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近億人口脫貧 人間奇跡千年夢圓

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鄉城嶺村,扶貧工作分隊長何平(左)與養殖戶通過網絡直播向網友展示當地養殖的鳳雞(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 記者 王玨)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理想,也是中華民族孜孜不倦的追求。千年夢想,百年奮鬥,今朝如願。中共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掛帥、部署和督戰下,中共中央把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歷史性任務。佔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國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奔向小康,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中共十八大閉幕後一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冒着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來到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駱駝灣村和顧家台村,進村入戶看真貧。他明確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並強調「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氣壯山河的新時代脫貧攻堅戰序幕就此拉開。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中央矢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將脫貧攻堅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

在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村醫霍建國為村民把脈。該村曾經是當地有名的特困村(資料圖片)

戶戶有責任人 村村有幫扶隊

截至2012年底,現行扶貧標準下尚有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為10.2%。為了攻克絕對貧困最後的「堡壘」,全黨全國全社會眾志成城,拿出超常規的力度、超常規的舉措。

責任層層落實。中西部22個省份黨政主要負責人向中央簽署責任書、立下軍令狀;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扶貧;全國累計選派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同近200萬名鄉鎮幹部和數百萬村幹部一道奮戰在扶貧一線,做到戶戶有責任人,村村有幫扶隊。

真金白銀投入。脫貧攻堅8年間,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以年均超過20%的勢頭增長,中央、省、市、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投入近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產業興旺鞏固脫貧成果。圖為廣西柳州市鹿寨縣寨沙鎮古木村,致富帶頭人肖建清(左四)和油茶種植合作社的脫貧戶合影(資料圖片)

民企精準幫扶 832貧縣摘帽

舉全國之力。東部9個省份結對幫扶中西部14個省份,東部343個經濟較發達縣(市、區)與中西部573個貧困縣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307家中央單位定點幫扶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軍部隊就近就地幫扶4,100個貧困村,12.7萬家民營企業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幫扶7.32萬個貧困村。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經過8年持續奮鬥,到2020年底,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迅速完成目標 激勵國際社會

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大事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這一重大成就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描繪的更加美好和繁榮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整個國際社會帶來了希望,提供了激勵。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亞太局局長布雷特感慨,「沒有其他任何國家能如此迅速完成這樣一項影響深遠的事業」。

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畫上句號。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體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圖為吉林省洮南市福順鎮春華村,參加草編合作社的村民在編製草編工藝品(資料圖片)

文匯觀察:中國減貧實踐的世界啟示

中國非凡的脫貧成就向世界表明,與貧困作鬥爭,最重要的是初心、意志、責任和擔當。有堅強有效的領導、持之以恒的戰略以及科學專業的措施,就能夠向着擺脫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不斷邁進。

中國的脫貧工作堅持以民為本的初心。「治國之道,富民為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始終心繫貧困地區群眾,並作出全面小康路上「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的莊嚴承諾。可見,貧困問題本質上是對人民的根本態度問題,正因為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確保了脫貧攻堅工作保持不竭動力、明確方向,也得到了民眾的全力支持和擁護。

強大的領導力和舉國動員力是中國脫貧的組織保障。一些發展中國家脫貧進程異常緩慢,歸根結底是政府力量太弱,又或者人走政息,無法持續執行減貧政策。中國的實踐證明,在一個強有力且穩定的政府主導下,舉全國之力,全面動員,使國家發展變成「一盤棋」,就能形成巨大的合力。即使在收官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世紀疫情和頻發的自然災害,也咬定青山不放鬆,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最終如期兌現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中央先後選派逾300萬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奮戰扶貧一線。圖為重慶中益鄉華溪村駐村第一副書記羅風華(前左)和村民清理浮萍(資料圖片)

科學有效並符合國情的減貧方略,也是中國制勝的法寶。縱觀世界減貧史,一些欠發達國家常常接受發達國家援助發展經濟,但並未由「輸血」轉變成「造血」,從而一再陷入貧困「泥沼」無法自拔。而中國則用發展的辦法消除貧困,注重發揮貧困群眾主體作用,實現了快速發展與大規模減貧同步、經濟轉型與消除絕對貧困同步,成功創造了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

在脫貧攻堅結束近兩年後,重新審視中國和世界的減貧形勢,可以發現中國及時消除貧困的成就彌足珍貴。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俄烏衝突衝擊全球供應鏈,貧窮、飢餓、疾病的陰影揮之不散,中國實現1億人擺脫貧困,築牢了居民福祉底線,提升了脫貧人口和脫貧地區的發展能力,這為應對未來的風險挑戰積澱了底氣。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易地扶貧安置點的村民學習拉麵製作,在家門口上崗就業(資料圖片)

扶貧重就業教育 志智雙扶助「造血」

電視劇《山海情》裏,寧夏西海固人民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不僅擺脫了自身的貧苦命運,也把這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為「人類不能生存之地」的「乾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這是十年來中國減貧工作既「輸血」又「造血」、「志智雙扶」取得實效的一個縮影。

樹立「寧苦幹不苦熬」觀念

各級政府部門大力推進就業扶貧,通過免費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東西部扶貧協作勞務輸出、扶貧車間和扶貧龍頭企業吸納、返鄉創業帶動、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形式,支持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在本地或外出務工、創業,貧困勞動力務工規模從2015年的1,227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3,243萬人。同時,改進扶貧方式,建立正向激勵、比學趕超的有效機制,更多採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此外,大力宣傳自強不息、奮鬥脫貧的先進典型,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觀念,用雙手改變貧困落後面貌。

學生在雲南省鎮雄縣大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學校上電腦課。該縣曾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縣(資料圖片)

拓寬貧生縱向流動渠道

最為重要的是,國家堅持「再窮不能窮教育、再窮不能窮孩子」,加強教育扶貧,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十年來,各級政府部門持續提升貧困地區學校、學位、師資、資助等保障能力,20多萬名義務教育階段的貧困家庭輟學學生全部返校就讀,全面實現適齡少年兒童義務教育有保障;重點高校定向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70多萬人,拓寬了貧困學生縱向流動渠道。教育扶貧補上勞動力素質短板,貧困群眾自主脫貧能力提高,起到了防止返貧和貧困代際傳遞的作用。

革命老區河北平山縣推進紅色旅遊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建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圖為遊客在一戶農家樂裏點菜(資料圖片)

擘畫新圖固成果 振興鄉村增收入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2021年2月25日下午,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的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替代了原有的「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既是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個標誌,同時也顯示,進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號文件出爐,主題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文件提出,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求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時代鄉村畫卷初現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振興全線發力。近年來,鄉村產業加快發展,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夯實了基礎。2021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8.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1%。特色產業持續提升,就業幫扶不斷強化,產業、就業雙管齊下,夯實脫貧群眾持續增收的底氣。2021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255萬元,比上年增加1,810元、增長16.9%。此外,各種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鄉村民生建設加快推進。目前內地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實現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8%;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90%以上行政村。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重大成就,業興村強、民富人和、美麗宜居、穩定繁榮的新時代鄉村畫卷正初步呈現。

中國專家組成員在西非國家布基納法索指導機械化水稻收割作業(資料圖片)

助發展中國家 推進國際減貧

中國在致力於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也積極參與國際減貧合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成為國際減貧與發展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

區域合作助可持續發展

中國始終把自身命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積極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交流合作關係,以實際行動支持國際減貧事業。從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到設立絲路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從全面落實南南合作圓桌會上宣布的「100個減貧項目」,到扎實推進「東亞減貧合作倡議」「中非減貧惠民合作計劃」框架下合作,再到不斷深化共建「一帶一路」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接……一批批合作項目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落地生根,為世界減貧與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能。特別是中國發起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合作,支持幫助相關國家更好實現減貧發展。世界銀行研究報告稱,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中國脫貧經驗樹立標杆

中國的脫貧經驗,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標杆,提供了榜樣,堅定了全世界消除貧困的信心。不少發展中國家紛紛學習借鑒,因地制宜地開展自身脫貧工作。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主席納賽爾·布希巴多次訪華,記錄下很多脫貧攻堅的生動案例:「要想富,先修路」。他把在中國學到的脫貧經驗帶回摩洛哥農村,還計劃編寫一本關於中國扶貧的書,為更多非洲國家提供參考。泰國孔敬府省、縣級的官員在赴中國實地考察和學習後,研究制定當地的扶貧方案——「下村子」「結對子」「找法子」」……扶貧計劃實施一年多來,孔敬府1,174戶特困戶中已有79%成功脫貧。孔敬府府尹頌薩自豪地說,這一對口扶貧模式得到泰國政府充分肯定,待全面成功後,將在全國推廣。

(來源:香港文匯報A07-14:要聞 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