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香港新機遇1|灣區大科學裝置 港創新成果搖籃
(大公報 記者 劉凝哲)作為開啟新時代新征程的綱領性文獻,中共二十大報告部署方略、擘劃藍圖,為香港實現由治及興指明了奮鬥方向,提供了澎湃動力。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香港應扮演什麼角色、該承擔何等使命、又面臨怎樣千載難逢的機遇,需要各界人士從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大格局、大戰略、大願景中,去思考和實踐。大公報由今日起,推出「中國式現代化 香港新機遇」系列報道,通過採訪權威專家和業界人士,深度探討香港應如何抓住機遇、踔厲奮發,譜寫「一國兩制」更加輝煌的新篇章。
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中共二十大報告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在涉港部分指出,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對於香港如何在科創領域抓住新機遇助力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眭紀剛表示,香港高校的學科資源可與內地的大科學裝置優勢結合,取得更多科學成果。近年來,位於東莞的「中子工廠」──中國散裂中子源從建設起就與港澳科研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互動,其中子譜儀和實驗終端可加速生物醫藥與材料科學領域研發,開闢發展新賽道。
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這項「國之重器」,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香港科學家也憑藉這一大裝置獲得多項重要科學成果,如香港大學黃明欣教授團隊利用散裂中子源的通用粉末衍射儀揭示了強度高而且韌性好的「超級鋼」微觀機制,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主任陳延偉在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說,很多香港科學家對散裂中子源這種大科學裝置非常期待。同樣申請實驗機時,如果去國外就需要幾個月,而在中國自己的大裝置很快就可以拿到數據,助力科研提速。多所香港知名高校都希望能夠將自己的大灣區分校建設在散裂中子源附近,顯示出其對香港科學家的吸引力。
區位優勢 助港高校引才
「建設在東莞的散裂中子源,也幫助香港高校吸引不少人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研究部副主任梁天驕告訴大公報記者,近年來散裂中子源已成為香港高校吸引相關領域國際人才的重要因素。不少香港高校的研究生甚至本科生,也都有機會來到散裂中子源學習,參與中科院的聯合培養。
今年,散裂中子源有望啟動升級工程,將滿足更多用戶對更小樣品、更高精度、更高時間動態的測量要求。「部分譜儀主要面向生物醫藥與材料科學等領域,這也是香港很多高校的重點研究方向,相信他們可以因此受益。」梁天驕說。
強強聯手 合作潛力巨大
「香港的創新優勢在於多所高水平大學的學科優勢,如果香港高校的師生能與內地的大科學裝置優勢結合起來,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將會形成更大的優勢,有望取得更多科學成果。」眭紀剛表示,東莞散裂中子源與香港學界的成功合作模式,正是說明內地與香港之間有着很深的合作潛力。隨着更多大科學裝置以及重大科研工程的實施,更多的香港科學家有望在國家的支持下,實現科研夢想。
針對香港應該如何抓住人才強國戰略實施的機遇,眭紀剛認為,香港可繼續發揮區位優勢和「窗口」作用,打造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也可為內地人才隊伍建設提供經驗,共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融入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全局。
專家解讀香港機遇
藥物研究
對於境外持有人而言,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進入大灣區內地使用,可提前積累患者臨床用藥數據等,推動品種進一步研發與赴內地註冊上市。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臨床試驗創新聯盟」在加速構建,這將為港澳藥物研發增添「發展新動能」。
優勢結合
香港的創新優勢在於多所高水平大學的學科優勢,香港高校的師生可與內地的大科學裝置優勢結合起來,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有望取得更多科學成果。
匯聚人才
香港可繼續發揮區位優勢和「窗口」作用,打造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匯聚全球優秀人才,也可為內地人才隊伍建設提供經驗。 大公報整理
科研提速
香港科學家申請實驗機時,如果去國外需要幾個月,而在我國自己的大裝置很快就可以拿到數據,助力科研提速,獲得更新更快的成果。
共建「生物銀行」共享基礎資源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在二十大記者招待會上表示,要加快推動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這需要不斷破除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的藩籬,其中科研數據跨境流動備受關注。
據了解,目前有四所香港大學可獨立申請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出境來港用於科研。2019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4家單位「攜手」發起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基礎資源共享創新聯盟,將共建共享生物樣本庫(「生物銀行」)。
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聯合九家粵港澳高校共同成立了粵港澳超算聯盟,打造「超算資源共享圈」。香港科技大學教授甘劍平通過廣州超算中心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建立了3D高分辨率中國海多尺度模擬系統,為區域海洋功能應用、氣候變化和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智能化大數據,研究成果領先全球。
建立灣區大數據中心
此外,將於11月1日起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數字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將助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標準化體系,推動大灣區數據共享和數字認證體系互認互通。
「港澳藥械通」推動高校研發新藥
二十大報告提出「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業界人士認為,這對於灣區藥械合作是新機遇。廣東藥監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穩妥推進「港澳藥械通」,現時還加快建設「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對於境外持有人而言,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進入大灣區內地使用,可以提前積累患者臨床用藥數據等,推動品種進一步研發與赴內地註冊上市。目前港澳科研機構和高校在藥物研發等有自己優勢,可在灣區醫藥融合發展方面開闢新賽道。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簡化在港澳已上市傳統外用中成藥註冊審批政策,首批港澳傳統外用中成藥已獲批內地上市;同時,允許港澳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在大灣區內地跨境委託生產。香港紫花油內地總代理、廣東恆林源藥業董事長黃海東表示,申請內地上市流程簡化,將吸引更多「港藥」進軍內地。這些措施的實施,也將促進灣區藥品研發與產銷互聯互通。
據悉,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臨床試驗創新聯盟」也在加速構建,並要建立國家藥品醫療器械技術支撐機構,這將為港澳藥物研發增添發展新動能,促進港澳生物醫藥產業在灣區融合發展。
在京香港創客:內地大市場 逐夢理想地
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令在京香港科創人士振奮。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副理事長、科技委員會主委李興龍在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說,內地大市場真的充滿機遇,香港的科技人才可以多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李興龍創立的智能機器人公司是北京中關村的明星企業之一。「我希望自己作為一個香港人,能在中國首都打造出一家國際化的科技公司。」今年是李興龍北上創業的第六年。他說,就科創來說,香港是一個偏向於金融的中心,頂尖的科創工作數量肯定沒有內地多。「內地科技巨頭多,資源好、機會多。」他鼓勵港青可以試試來內地的科技公司工作。
談及人才培養問題,李興龍表示,他非常看好大灣區的發展,如果是剛進入內地發展的科創人才,可以考慮在大灣區發掘機遇。
「祖國是逐夢的理想地,我希望可以主動作為其中一個橋樑,把更多所見所想傳遞給香港同胞,尤其是來京學習、工作的港青們,鼓勵更多香港青年人來祖國發展科技產業,作出更多科技創新貢獻,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李興龍告訴記者。
(來源:大公報A6:要聞 2022/10/1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