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國家十九大以來成就卓著 香港抓緊機遇再創輝煌

《人民日報》連續三天針對內地疫情防控政策發表評論,表明「躺平」態度不可取,也不可能因此而「躺贏」,重申堅持動態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的巨大損失。選委會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陳燦標發表評論文章稱,面對新冠疫情,我國提出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成功地將新冠肺炎病例數保持在全世界最低水準之列,成功防止了人道主義災難,成為全球治疫成功的楷模。十九大以來,即使受到新冠大流行影響,我國經濟仍然持續穩定增長,展現出中國經濟的非凡韌性。陳燦標認為,特區政府和香港工商業界應主動對接「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將香港打造為「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助力「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

三年來,我國受到世界新冠大流行影響,但我國經濟仍然持續穩定增長,展現出中國經濟非凡的韌性。圖為5月1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家汽車企業,工作人員在生產線上忙碌(新華社圖片)

文/陳燦標

中共二十大定於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社會經濟取得長足進步,消滅了絕對貧困並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成功避免了新冠疫情大流行,制訂香港國安法為香港撥亂反正,實現了中國現代史上的一系列重要里程碑式的發展。中共十九大確定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即在2021年建黨一百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本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十九大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彰顯出中國巨大的制度優勢,堅信在黨的領導下,國家能繼續高歌猛進,香港也能把握國家發展的巨大機遇,再創輝煌。

面對新冠疫情,中國提出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成功地將新冠肺炎病例數保持在全世界最低水準之列,成功防止了人道主義災難,成為全球治疫成功楷模。十九大以來,即使受到全球新冠大流行影響,中國經濟仍然保持穩定增長,展現出中國經濟非凡的韌性。

過去十年,中國的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53.9萬億人幣上升到2021年的114.4萬億人幣,佔世界經濟比重從11.3%上升到超過1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6300美元上升到超過1.2萬美元。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人幣,比2012年的16510元增加18618元,扣除價格因素,累計實際增長78%,年均實際增長6.6%。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約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黨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目標,旨在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促進公平、平衡區域發展並聚焦於以人為本的增長。2021年,中國已成功地消除了絕對貧困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九大以來,黨內持續展開深化糾治「四風」,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種不正之風。截至2022年8月底,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27.3萬件,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41.0萬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4.3萬人,大大提升了人民群眾對共產黨執政的滿意度。

香港作為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過去五年一度陷入嚴峻局面,經歷了修例風暴和黑暴挑戰。面對內外反中亂港分子勾連禍港,中央果斷出手撥亂反正,制訂香港國安法,讓香港從由亂到治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早前在總結十九大以來工作時指出,我們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制定實施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牢牢把握香港大局。

香港過去的成功、現在的發展,都離不開國家的發展。背靠祖國是香港保持繁榮的最大底氣,自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始終全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結合國家所需、發揮香港所長,全力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和創科中心,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服務業專業化等優勢。未來5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的關鍵時期,中央必定會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為香港注入巨大動能。特區政府和本地工商業界應該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將香港打造為「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助力「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

(作者為選委會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