家鄉四川雪中玩耍。(資料圖片)

性格活潑大方 小時愛撒嬌

在普通人眼中,大熊貓長得十分相似,但只要經常細心觀察,每隻大熊貓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容貌。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飼養人員此前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團團」最顯著的地方在嘴,嘴粗短而大,嘴巴很尖,黑眼圈較短,兩耳之間間距較寬。由於「團團」多數時間是人工哺育,從小和人接觸較多,養成了活潑大方的性格,喜歡同人玩耍。被叫做「華靈」前,牠曾有兩個乳名,剛開始叫「小乖乖」,後來因為牠的嘴巴短聲音大,愛哼哼叫地撒嬌,又被叫做「大嘴」。

「團圓」最有默契 遴選中「突圍」

當年遴選贈台熊貓時,「團團」的入選可謂曲折。考慮到雄性大熊貓性成熟相對要晚一兩年,所以專家組在配對試驗的過程中基本排除了「姐弟戀」的可能性。「團團」能從3隻雄性熊貓中「突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和「圓圓」情投意合,相處最為默契和友好。將「圓圓」與其他兩隻候選雄性熊貓分別放到一起生活時,明顯就不如和「團團」在一起時適應。「團團」「圓圓」不但性格上能互補,而且相處的時間也較長,隨時同進同出、形影不離,給大家的印象就是情投意合,很有「夫妻相」。

「團團」「圓圓」入選後的第一次「亮相」,讓很多人都印象深刻。牠們從圈舍出來時,不知道是怕冷還是有點害羞,只露出一隻爪子一個頭,馬上就縮回去了。飼養員不得不拿着胡蘿蔔把牠們「騙」出來。等在草坪上吃夠竹子後,牠們就開始一前一後地去爬樹,配合很是默契。

(來源:香港文匯報A11:要聞 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