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根源揭示階級苦難 自傳體作家奪文學諾獎

埃爾諾在自己的回憶中利用人們的共有經歷,反映時代演變,引起讀者內心共鳴(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瑞典學院昨日宣布,法國知名女作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又譯安妮·艾諾)獲頒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82歲的埃爾諾以自傳體作品見長,尤其創造性採用「無人稱自傳」的寫作方式,在自己的回憶中利用人們的共有經歷,反映時代演變,引起讀者內心共鳴。評審委員會形容,「她以極大的勇氣和臨床手術般銳利的筆鋒,揭示了個人記憶的根源、人與人的隔閡,以及集體性的約束。」

埃爾諾1940年出生於法國濱海塞納省的利勒博納,在小城伊沃托度過童年。她起初在中學任教,後來在法國遠程教育中心工作,退休後繼續寫作。在寫作生涯中,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名作《追憶似水年華》讓埃爾諾獲得不少啟發,她嘗試以自傳體小說的形式寫作,描繪身邊的人物以及身處的社會環境。

父母擺脫社會最底層卑賤地位

埃爾諾1974年以自傳體小說《清空》(Les Armoires vides)開始文學生涯。1984年,憑自傳體作品《位置》(La Place)在文壇聲名鵲起。在《位置》及其後作品《一個女人》(Une Femme)中,埃爾諾用細膩、傷感的筆觸,生動描繪了出身貧寒的父母如何為使自己及下一代擺脫社會最底層的卑賤地位,帶有失望又充滿夢想的奮鬥過程。長大成人後遠離家鄉的埃爾諾,也在書中以極其痛苦和矛盾的心情,真切表達了對父母及故鄉愛恨交加。

埃爾諾的作品除記錄父母外,還描繪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婚姻、墮胎、患上乳癌的經歷,以及母親的離世。在她的回憶中,埃爾諾也準確客觀地呈現了法國當代不同社會階層的民眾,在心理、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價值觀方面的巨大差別,讓讀者不論出身背景,都能自然代入其中。

埃爾諾(左)獲獎後接受傳媒追訪(路透社)

無人稱自傳《悠悠歲月》代表作

歷經20多年思考推敲,於2008年問世的《悠悠歲月》(Les Années)堪稱埃爾諾生涯傑作。她採用「無人稱自傳」體裁,將個人私事與時代重大事件融合描繪,大到國際風雲,小到飲食服裝、流行歌曲、家庭聚會,都是許多法國人的共同回憶。《悠悠歲月》從1940年代起,貫穿60多年歷史,不論任何年齡段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內容。作品嶄新的風格和流暢的文筆備受好評,也讓埃爾諾躋身法國當代第一流作家之列。

埃爾諾在1964年結婚,婚後育有兩個兒子,但丈夫早於1985年已經去世。今年初,埃爾諾與兒子利用丈夫生前8年時間拍攝的家庭生活片段,製作成電影《The Super 8 Years》。

瑞典學院評價稱,埃爾諾的作品語言平實,內容清晰,從不同角度審視在性別、語言和階層方面差異明顯的生活,「憑藉巨大的勇氣和敏銳的觀察力,埃爾諾揭示了階層經歷的痛苦,描述了羞恥、羞辱、嫉妒以及無法看清自己是誰的困境。埃爾諾成為作家的道路漫長而艱辛,她取得了令人欽佩和持久的成就。」埃爾諾將獨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706萬港元)獎金。

埃爾諾稱童年時曾多次夢想到訪中國。圖為埃爾諾1984年的照片(資料圖片)

2000年訪華 「意識形態的偏見煙消雲散」

埃爾諾曾於2000年訪華,先後前往北京和上海,她之後在代表作《悠悠歲月》的中文譯本中,更特別向中國讀者作序。埃爾諾形容,她童年時曾多次夢想來到中國,但只能以「抽象」的方式加以想像。直到她親身體會中國的社會生活後,「過去由意識形態的偏見和杜撰、虛構的描述所構成的模糊一團才煙消雲散。」

對作品翻譯中文感欣慰

埃爾諾以細膩的筆觸回憶在中國見聞,描述她眼中中國普通民眾日常生活,「我懷着一種親近的感覺想到,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歷史不一樣,但是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埃爾諾希望探尋中國民眾的生活歷程和童年記憶,「我會喜歡接觸中國的記憶,不是在一切歷史學家的著作裏的記憶,而是真實的和不確定的、既是每個人唯一的又是與所有人分享的記憶,是他經歷過的時代痕跡。」

埃爾諾表示,她對自己的作品能翻譯為中文感到欣慰,「這能讓你們,中國朋友,接觸一種法國人的記憶。從二戰直到今天,在各種生活方式、信仰和價值方面,比他們幾個世紀裏的祖先有着更多的動盪。」她稱自己的作品不僅描繪社會變遷,也展現人們的內心變化,「在讓你們沉浸於這些你們也經歷過,或許會不完全一樣的歲月時,願你們能感到,其實我們完全是在同一個世界上,時間同樣在無情地流逝。」

大學廁所墮胎經歷拍成電影 《孕辱》奪金獅獎

埃爾諾的小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L'evenement)去年獲拍成電影《孕辱》,並獲得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講述埃爾諾讀大學時墮胎的經歷,尤其是在當年法國墮胎未合法化時,她辛苦尋找非法墮胎渠道不果,最終要在大學廁所墮胎的回憶。

故事發生於1963年的法國,當年法國嚴令禁止墮胎。埃爾諾在大學修讀文學,成績優秀,前途無可限量,但一次一夜情讓她意外懷孕,不僅引來老師同學的歧視,更可能摧毀她的學業和將來。眼見肚子一天天脹大,埃爾諾要與時間競賽,到處尋找墮胎方法,但偏偏又無人伸出援手。

正如埃爾諾其他小說,書中只是單純地回憶起當年的細節,並沒有在當中添加任何新的想法。

瑞典學院評價稱埃爾諾的作品語言平實,內容清晰,從不同角度審視在性別、語言和階層方面差異明顯的生活(法新社)

埃爾諾部分作品簡介

《悠悠歲月》(Les Années)

採用「無人稱自傳」形式,穿插個人回憶與集體記憶,生動展示法國二戰後至21世紀初的社會變遷。這著作被視為埃爾諾以往作品的高度概括和綜合,寫出了法國幾代人在社會發展中的回憶。

《一個女人》(Une Femme)

埃爾諾在母親病逝後回顧母親一生的自傳體作品。書中探討了母女之間脆弱卻不可動搖的紐帶,將她們分開疏遠的世界,以及人們注定失去所愛之人這一無法逃避的事實。

《位置》(La Place)

埃爾諾回顧父親一生的自傳體作品。書中客觀揭示困擾父親一生的階層恥辱,以及與身為知識分子的女兒產生隔閡,帶來父女之間的疏遠和痛苦。書中描繪一名畢生勤勞、謹言慎行的男性,反映其始終無法擺脫對滑落回社會底層的恐懼。

《簡單的激情》(Passion Simple)

埃爾諾描述了與一名東歐男子不被世俗認可的激情戀情。書中細膩描述主角在戀情中的心境轉變,展現深陷愛情的無法自拔和害怕失去愛情的不安。

《嫉妒所未知的空白》(L'Occupation)

主角主動結束與W的戀情後,得悉對方將與另一名女子同居的經歷。書中描繪主角苦苦尋覓取代自己位置的另一個女人的信息,展現在嫉妒的感情下被佔據的自我,以及用寫作實現自我救贖的過程。

《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L'evenement)

埃爾諾回憶讀大學時墮胎的經歷,透過當年的記事本、日記,與殘存的意象,撫觸心頭充滿憎恨或甜蜜的一切。本書其後被改編成電影《孕辱》,獲頒去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來源:香港文匯報A19:國際 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