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門「耍太極」枯樹拖到變危樹 專家:「計時炸彈」須立即移除

關注下白泥村危樹事件的鄭偉君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倘若枯萎腐朽的大樹倒塌,對路人及作業人員構成生命危險。(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劉明、文禮願)香港大埔梧桐寨村日前發生塌樹命案,自行修樹的64歲村代表遭突然塌下的樹幹擊斃,揭示鄉村樹木管理刻不容緩。香港文匯報近日接獲求助指,元朗流浮山下白泥村亦有同類事件,恐醞釀另一宗冧樹殺人慘劇。記者直擊發現,該棵生長在行人路上的「危樹」已乾枯,樹幹疑已腐蝕、中通,經不起風吹雨打,生命也似乎進入倒數階段。村代表表示,過去近兩年已不斷向政府部門要求處理,惟地政總署以大樹在馬路旁生長為由,着村民向路政署求助;路政署則稱大樹生長在行人路上,應歸民政事務總署負責;民政署反指大樹屬路政署管轄範圍,兜了一個圈也沒有部門跟進。不過,經本報介入後,康文署已承諾會於明天(7日)移除該「危樹」。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在「尼格」襲港、8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生效期間,到下白泥村稔灣路察看該棵令村民提心吊膽的「危樹」。只見該樹已經乾枯,不但所有樹葉掉光,光禿禿的樹幹及粗枝也出現裂痕,大樹主幹生長在行人路上,分枝伸延至魚塘,另一邊則是馬路,倘有粗枝折斷或整棵大樹倒塌,相信會掉落魚塘裏及塘邊的塘壆上。

修樹義工隊昨日先拆除下白泥村有即時倒塌危機的橫椏樹幹。(受訪者供圖)

樹幹腐蝕中通 兩月前樹幹塌落馬路

關注事件的下白泥教育中心負責人鄭偉君(Ken)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塘壆經常有村民經過,而漁塘除養白鱔外,亦有種植西洋菜,故有作業人員在塘內出入及工作,倘大樹倒塌,對路人及作業人員構成危險,村民一直向村代表反映問題及要求政府部門盡快處理,以免搞出人命。

他指出,該棵大樹已有約60年樹齡,近兩年前開始出現枯萎情況,村代表致電1823政府熱線以及報警求助。警方接報後轉介康文署,後由樹木辦人員曾到場勘察,「但樹木辦睇過話大樹無即時危險,結果無處理。」

村民擔憂大樹情況惡化,加上枯樹生長地點屬政府土地,遂向地政總署投訴,結果出現不同部門之間對大樹歸屬的分歧,「地政總署話大樹所在地是馬路,由路政署管轄,但路政署就話大樹在行人路生長,因此是民政署負責,但民政署又回覆是路政署管轄範圍,結果一年多以來都無政府部門理會。」

有村民直指,該棵大樹以往枝繁葉茂、非常高大,但近年不少枯枝掉落,現在大樹已腐蝕至中通,兩個月前其中半邊樹幹倒塌落在馬路上,幸未造成人命傷亡,但下次未必也走運。鄭偉君認為,大樹的情況愈來愈差,已不能再拖,「之前樹木辦話未有即時危險,但拖了超過一年,現在完全枯死,已變得十分危險,但也沒有部門來處理。」

採訪當天,颱風「尼格」吹襲,村民又再擔驚受怕。鄭偉君直言:「就算無打風都擔心會塌樹,何況打風,我們真的很擔心。大樹所在是政府土地,如果大樹塌下,會跌落私人的魚塘,政府就大條道理唔管,但這根本應該由政府負責。」

他說,村民及村代表不是專業人士,自行鋸樹或有危險,日前大埔林錦公路梧桐寨村便發生枯樹倒塌事件,上噸重的樹幹不幸壓死自發修樹的村代表,「我們都面對這種情況,政府部門不提供協助,惟有我們自己(村民)自行處理。」

康文署認負保養責任 安排明日移除

「事件的重點不止是一棵枯樹的問題,而是反映政府部門一直以來存在的官僚文化。」鄭偉君說,政府部門遇到問題不能只查看問題是否發生在自己管轄範圍,更不應劃地為界各自為政,「互相推卸,沒有協調統籌,以往村落不少問題也是由村民自行解決。希望現屆特區政府改變以往的做法,要急巿民所急,為巿民做實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向多個政府部門查詢下白泥村該棵「危樹」的跟進安排,康文署在回覆時確認,該樹由該署負責保養。署方較早前檢查該樹,確認已呈枯萎現象,但無即時倒塌危險。由於該樹位於狹窄村路旁,需要臨時封閉該處的交通才可進行移除樹木工作。經協調後,署方將安排明天移除該樹。

專家:「計時炸彈」須立即移除

香港文匯報記者找來專家為下白泥村該棵大樹「把脈」,香港園林及樹藝專業人員總會主席黎家銘看畢枯樹的照片後,初步評估該樹狀況極差,隨時有倒塌危機,「從相中可以看到樹上的樹葉已全部枯萎,兩條橫枝呈黑色,樹皮亦已爆裂,顯示該樹處於高危狀態,若不馬上處理,樹身繼續受真菌侵蝕,橫椏部分有一定重量,屆時棵樹就因為無法承受重力而倒塌。」由於該樹非常粗壯,他估計其重量可達數百磅,「如果畀佢打中,真係唔死都重傷。」

樹木管理涉多部門 缺統籌權責不清

由於「危樹」情況危急,黎家銘昨日已聯同修樹義工隊到現場察看,評估該樹靠近馬路的部分最高危,必須立即移除,故昨日先拆卸這些有即時倒塌危機的橫椏,其餘部分則待康文署明天清理。

下白泥村村民兩年來曾多次聯絡政府部門前來處理,卻不得要領。各部門互相稱該樹非其部門管轄範圍,令枯樹變成村民的計時炸彈。歸根究底,黎家銘認為政府管理樹木涉及多個部門,卻欠缺中央統籌,導致權責不清,「樹木管理往往涉及8至10個部門,包括地政署、路政署、康文署、房屋署及建築署等,鄉郊路段的情況更複雜,不似市區般有較明確界線,若一旦斬錯隔籬部門管轄的樹木,就會難以交代,令部分官員寧願唔做唔錯,甚至置之不理。」

義工隊好心清枯樹 曾被控非法斬樹

權責難分都是其次,黎家銘直言,由於政府部門會將斬樹的工作判給承辦商,而服務費偏低,導致承辦商感到「無肉食」,對情況複雜的枯樹,即使勉為其難到場視察,也只「循例」看後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令鄉郊危樹有增無減,「我不時收到有村民反映多次聯絡政府部門來處理枯樹卻不聞不問,村民無奈下找來民間的斬樹義工隊介入,諷刺的是,當義工隊好心清走枯樹時,卻被政府部門以非法斬樹為名提出控告,令義工隊大感無奈。」

黎家銘促請政府重新檢視樹木辦的角色,除協助制訂指引外,應加強其監督和協調角色,而各部門亦應加強巡查,一旦發現有高危枯樹,應主動轉介不同部門跟進,而不是互推責任。

(來源:香港文匯報A01:要聞 20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