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港政界教育界談癥結提建議 做好職專教育更能「對症」

教育界人士希望香港的職業教育體系應對接國家政策、產業、勞動力市場需要。圖為年輕人參加招聘會(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藍松山)行行出專才,好的職業專才教育可以令大家各盡其才,令人才與產業需求相匹配。香港的職業專才教育近年愈來愈被重視,多名政界及教育界人士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他們從頂層設計、香港當前的職業教育現狀、社會文化氣氛等不同層面揭示阻礙香港職業教育發展的癥結,同時提出建議,包括希望香港的職業教育體系應對接國家政策、產業、勞動力市場需要,資歷架構方面加強與國家、國際職業標準接軌,並提早為學生進行職業教育規劃,和增強商校、產學合作辦學,及改變目前重學術、輕技術的社會文化氛圍等。 

建議措施|缺通盤頂層設計 難滿足未來需求

癥結:香港目前欠缺對接國家政策、產業需要、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源的職業教育體系設計。

了解市場需求 設立相應課程

立法會議員嚴剛表示,香港未來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特別是在創科方面,將需要大量人手,而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無法滿足未來需求,故特區政府有必要做好頂層設計。

他建議特區政府應檢討現行的執業教育架構,例如把種類繁多的職業訓練局整合,成立香港職業技術學院,並根據香港未來發展的整體需要和發展趨勢適當調整專業。在教程設計上,要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等政策,相信可集中培養出更多能夠配合未來香港發展的專業人才。

嚴剛認為特區政府還可以和中資企業合作,了解中資企業未來的人才需求,而中資企業亦可提供實習培訓崗位,從而吸引人才。

立法會議員陳仲尼指出,職業教育必須對接香港未來的勞動市場,特區政府無法清晰地知道未來十年中哪些行業面臨人才短缺,哪些行業人員過剩,因此無法在人力資源規劃上進行通盤的頂層設計。

他建議特區政府與各行業商討和合作,積極進行調研及規劃,從而了解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並設立相對應的課程和增加預算,從而吸引更多符合發展需要的人才。

陳仲尼又提到,香港目前許多專業課程的設計並沒有廣泛吸納業界僱主的意見,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並非真正行業所需,希望特區政府未來在課程的設計、實習上,都邀請業界持份者及僱主參與並提供意見,才能真正培養出學以致用的人才。

立法會議員周文港建議特區政府應透過指定教資會的撥款用途,規定各主要資助大學必須根據政府政策及市場需要,增加相關行業及專業的資助學位學額,及要求自資院校開辦人才奇缺行業的學科;設立更多培育複合型人才的課程和學科,如具有生物科技、專業服務業背景的人才,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癥結:香港目前在資歷架構方面,職業教育部分發展不足,需加強對接國家、國際職業標準。

增設應用學位 覆蓋不同行業

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建議,特區政府應設立更多應用型學位,並覆蓋更多不同的行業。同時,政府應檢視現時的學徒制度,因為許多年輕人都希望能升讀大學,願意成為學徒並學習行業知識的年輕人愈來愈少。他建議,未來學徒在學有所成後能夠考取高級文憑,進而可升讀應用學位,讓年輕人能夠取得受認可的資歷,從而吸引他們入行。

立法會議員林素蔚認為,若特區政府希望有更多年輕人主動接受職業教育,就有需要盡快完善職業培訓機制,改善從業員的待遇和完善晉升機制,例如照顧員可根據資歷分為保健員及高級保健員等,讓他們知道明確的職業路線圖及進階路徑。她相信,未來若提升專業資格互認,與內地和國際職業標準接軌,可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專業行業。

教育局安排「職業教育體驗營」,讓本港中學生到內地認識職業教育。圖為參與體驗營的學生在課堂上嘗試紮染(資料圖片)

建議措施|職教課程缺乏 年輕人拒入行

癥結:香港的中學目前缺乏職業規劃和職業教育相關課程。

檢視生涯規劃 助學生「覓出路」

香港女教師協會主席周蘿茜表示,現時中學生可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名校或普通學校中成績優異的學生,他們的目標就是考入大學,另一部分是並不擅長讀書的學生,卻依然要面對不感興趣的課程和考試。中學階段的職業規劃和課程對前者而言沒有太大意義,對後面而言則明顯不足。

她指出,每名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優勢,在中學階段的職業規劃和課程,是要讓學生知道自己未來能夠選擇的道路及方向,清楚認識自己若要達到自己的目標,需要提前作出哪些準備。為此,她建議特區政府先清楚了解真的需要職業規劃和課程的學校和學生,集中資源在這些學校中舉辦和組織不同的活動,提供職業導向和不同職業未來發展的前景,及提供一定的輔助,帶領學生到不同行業參觀,增闊他們的視野,同時做好宣傳教育,令家長明白到職業無分貴賤的道理,從而減少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限制。

立法會議員郭玲麗指出,在現有課程框架下,現時中學生涯規劃課程只停留在認知階段,不足以應付現今社會需要,特別是科技發達資訊爆炸的年代,有關課程實在需作檢視。長遠而言,生涯規劃教育甚至應推前至小學開展,讓高小學生可以初步認識傳統職業或一般會接觸到的行業,初中可擴展認識專業行業及新興行業,高中進行深化及體驗,讓學生能更有效及有系統地訂立其職業導向。

她建議特區政府檢視目前的生涯規劃課程,評估未來社會人才需要,在中學階段就職業規劃課程作出方向,讓學生在中學時已感覺「有出路」,未來有工做,同時盡早提供更多機會給中學生深入認識及了解不同行業需要及前景,例如參觀香港國際航空學院、紀律部隊學院等,讓他們擴闊眼界之外,更可盡早訂立職業目標,為日後職業夢想而拚搏。

郭玲麗又建議為高中學生於暑假期間提供實習機會,既有助加強學生深入了解特定行業的最新發展狀況,還可以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職業規劃,同時協助各行業吸引未來人才。

癥結:香港缺乏商校、產學合作辦學,亦缺少應用型大學。

設應用科學公校 讓學生投身創科

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表示,隨着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加上「北部都會區」等發展策略,香港未來將需要大量創科、工業技術專才,除了科研人員,亦同時需要大量前線及中層技術人員,然而現有的教育體系較忽略應用科學訓練,未能配合香港未來發展所需。

他建議特區政府仿效內地或很多工業發達的地方,設立一所公立應用科學大學,重點教授能讓學生應用於相關工作範疇的技術,建議可研究將職業訓練局旗下的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升格為應用科學大學,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受惠於未來創科發展。

教聯會副主席穆家駿表示,社會發展需要各類型人才,僅大學教育不足提供廣闊的「人才光譜」,然而香港在缺乏產學合作辦學的情況下,大部分香港學生都想方設法升讀大學,就算現時的「三三四」學制有應用學習科目,但不少學生都對選修相關科目能否助他們升讀大學有保留,令修讀工程及生產、媒體及創意等應用學科範疇均並非學界主流。有見中電學院、港鐵學院的成功,特區政府可研究促進更多行業的產學合作辦學,讓未來的高等教育更多元,亦更專門。

他指出,隨着香港學生人數下降,學生或更容易入讀大學,未必會選擇升讀職業教育,故建議特區政府在推行職業教育時,應設法確保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使課程能銜接相關工作機會。

癥結:香港缺乏持續專業發展支援,在職培訓亦不足。

為各行搭進修階梯 調升從業員薪酬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梁子穎指出,隨着社會發展,人口老化,不少行業轉型,建造業、安老護老業等很多行業都缺乏人才,然而由於相關行業的持續專業發展及在職培訓不足,令年輕人都因為看不到發展前景而拒絕入行,而相關再培訓課程的津貼亦不足,令不少打工仔寧願做臨時工,也沒有修讀相關課程轉職,導致不少行業都有工沒人做,亦令商界出現想請外勞的聲音。

他認為特區政府應有長遠思維,聯同學界、工商各界,為各行各業搭建職業發展、進修階梯,讓有意入行各行業的人士都能看到該行業的晉升空間,讓一定年資的從業員能透過培訓取得認證,確保在提升技能後能得到薪酬調升,並支持前線從業員透過進修跳級為行政人員,以更好滿足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表示,特區政府應重視社會對職業教育、持續進修、再培訓的需要,支持相關培訓機構、講師的專業能力與時並進,引入更多新穎、有效的培訓方式,而提升持續進修課程質素的關鍵,是確保課程內容合乎各行業的實務需要,讓學員有機會學以致用。

議員建議,特區政府應設立更多應用型學位。圖為職業訓練局旅遊服務業培訓發展中心的學生製作「卡通麵粉公仔」(資料圖片)

建議措施|社會「重文輕技」 礙職業教育發展

癥結:從社會文化層面看,重學術、輕技術似乎亦是阻礙香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津貼北上實習 培育各類專才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表示,香港絕大部分父母都會希望子女能升讀大學,這是一代代人的傳統觀念,社會都廣泛覺得較重視學術的本地大學教育「優於」較重視工作實務技能的職業專才教育。這種「重學術、輕技術」思維容易引致人力錯配,不利香港長遠發展所需。

陳學鋒建議特區政府透過社交媒體、電視等不同渠道宣傳職業教育課程的前景,介紹傑出畢業生的成功歷程,逐漸讓家長與學生體會到「條條大道通羅馬」,可以更理性地選擇合乎學生興趣、所長的升學途徑。同時,政府應恒常推動持續進修,支援市民終生學習,讓有志的專才可以有機會透過不同類型的途徑逐步考取學位,取得各種專業資格,以全面樹立職業教育的正面形象。

自由黨立法會議員李鎮強表示,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制度一試定生死,不少文憑試成績未如理想的學生都會隨便挑選一個副學士學程,以求銜接學位課程,並不像上一代港人會選擇不同的職業技能培訓,反而是從心底抗拒從事技工等工種,令不少行業技術人才的供應緊張,有礙社會發展。

他建議特區政府應讓傳統學術教育及職業教育雙軌並行發展,及善用香港背靠祖國的優勢,更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教育界、工商界的合作,包括津貼更多港生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大學、職業訓練學校、企業交流、學習、實習,合力培育更多各類型專業技術人才,譬如軟件編程等,做到兩地優勢互補,並建議特區政府檢討公務員招聘要求,不應只重視大專學歷,而應設名額優先聘請相關職業教育範疇的畢業生。

(來源:香港文匯報A10:要聞 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