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源不足 台役男人數11.8萬創新低

台灣出生率越來越低,導致島內達到服兵役年齡的青年男子越來越少。(網絡圖片)

大公報援引中通社報道:台灣內部政務主管部門近期公布2022年度徵兵調查結果,徵得兵源僅11.8萬餘人,降至近10年來新低,因新生兒數量持續下降,台軍募兵將面臨巨大挑戰。早前台軍為了解決兵源不足的問題而提高了免除兵役的門檻。兩岸學者指出,近年台海局勢動盪不穩,罪魁禍首是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死抱「台獨」黨綱,導致兩岸關係嚴重倒退,增加了台海發生衝突的風險。蔡當局還搞倚美謀「獨」、以武拒統,這是完全不能得逞的。

台灣「兵役法」規定,男性年滿18歲的翌年應受兵籍調查、抽籤等徵兵處理。據內政部門調查,2012年至2016年度,全台滿18歲的徵兵及齡男子人數維持在16.8萬人每年,2017年度降至13.8萬餘人,今年僅為11.8萬餘人,人數降至近10年來最低。

台軍提高免兵役門檻

若以出生嬰兒人數推估,2022年滿18歲青年僅21.7萬餘人,2026年將少於20萬人,2028年度僅有16.6萬餘人,台軍志願役人力招募工作將面臨重大挑戰。

對此,台立法機構表示,「募兵制實施計劃」推動後,台軍志願役人力增加緩慢且人數不足的問題不斷浮現,在少子化浪潮衝擊下,當局防務部門將面臨可供招募社會青年人數銳減狀況,應盡早提出預案。

為了解決兵源不足的問題,早前台軍方收緊了免除兵役的條件,調整最多的指標是衡量是否過胖、過瘦的BMI值,其計算方法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按照台軍現行規定,常備役的體位徵集對象是BMI值在17-31的役男,新版規定徵集對象的BMI值放寬至16.5-32。替代役原本徵集對象是BMI值在16.5-17以及31-31.5的役男,新版將標準調整為BMI值介於15-16.5以及32-35。在身高部分,現行規定157厘米以下可以免役,新版修正案增列155-157厘米者需要服替代役。

此外,針對冠狀動脈疾病、甲狀腺機能過低、貧血或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膝關節損傷、椎間盤突出、視力、杜瑞氏症等,均有更嚴格的檢驗規範。

島內輿論認為,提高免除兵役的門檻無法解決兵源不足的問題,而民進黨當局又不敢延長服兵役的時間。台媒指出,因為怕得罪年輕人,陳水扁任內採取的是「溫水煮青蛙」策略,本來兩年的義務役役期,每隔一段時間就減兩個月,交到馬英九當局時,役期只剩一年。馬推動募兵制,一年役期取消,但法律規定男子有服兵役的義務,因此在不修法的情況下改成4個月軍事訓練役。現在美方一直給蔡英文當局壓力,一是強化後備戰力,二是延長役期並恢復徵兵。但蔡當局只把以前退役8年內徵召4次、每次5到7天,增加到14天,但可抵兩次,等於換湯不換藥。

備戰不能保障台安全

兩岸學者指出,民進黨當局宣揚的「備戰」思維根本不能保障安全。真正思考台灣的安全,需要從政治上而非軍事上找方案。回歸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探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之路,才是島內解決安全困境的根本路徑。

徵兵與募兵 台陷兩難困境

民進黨當局在美國施壓下正考慮恢復一年徵兵制。台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曾表示,目前台灣重點放在募兵制,但不排斥恢復徵兵制,重點是「建軍備戰」。據環球時報報道,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和綠營勢力討論恢復徵兵制,不僅與俄烏衝突爆發有關,還因為承受了美方壓力。2016年民進黨執政以後,在美國直接指導下提出「重層威懾戰略」和「整體防衛構想」,希望在維持和發展台灣常規戰力的同時,更加重視加強對抗中國大陸的所謂「不對稱性戰力」。

1949年美方叫囂「豪豬戰略」

然而,台灣社會內部對「整體防衛構想」一直存在爭論,引發美國對民進黨當局落實該軍事構想的效力存疑。這些年,美國力促台灣將防務預算提高至GDP的3%以上,民進黨當局則存在實際執行上的困難。美國還認為台灣如果要完全落實「整體防衛構想」,必須解決兵源不足的問題,募兵制並不符合防衛需要。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尤為關切台灣的「自我防衛決心」,一些美國學者便強調和鼓噪台灣需要採取使其難以被奪取和控制的「豪豬戰略」,不應放棄徵兵制。

對於美國方面持續施壓,民進黨當局不敢不從,但如果延長服兵役時間,又怕在選舉中得罪青年群體,於是成立所謂「全民防衛動員署」,實施後備軍人「教育召集訓練」新制,由原來「兩年一召,每次5-7天」改為「年年施訓、每次14天」。這算是給美方一個交代。  然而,台灣不管採取何種兵役制度,都不是解決安全困境的根本之策。有大陸學者指出,海峽兩岸軍事力量差距愈益擴大,這種趨勢已不可逆。大陸加速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在台海周邊常態化實施戰備巡航與演習,具備以強制手段遏止「台獨」挑釁的足夠能力。

(來源:大公報A17:內地 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