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詩劇《大河》國慶在京上演 保護黃河講好中國故事

音樂詩劇《大河》(交響樂版)在京上演。(大公文匯網記者朱燁 攝)

(大公文匯網 記者 朱燁)5日,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出的音樂詩劇《大河》(交響樂版)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上演。近千名觀眾在恢弘壯麗的史詩中,共同感受音樂與詩歌的相融與共鳴。該劇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中國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用文藝的力量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音樂詩劇《大河》的文本來自於詩人吉狄馬加的同名長詩,這首長詩是詩人獻給我們這個時代的傑作,是對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刻解讀。

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音樂詩劇《大河》用音樂與戲劇的形式,以別具一格的構思,一氣呵成的激情,把民族的精神與夢想融入其中;將光明的禮讚、生命的謠曲、母親的頌歌、英雄的史詩、以及對中華民族未來的憧憬,匯入那千萬年奔騰不息的大河。奏出一個偉大民族的生命和天地融合的交響,展開宏偉遼闊、磅礴激蕩的歷史畫卷。

致敬文明之河 講述時代榮光

記者現場看到,音樂詩劇《大河》全劇共分為七個樂章,包括《序曲》、第一樂章《水之源》、第二樂章《春之孕》、第三樂章《和之邦》、第四樂章《天之籟》、第五樂章《海之問》及《尾聲》。全劇釆用大型交響樂結構。其中融入聲樂、戲劇、舞蹈、朗誦等多種表現形式。作品以宏大的結構,恢弘的音樂,動人的詩篇,震撼的場景講述關於這條河流的偉大,關於這個民族的夢想,關於這個時代的榮光。

關於音樂詩劇《大河》的創作,長詩《大河》作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原中國作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吉狄馬加談到,「偉大的詩歌和音樂傳統告訴我們,詩歌與音樂是密不可分的,詩歌的聲音無疑是它最迷人的部分,而真正神奇的音樂其本質就是詩。在歷史上已經有無數的詩人讚頌過黃河,許多作品已經被精典化,《黃河大合唱》就是二十世紀詩與音樂相結合的標誌性作品,但對於今天以及未來的詩人和音樂家而言,黃河將永遠是我們書寫不盡的生命主題。長詩《大河》既是一個民族的心靈史和精神史,同時也是向養育了我們古老民族偉大文明之河的致敬!」

音樂詩劇《大河》作曲、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蜚聲中外的著名作曲家郭文景介紹了該劇的創作過程,「寫作音樂詩劇《大河》的過程非常順利,創下了我寫作速度的最快紀錄。究其原因,首先是詩歌文本立意高遠,意象萬千,令我靈感泉涌;其次是去青藏高原和黃河源頭的採風,壯麗的景象和高原的神奇色彩激發了我的想像;最後,偉大的河流,偉大的文明給了我的寫作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堅實的立足之地。」

談到這次與中國歌劇舞劇院的合作,郭文景說,「與中國歌劇舞劇院的合作是愉快的,成功的。歌唱家們和演奏家們以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態度排練演唱演奏這部作品,使我在排練中一次次被他們的演唱和演奏所感動。這是一次難忘的合作。」

中國歌劇舞劇院黨委書記諸葛燕喃介紹稱,長詩《大河》的最後一句寫道:「請允許我懷着最大的敬意,把你早已聞名遐邇的名字 再一次深情地告訴這個世界: 黃河!」這是詩人的心聲,也是音樂詩劇《大河》的創作初衷。中國歌劇舞劇院認真組織這部作品的創作演出,演出陣容由劇院歌劇團、交響樂團、民族樂團共同組成,此次在中山公園音樂堂首次演出的是音樂詩劇《大河》交響樂版,接下來將會陸續推出音樂詩劇《大河》的大劇場版和巡演版。創作演出音樂詩劇《大河》,是國家院團積極響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深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所做出的具體努力與實踐。

相關報道:

國慶音樂會 弦樂團攜青年學生合奏「弦音傳承」

維也納愛樂樂團月底重臨香江 門票下周一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