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積金供款個案升三成 積金局月均發近3萬張「追數單」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右二)、勞工處處長陳穎韶(右一)、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左二)和行政總監鄭恩賜(左一),昨日於2021/22年度「積金好僱主」嘉許禮擔任主禮嘉賓(積金局供圖)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張弦)新冠疫情影響下不少行業經營困難,僱主拖欠強積金供款情況不絕。積金局昨日表示,近年僱主拖欠強積金供款個案有上升趨勢,局方過去3年向僱主發出的付款通知書逐漸攀升,今年4月至8月,每月平均發出29,180張付款通知書,較上年度同期每月平均發出25,460張上升約15%,也較疫情前升34%,飲食業是重災區。積金局將推出兩招改善,包括優化供款狀況通報機制,以及延長積金局熱線服務時間。積金局預計明年出台的積金易平台,將有助局方了解及處理拖欠供款的問題,以減少拖欠供款情況。有工會對措施表示認同,同時建議積金局加強對拖欠強積金供款僱主的處罰力度。

積金局昨日舉行2021/22年度「積金好僱主」嘉許禮,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之後會見傳媒表示,近年僱主拖欠強積金供款趨勢上升,相信與經濟環境欠佳有關,不少行業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當中受經濟影響較大的餐飲業,拖欠強積金情況比較多。由於香港經濟仍然不明朗,她預計拖欠供款的趨勢或會持續。

積金局發出付款通知書數量

推優化供款狀況通報機制

為此,積金局將推出兩項措施改善問題,包括優化供款狀況通報機制,要求受託人在收到及處理僱主供款後,以電郵通知計劃成員,以及延長積金局熱線服務時間。劉麥嘉軒相信這兩項新措施可以提高調查執法效率,保障僱員的權益。

另外,積金易平台可望於明年首季進行系統測試,準備就緒後於6月至8月開始按積金計劃的資產規模,由細至大加入平台,預料2025年所有強積金計劃完成加入平台,並會全面運作。首5間納入平台的受託人,分別是萬通信託(萬全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中國人壽(中國人壽強積金集成信託計劃)、交通銀行信託(交通銀行愉盈退休強積金計劃)、加皇信託香港(新地強積金僱主營辦計劃),以及東亞銀行(東亞強積金享惠計劃),涉及約16,000個僱主,賬戶數目約25萬。

工會:新招助僱員了解供款情況

飲食業職工總會權益總幹事招冠聰昨日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疫情下飲食業首當其衝,拖欠強積金的情況較普遍。他認為,積金局要求受託人以電郵通知計劃成員(即僱員)供款詳情是一個良好的改動,起碼協助僱員了解自己的強積金供款情況,「大多數餐飲業工友都不知自己每月有沒有拿到供款,畢竟是退休之後才領取的,查看的不像工資那麼緊張。」他又指,該措施有助保障工友的權益。

招冠聰亦建議,積金局加重力度處罰拖欠強積金供款的僱主,「現時只罰款拖欠供款金額的5%,並且拖欠一個月與拖欠一年的罰款金額一樣,那些無良僱主肯定會拖耐啲,反正罰款不變。」他認為政府應修改法例賦權積金局嚴懲違法的僱主,例如按拖欠的嚴重程度,遞進式增加罰款,並要求僱主立即清付罰款,提升警惕作用。

他還舉例指,曾出現有工友打贏官司後,僱主卻無力支付或公司結業的情況,沒有人「找數」,因此建議積金局仿效破欠基金成立一個基金向工友墊支部分欠款。

凱施餅店大圍分店(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攝)

凱施餅店:周內發8月工資

在港經營超過40年的凱施餅店早前被揭發出現拖糧情況,同時約580名員工被拖欠共77萬元強積金供款。凱施餅店昨日承認有部分員工8月份工資未及時如期發放,表示將於本周內安排發放相關薪資,但資方未有提及拖欠強積金供款的情況。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則指,勞工處第一時間已採取行動,已積極跟進事件。

凱施餅店昨日發文表示,受長達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影響,凱施在經營上亦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由於財務上的安排,部分員工8月份工資未有及時如期發放。連日來管理層積極跟進,事件中牽涉的員工薪資,將於本周內安排悉數發放。

積金局日前則表示,凱施餅店拖欠員工8月份的強積金供款,共約77萬元,涉及約580名員工。而8月份之前的供款期,該餅店亦有零星的拖欠強積金供款情況,涉及約1萬元。積金局指早前在受託人報告中得悉凱施餅店未有作出8月的強積金供款時,已立即聯絡僱主要求補交欠款。積金局將會代受影響僱員追討有關拖欠供款,包括展開民事申索,而若有關僱主未有在供款日,即本月10日或之前作出9月份供款,局方亦會採取追討行動。

飲食業職工總會秘書長葉柳青昨日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近日接獲數名凱施餅店員工的求助,求助人大部分是麵包師傅,大多數人要求討回被拖欠的兩個月薪金,每人被拖欠約50,000元;工會現正協助工友整理資料,日後將約他們面談,並協助他們填寫申訴表。

孫玉菡:勞工處積極跟進

孫玉菡昨日出席積金局活動後表示,勞工處第一時間已採取行動,已積極跟進事件,確保凱施餅店員工的福利不受影響。如果員工有任何擔憂或事情需要反映,呼籲他們求助勞工處勞資關係科辦事處,勞資關係科的職員會提供協助。

(來源:香港文匯報A04:要聞 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