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香港優勢仍在 地位無可替代

文/張學修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張學修。(資料圖片)

眾所期待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於11月2日開幕,全球財金界200多名高管及專業人士雲集香港,這是疫情來三年港府首次舉辦的大型國際金融論壇,標志着香港走向復常、恢復與國際接軌。開幕會上,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致辭表示,香港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一國兩制」和法治是香港重要基石,強調香港具有聯繫環球和與內地的獨特優勢,形容這些優勢只會在香港找到,無可替代。這一番説話,更宣告世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仍然鞏固,給予國際投資者充分信心。

從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歷史看,香港經濟保持長期繁榮穩定、香港金融市場加快發展的原因,在於兩大支柱。其一是香港自身所擁有的制度優勢和穩固的金融體系。首先,香港奉行簡單而明確的稅制,是全球稅率最低的地區之一,亦沒有外匯管制,資金可自由進出香港而不受限制。其次,香港擁有嚴格規範及符合國際標準的監管環境,香港以普通法為主體的法律架構靈活透明,可以較大限度地維持市場公平及具有較高效率。再次,多年來香港實行開放高效的人才政策和不妨礙商業活動的勞動法例, 全港逾20萬名金融從業人員和數以萬計的專業會計師、律師及資訊科技專家,都是高層次的國際專才,擁有豐富的國際經驗,隨時提供金融技術和專業支援。這些因素互相關聯、形成良性循環,確保市場力量能發揮最大效能,推動香港金融中心從區域走向全球。

支柱其二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地與香港不斷增強的經濟貿易聯繫,隨着中國高速發展進入開放引領的新時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也迎來更加長足的發展空間。大量內地企業赴港融資上市,激發了香港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獨特優勢,香港新股上市集資連續多年保持全球領先,推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體系結構由銀行業主導轉向資本市場主導,奠定了全球領先金融中心的核心地位。當然,這些也離不開國家一直以來對香港的政策支持,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它的發展為香港全面提升在大灣區金融業的功能定位提供了新的歷史性機遇:大灣區將推動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逐步開放港澳人民幣清算行參與內地銀行間拆借市場,為香港銀行業帶來巨大的業務增長空間;大灣區必然會擴大區域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範圍,有助於香港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綠色金融也是大灣區的發展重點,未來將加快推動綠色金融合作,香港的綠色金融大有可為,能夠不斷強化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打造服務 「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等等。

以上兩大支柱,共同定義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長期發展的內在邏輯,這一獨特性是此前的社會動盪和無論美國如何金融制裁都無法摧毀的。在此次金融峰會召開之際,外界也出現了不少「攻擊」的聲音,西方一些政客批評參會的國際金融高管,煽動人們「杯葛」香港金融峰會,尤其當有個別金融高管出於客觀原因無法出席時,他們更抹黑說金融峰會「將失去光彩」。面對這些無理的「唱衰」,其實今天金融峰會順利、盛大開幕,來賓眾多、討論熱烈,就是最好的反擊。不僅如此,在開幕會上行政長官李家超也列出多項數據,一一表明香港的金融發展極具韌性和活力:2020年,香港金融服務業的經濟貢獻達760億美元,佔本地生產總值23.4%;在過去13年間,香港七次登上全球首次公開招股(IPO)集資榜首;香港交易所去年的市場總成交金額達到破紀錄的5.2萬億美元;本港銀行體系持有的資產相當於2021年本地生產總值的約9.4倍;去年香港保險業的管理資產超過4.5萬億美元,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香港也是亞洲領先的債券樞紐,連續六年成為全球安排亞洲國際債券發行最具規模的中心。我們是首個亞洲地方政府發行30年期和20年期,分別以美元和歐元計價的綠色債券等等。這些不是單純的數字,它們展示了香港在金融服務方面的巨大優勢,疫下全球經濟舉步維艱,影響部分投資者信心,但是,這些數字用事實告訴世界,即使受到疫情衝擊,香港金融中心仍然能夠正常運作,具有非常強大的抗衝擊性和韌性。

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説,「對香港來說,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未來會更美好。」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經過幾代人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打造起來的,絕不是外界幾句煽風點火、惡意攻擊就能摧毀的。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香港金融業都有信心直面挑戰,未雨綢繆、開拓創新,更好地鞏固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發揮作用,更好地服務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進程,在環球金融業發展中扮演更積極角色,綻放屬於東方之珠的閃耀光芒!

(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