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取消「次密接」 嚴禁隨意封控

(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內地11日出台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對多項防疫政策進行調整。新措施明確,將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從「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隔離總天數縮短兩天;明確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次密接);不再設立「中風險」地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等。

對於防疫工作中多種類型人員的隔離措施,新規定均作出調整。對密切接觸者,總隔離天數由10天縮短至8天。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其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對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由「7天集中隔離或7天居家隔離」調整為「5天居家健康監測」,其間賦碼管理,非必要不外出,確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員密集公共場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糾正「一天三檢」等不科學做法

在風險區域劃分方面,新措施明確將風險區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最大限度減少管控人員,這意味着今後將不再設立中風險地區。劃分原則上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定為高風險區,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劃定為低風險區。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內地此前曾動輒「全員大篩」,新措施明確,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範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只在感染來源和傳播鏈條不清、社區傳播時間較長等疫情底數不清時開展。制定規範核酸檢測的具體實施辦法,重申和細化有關要求,糾正「一天兩檢」、「一天三檢」等不科學做法。

面向跨省流動人員開展「落地檢」

新措施強調,要減少疫情規模和處置時間。各地要進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監測預警和多點觸發機制,面向跨省流動人員開展「落地檢」,發現感染者依法及時報告,第一時間做好流調和風險人員管控,嚴格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避免戰線擴大、時間延長,決不能等待觀望、各行其是。

對於輿論反映強烈的層層加碼問題,新措施明確,要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准阻斷交通、隨意採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對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照顧急危重症 不得推諉拒診

內地各地疫情處置中,不斷發生因疫情防控導致隔離人員就醫難等事件。新措施強調,要加強封控隔離人員服務保障,指導社區與醫療機構、藥房等建立直通熱線,小區配備專車,做好服務銜接,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和急危重症搶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拒診,保障居民治療、用藥等需求。

在疫苗和藥物方面,新措施明確要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制定加快推進疫苗接種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特別是老年人群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加快開展具有廣譜保護作用的單價或多價疫苗研發,依法依規推進審批。

打通封閉區配送「最後一米」

在封控隔離人員的生活物資保障方面,新措施指出,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資保障工作專班,及時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封閉小區配送、區域聯保聯供等預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儲備。全面摸排社區常住人口基礎信息,掌握空巢獨居老年人、困境兒童、孕產婦、基礎病患者等重點人員情況,建立重點人員清單、疫情期間需求清單。優化封閉區域終端配送,明確生活物資供應專門力量,在小區內劃出固定接收點,打通配送「最後一米」。

目的地不得拒絕滯留人員返回

在內地此前發生聚集性疫情處理中,多地出現大規模人員滯留情況,引發輿論高度關注。新措施回應滯留人員問題,明確提出,分類有序做好滯留人員疏解。發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時精準劃定風險區域,對不在高風險區的外地人員,評估風險後允許其離開,避免發生滯留。

今年海南、新疆等旅遊大省均出現了聚集性疫情,滯留旅客問題引發輿論的高度關注。新措施明確,發生較多人員滯留的地方,要專門制定疏解方案,出發地與目的地加強信息溝通和協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穩妥安排,交通運輸、民航、國鐵等單位要積極給予交通運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強大局意識,不得拒絕接受滯留人員返回,並按照要求落實好返回人員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碼管控。

河南等地的工業園區發生聚集性疫情,也是近期各界關注的話題。新措施明確,發生疫情期間,要全力保障物流通暢,不得擅自要求事關產業鏈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點企業停工停產,落實好「白名單」制度。

中疾控:防疫更精準 屏障更堅固

河北一家服裝企業工人在加緊生產隔離服,助力疫情防控。(新華社)

11日出台的「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獲得眾多輿論好評,不過也有人擔心這是否代表中國將放鬆疫情的防控。官方強調,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是為防控更加科學精準,決不能造成放鬆疫情防控,甚至放開、「躺平」的誤讀。

每一次調整均經反覆研判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王麗萍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堅持科學精準、穩中求進,堅持邊防控、邊研究、邊總結、邊調整,因時因勢因地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斷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基於中國人口規模巨大、脆弱人群數量多、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且分布不平衡等特點,每一次調整都是十分審慎,每一項措施的優化,都經過反覆研判、科學論證,重大措施的調整還先在部分地方開展試點研究,確保積極穩妥、風險可控。

當前,Omicron變異株已成為優勢流行株,與既往的變異株相比,傳播速度更快、隱匿性更強、防控難度更大。王麗萍認為,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需要更加科學精準做好隔離轉運、核酸檢測、人員流動、醫療服務、疫苗接種、服務保障企業和校園等疫情防控、滯留人員疏解等工作,做好重點人群疫苗接種工作。中國將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病毒變異特點,不斷優化完善防控政策,不是放鬆疫情防控,而是體現更加科學精準,做到既防住疫情,又盡可能減少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的影響,築牢疫情防控的堅固屏障。

(來源:大公報A2:要聞 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