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多致自殺多」 冷血台官激民憤

這些年台灣青少年自殺率年年攀升,引起台灣社會高度關注。資料圖片

據台媒報道,2022年兒童權利公約國際審查會議,本月14日到16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並由5位聯合國專家擔任審查委員,但台衞福部門在會中被問到,為何青少年自殺率升高時,竟將原因歸咎於,因為「台灣高樓增加」,導致青少年衝動性跳樓增加。台當局官員的這番冷血的分析,引起輿論的強烈不滿。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批評,即便扣除跳樓自殺,民進黨官員仍無法解釋,為何台灣青少年自殺率年年攀升的主因。兩岸學者指出,島內生活壓力大,令一些年輕人看不到出路,產生心理問題,導致自殺率上升。

台北近日舉行兒童權利公約相關會議。在當天的會議中,來自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國際審查委員提到,台灣生育率很低,少年兒童死亡率卻很高,特別是自殺比例和交通事故,並詢問台當局「是否進行了相關研究」。對此,台衞福部門官員諶立中先是回應道,台灣歷經工業、商業化的發展,家庭支持力道降低,確實讓少年兒童自殺率上揚,尤其是最近5年。但他進一步辯解稱,如果扣除跳樓因素,其實島內青少年自殺死亡就「沒有那麼明顯」,還提到是因近年台灣高樓增加,導致很多人衝動性跳樓。

島內25%中學生曾想自殺

台衞福部門的解釋引起島內青少年權益組織和民眾的猛批。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稱,衞福部門不僅沒有正面回答國際委員問題,甚至顯示出主責部門專業度遠遠不足,要求衞福部門公開道歉、嚴懲不適任的官員。台灣「人本教育基金會」批評稱,這正好證明當局並沒有好好調查過環境或結構性因素,太習慣於把精神困擾、自殺事件都歸因到個人,所以才「胡亂說了一個高樓增加」。不少網民也在相關新聞評論區紛紛諷刺留言稱:「怎麼不怪地太硬」「以後規定不能建高樓好了」「同理可證撞車是車太多」、「浮屍太多,是因為台灣四面環海」。

然而,對於島內青少年保護團體的指責批評,諶立中16日聲稱,自己的話是被「斷章取義」,拒絕道歉。

據台媒報道,台衞福部門發布的「2021年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顯示,過去12個月,約有25%的初高中生曾想要自殺,更有約15%曾擬出自殺計劃,顯示島內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

台當局忽視道德心理教育

另據大公報記者蘇榕蓉報道:島內學者李正圻向大公報表示,青少年自殺是生理、心理、社會及經濟文化環境等多重因素造成的。民進黨當局大搞「去中國化」,在修改課綱的過程中同時也把學生們應該要學習的孝順父母、禮義廉恥等傳統道德都忽略了,造成年輕人抗壓性很低,挫折忍受度差,情緒不穩定,缺乏責任心。島內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是台灣教育失敗產生的後遺症。民進黨眼裏只有選票,對青少年的百年教育根本沒有用心經營。

李正圻表示,民進黨執政6年多來,「缺、亂、差」已成施政代表字,治安惡化、物價高漲、生活壓力不斷上升,兩岸關係也充滿不確定性。這些都使台灣青少年生活在一個壓力大、希望少、未來充滿未知的年代,從側面反映出民進黨當局施政失敗。

校園霸凌猖獗 「手機世代」難應對

據台媒報道,台當局衞福部門統計,12至17歲青少年「蓄意自傷」趨勢從2014年逐年攀升,在2019年達到歷史高峰。全台不分齡自殺死亡率逐漸趨緩,但為何越來越多青少年卻輕生?據報道,2022年3月全台就有3起中學生墜樓身亡事件曝光,6月至8月也有4件。

全台自殺防治中心統計,15至24歲為青少年自殺的主要族群,近5年每年死亡人數約在200人上下;14歲以下學童自殺的人數則在近年有明顯成長,2005至2017年皆只有個位數,但在2018年突破十位數,更在2020年翻倍至21人。若以各年齡層自殺死亡率來看,25歲以上的族群皆有下降趨勢,唯12至17歲及15至24歲年齡層的自殺死亡率逐年上升。

島內有報告指出,自殺目前在青少年十大死因中佔第二位,僅次於意外,顯示青少年自殺問題已不容忽視。

台灣教育部門的報告曾指出,學生自殺死亡難單一歸因,人際、情緒、家庭困擾、中輟拒學等問題皆包含在內。台北市自殺關懷訪視員劉芳語表示,「現在校園霸凌可能是24小時的,小至班上的Line群組,大至可能在學校的網頁,這個變化造成的壓力,其實是比以前來得多。」當手機熒幕取代「面對面」的互動,難以傳遞表情與情緒,讓青少年更容易「誤判」對方的感受,飽受人際挫折。當霸凌行為滲透線上與線下,青少年更難以從中抽身。有教育工作者認為,「滑(手機)世代」的孩子,人際關係橫跨虛實,「看似很容易接觸到你想要接觸的人,但在關係的品質反倒是疏離的」。

(來源:大公報A18:內地 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