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民生無小事 施政總關情
(香港文匯報 記者 黃子晉、黃子龍)教育、醫療、交通、地區事務等方方面面都與市民生活甚至發展息息相關。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的首份施政報告公布在即,香港文匯報記者與多位一直默默了解市民切身議題、細心思考解決方法的立法會議員,一同落區了解市民面臨公營醫院看病難等困境,以及期望接受多元教育等需求。他們表示,會因應市民的訴求向政府積極反映、在立法會積極跟進,希望推動有關問題逐步解決。
醫療:研代購醫保 「分流」公僕睇私家
——梁熙
公營醫療資源緊缺,令不少基層病患始終無法擺脫看病難的困境。民建聯衞生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梁熙近日趁立法會「暑假」帶同香港文匯報記者探訪筲箕灣一戶公屋家庭。該名長者雖然已出現嚴重的心臟病症狀,但苦於沒有經濟能力支付私家醫院的費用,只能「捱」日子、等輪候。梁熙指出,這種慘況是公營醫療資源不足的寫照,他正研究能否以代購醫療保險的方式,推動特區政府設法將全港公務員「分流」到私營醫療求醫,讓公營醫療得以騰出資源,更好地服務基層市民。
一手捧起5公斤大米,另一手拿着一大袋裝滿餅乾、罐頭、麥片、牛奶等糧食的梁熙帶記者探訪公屋戶。該戶成員包括莊生、莊太,和他們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兒子琛仔。
醫生「緊急」轉介 仍需繼續輪候
甫一坐定,梁熙先關心他們在疫情下的生活及健康情況。莊太說,自己幾年前開始出現心臟病病徵,晚上經常心悸得無法入睡,去年12月更出現嚴重的心口痛,於是到西灣河普通科門診「輪街症」。經初部診斷後,醫生指其心臟似乎有問題,需要詳細檢查,並表示因公立醫院輪候時間很長,建議她到私家醫院作檢查,費用約4,000元。然而,她一家的經濟能力無法負擔,於是請醫生轉介至東區醫院跟進。
不過,當莊太今年1月到東區醫院就診時,醫生再次勸她到私家醫院檢查。她再次無奈拒絕,並獲轉介至筲箕灣賽馬會診所跟進。8月中,她如期到筲箕灣賽馬會診所就診,做過心電圖等檢查後,醫生懷疑她有心血管阻塞的情況,再次游說她先到私家醫院做詳細檢查,但她只能再次表示負擔不起。其後,醫生給了她一封寫上「緊急」的轉介信,但仍需繼續輪候,至今年11月29日才能到東區醫院進行詳細的心臟檢查。
「私家醫院雖然不用等,但數千元起的收費是我無法負擔的,這段時間政府醫生都未曾給我任何藥物,我只好自行購買有助紓緩心臟不適的成藥吃,每當不舒服便吃一顆。」莊太說,73歲丈夫有肺氣腫、痛風、糖尿病、高血壓等長期病患,患有唐氏綜合症的42歲兒子亦有肝病。他們一家人均受病痛困擾,醫療券亦不夠用。
培訓醫生需時 需減資源閒置
梁熙說,香港有約30萬戶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還有數以千計有唐氏綜合症人士的家庭,故今次探訪莊太一家,就是希望能通過以點帶面去推動特區政府改善基層醫療服務,而莊太到公營醫療求醫時遇到的連番轉折仍遲遲未能夠獲安排進行更詳細心臟檢查,正正是公營醫療資源不足的寫照。
「人口老化下,公共醫療服務必須加倍關注!」梁熙說,莊太的遭遇完全突顯了沒錢「睇私家」的基層、弱勢社群,只能無奈忍受公營醫療輪候時間過長的問題。由於增設醫學院培訓醫生等做法需時,善用私家醫院及私家醫生服務市民,減少醫療資源閒置是高效方法,他正計劃推動特區政府設法將全港公務員「分流」到私營醫療求醫,讓公營醫療得以騰出大量資源,又要求政府在財政許可下適當地增加公營醫療資源。
梁熙表示,他會陸續與公立醫院醫生、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病人組織及關注公營醫療服務的組織會面,又計劃進行大型問卷調查,希望能夠集思廣益,構建一個切實可行、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案,向特區政府提出建議,紓解公共醫療資源緊絀的問題。
教育:推動「特色學校」 盡展學生天賦
——郭玲麗
為探討如何進一步完善香港教育制度,加強職專、體藝教育,給予港生更寬廣出路,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郭玲麗日前到訪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和老師、中六學生、畢業生交流對職專、體藝教育的看法。多位學生及畢業生說,修讀該校的電影專修課程讓曾經欠缺自信、甚至無心向學的他們樹立了理想,變得發奮學習,更有人輾轉成功升讀大學學位課程,成功投身電視電影業追夢。郭玲麗透露,自己計劃聯同民建聯全體立法會議員,或以提出私人條例草案方式,推動特區政府與教育界攜手構建更多涵接專上教育的「特色學校」,並「量身定製」,針對不同課程需要提供適當資源,讓具有不同天賦的學生盡展潛能,令他們的出路更廣闊。
「我以前『好曳』,會逃課,讀完中二後更有兩年沒有讀書,幸得董之英肯收我,更讓我拍攝學界電影《回到起步時》,支持定下做導演的理想,發奮學習,成功升讀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的高級文憑及學位課程,改變了我的人生!」目前在電視台擔任助理編導、該校畢業生陳健文如是說。他十分感恩該校老師有教無類、孜孜不倦,想方設法發掘同學天賦,讓曾經荒廢學業的他深受啟蒙。
專修課燃點學習興趣
「沒有專修班,也許便不會有現在的我!」香港理工大學三年級生、董之英紀念中學畢業生伍柏鴻說,自己中四時原本無心向學,在另一所學校因成績不佳而「留班」,雖讀了兩年中四,但成績起色不大。直到在轉到董之英紀念中學後選修的電影專修課程,燃起了他的學習興趣,推動他在努力下成功升讀副學士課程,再升讀學位學程。
「上專修班的時光很開心,大幅提升了我與人溝通的技巧,令我做事更有自信心,變得用心學習。」董之英紀念中學中六生、電影專修課程導演之一何同學說,自己原本很「害羞」,不擅於待人接物,和別人說話也會耳仔發燙。該校的職專課程既有趣亦對學生的多元發展很有幫助,讓她定下要成為會計師或電影剪接師的理想,對來年升學充滿信心。
該校「創藝大道計劃」學校統籌主任李頌華說,校方一直致力推動學術教育、體藝教育並行,譬如會讓電影專修班同學在下課後每周上6小時電影課,透過讓同學學習擔任編劇等電影拍攝不同崗位,支持他們參與不同短片拍攝比賽,以較傳統語文教育有趣的方式,間接提升同學的語文能力,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以成功感鼓勵同學樹立目標,勇往直前,成果豐碩。
該校助理校長廖頌詩說,校方為推動職專課程投放了龐大資源,包括耗資逾200萬元構建錄影廠,以及家居、法庭、茶餐廳等實景片場,額外增聘持電影相關專業資格的老師等,然而在現行教育下,校方與一般學校所得的資助相同,令校方只能千方百計籌集經費。
收生重分數 易埋沒創藝人才
郭玲麗指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天賦所長,縱使有些學生的語文或數理等傳統學科成績表現不佳,也可透過職專教育、體藝教育等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掘其天賦。
她強調,若香港要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培育創藝等人才是其中關鍵,然而本地大學不少相應學位的收生,大多較重視學術科目成績,以至一些在創藝範疇有優秀表現的學生,或會因為英文等成績稍差,而無法升學,埋沒人才。
郭玲麗建議,特區政府應與教育界攜手構建更多「特色學校」,加強職專教育,並為「特色學校」涵接專上教育課程,譬如研究讓大學相關學系,預留一部分學位予全港中學或「特色學校」所推薦的學生,以至容許破格取錄一些雖然學術成績稍弱,但在相關職專範疇有相對傑出表現的學生,相信此舉亦能讓家長支持有志體藝發展的子女入讀這些「特色學校」。
地區事務:發展北都區需顧及新界北居民
——張欣宇
香港特區政府於去年10月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議發展「北部都會區」。立法會新界北議員張欣宇認為,「北部都會區」是要解決香港土地空間不足的問題,同時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提升香港的整體競爭力,增加就業機會,吸引人才前來香港。但特區政府也必須要考慮到住在新界北的原居民,在發展的同時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素,才能真正獲得他們的支持。
張欣宇早前頂着烈日到沙頭角的塘肚村中探訪村民。在走訪整條村落後,雖已汗流浹背,他依然滿面笑容道,「每一次的落區加深自己對本區的了解,知道每條村的位置、環境、村民的生活情況,才能進一步向特區政府傳達市民的心聲,做好未來的規劃,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他表示,自己非常認同基建先行,但前提是必須提前了解當地環境,及制訂發展藍圖,規劃好整個「北部都會區」,然後在落實的時候再以基建先行,這樣才能因應服務對象的需求,建立適合的設施。
為更貼地了解新界北各地區的環境及未來的發展潛力,每當有空餘時間,張欣宇就會到不同的地區或村落探訪。他坦言,自己上任立法會議員以來,已經到訪沙頭角20多個村落,目標是今年內可以走遍沙頭角所有大小村落。未來,他會繼續探訪新界北其他地區,進一步增加對本區的了解。
渠務問題多年困擾鄉民
他強調,自己身為新界北市民的代議士,有責任走訪更多地方,才能有效向特區政府表達市民的心聲。未來,他會結合區內居民的意見,就「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概念提出更多建議,爭取盡快與相關官員探討具體的方案,制訂發展藍圖。
除了大藍圖的規劃,市民切身的「小事」亦必須處理到位。張欣宇上任以來,一直關心新界北各村落的渠務情況,經常到村落視察渠務工作進度。香港傳統的鄉村是沒有公渠的,家家戶戶都會有化糞池,大家會將污水或排洩物儲存在池內,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找化糞車一次性地吸走污物。這樣的方式會帶來嚴重的衞生問題,而化糞池周圍有異常氣味,萬一遇到堵塞的情況會極難處理,加上化糞車每次前來都會收取昂貴的費用,亦會增加市民經濟負擔。
他表示,特區政府早於十年前就開始在鄉村興建公渠,目標是令家家戶戶都可以用到公渠排污,做到與市區無異,然而由於鄉村地方道路不便、土地權責等問題,渠務工作一直都並不順利。
張欣宇以塘肚村為例指出,村民今年年尾就可以用到公渠,但據他向渠務處了解,全港仍有數百條村落未通公渠。因此,他會經常到不同的村落,了解當區居民遇到的困難及向特區政府反映,同時向村民更新最新情況,希望能成為市民與特區政府的溝通橋樑,同時會加緊督促特區政府,希望盡快改善所有村落的排污情況。
交通:善用大數據 檢視公交規劃
——陳家珮
城巴及新巴早前成功申請合併成一個專營權「城巴」,明年7月生效,並將重組旗下的巴士路線,包括可能會整合目前由新巴營辦的港島市區巴士路線38線及42線等。不少當區居民向陳家珮表示,區內未有鐵路覆蓋,居民較依賴有關線路上下班,十分擔心若合併路線,繁忙時段交通將受影響。為此,陳家珮表示,她會着力推動特區政府設法更好利用八達通等電子支付的大數據,為全港公共交通需求作全面、科學化分析,善用公共交通資源。
目前,新巴38線往來置富花園及北角碼頭,42線則往來華富邨南及北角碼頭。由於兩條路線同樣途經田灣、香港仔、黃竹坑、銅鑼灣軒尼詩道及英皇道等站,故城巴有可能會將之整合。
為了解市民對有關巴士線整合的看法,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日前帶同香港文匯報記者落區視察和走訪上述兩線的乘客。多名置富及華富的巴士乘客說,若38線及42線僅在晚上9點等非繁忙時間合併,由於人流不多,班次並非很密,則影響不大;但在上午6時至8時等繁忙時間,由於區內未有鐵路覆蓋,很多街坊都依靠上述線路前往銅鑼灣。
同時,38線在置富開出時已非常多人上車,倘在整合後要再途經華富邨南,置富的乘客們就需要花更多時間等候華富的居民上車,加上不少在華富上車的乘客都是長者,上落較慢,既對趕上班的置富居民構成不便,亦有可能讓華富的長者及乘客沒位坐。
「檢視公共交通發展策略要一籃子去看,不能『斬件』。」陳家珮說,目前在港島沒有鐵路覆蓋的地區,全賴巴士、小巴等公共交通服務補位,故巴士或小巴對非鐵路地區的居民出行非常重要,特區政府要更慎重地處理任何改變。對新巴38線及42線的整合,她建議未來的「城巴」應研究只將整合局部於非繁忙時段實施,以免為上班族帶來嚴重不便。
陳家珮說,自己留意到全港各區都有些巴士線路出現「有線沒人坐,有線不夠車」等情況。她認為,與其花資源進行傳統的統計調查,不如設法善用八達通等電子支付的大數據,為全港公共交通需求作全面、科學化分析,減少公共交通資源錯配。她會着力推動特區政府設法更好利用八達通等電子支付的大數據,為全港公共交通需求作全面、科學化分析,又會要求特區政府優先確保未有鐵路覆蓋的地區的巴士或小巴服務到位,設法讓改變能為上班族帶來方便,並期望特區政府盡快推出南港島線(西段)的發展時間表,以配合華富邨的重建計劃,切實做到基建先行。
(來源:香港文匯報A10:要聞 2022/10/1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