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用好規劃優勢打造創新科技城

文/邵天虹

國家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奠定要發展為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當中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更首次將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充分反映了中央對香港創科和河套地區發展的重視。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創科園與落馬洲及新田一帶將會整合為新田科技城,提供約240公頃與創科相關的土地。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將組成佔地約540公頃的合作區,可集港深兩地優勢匯聚海內外人才,勢必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引擎。

土地與房屋問題一直困擾香港發展,要解決香港經濟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促進香港經濟轉型升級,成為香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田科技城被寄予厚望,期望在新界北建立更完整科創生態圈,甚至是香港的國際科創新城,打造成為「香港矽谷」。新田作為毗鄰深圳核心科技樞紐區的策略性地段,具備先天地利和人和,基礎設施完善,新規劃的洲頭站可連接鐵路網,發展潛力巨大。雖然如此,在銳意發展的同時,妥善和周詳的規劃更是必須的,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土地價值、區域規劃優勢和群聚效應。

首先要建設好科技城便捷生活圈,科技城計劃將創造多達15萬個職位,要減低通勤時間才能方便人才平衡職場和生活,因此提升住宅數量明顯對整體有利。新田科技城應該要具備「十分鐘社區生活圈」的特性,提供便利公共交通設施配套,集結商業、教育、文娛、休憩的社區功能,區內亦應包羅公屋、私營房屋、人才公寓、學校等住居選項,以滿足「職住平衡」需要。宜居宜業的環境才能鼓勵創業者進駐,政府應考慮將新田科技城整體發展面積增加,增加住宅數量至十萬個以上,同時順便填補公屋落後數量。

其次要豐富人才和企業內涵,作為港深兩地合作發展的高端項目,應最大化人員、資本、信息、技術等跨境合作,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一方面爭取國內外和大灣區優質科創企業進駐,提供政策便利吸引投資,協助拉動科技生產產出和培育本地人才。另一方面建議劃出部分園區作為大灣區年青人初創企業集中地,提供住宿支援。特別對於本地大學跨境合作的科研項目、國家重點科研領域實驗室或具商業規模效應的企業,提供政策扶持,吸引更多人才聚集形成生態環境。

香港創科發展是未來的強大引擎,特區政府應藉此匯集港深兩地優勢,以更進取的雄心、更細膩的心思,在平衡好環境生態同時發揮規劃優勢,不負國家對本港國際科創新城的寄望。

(作者為前區議員、九龍社團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