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綸:有信心選出合適航天人選

(大公報記者 鍾怡)國家展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並首次在港澳選拔載荷專家,讓香港市民有機會參與國家載人航天工程。負責相關宣傳教育及初選工作的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及常任秘書長麥德偉於昨日接受《大公報》專訪,黃偉綸表示,本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有不少科研人才,有一定的信心可以選拔出合適的人選。他呼籲所有符合條件的科學家抓住機會,踴躍報名,為國家貢獻力量。

載荷專家主要負責開展太空實驗或試驗研究、操作和使用太空實驗設備、配合飛行乘組其他航天員開展站務管理等日常工作。特區政府將安排是次載荷專家的初選工作,招募期為10月6日至27日,進一步選拔由內地進行。初選主要透過11間本地大學、政府五所研究中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數碼港和科學園園區內的科研機構或企業、政府部門和醫院管理局進行。

合適人選交中央進一步遴選

麥德偉說,這次初選有兩個範疇,首先是招募滿足國家基本要求的合適人選。若申請人符合相關基本要求,政府會盡快安排體格檢查。在這些條件都通過的情況下,政府會盡快把相關資料遞交給中央。中央會進行進一步遴選。

是次選拔申請人年齡須介乎30至45歲,有特定體格要求,以及要在相關的專業領域擁有博士學位,並且專業經驗不少於三年。麥德偉說,載荷專家在太空做實驗時需操作一些精密儀器,所以需對整個實驗流程有深入的了解,並且要時刻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被問及澳門公布的選拔標準包括考察病史,香港會否有同樣要求,麥德偉說,除了知識儲備方面,申請人亦需滿足一定的體格要求,包括身體健康、非過敏體質、沒有可能影響飛行服務的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心理健康等。特區政府會將體格檢查交由專業人士評估後,再將所有資料交給國家。「我們的要求是和澳門一致的,也是和國家一致的。」

至於是否某些專業的研究生更容易被選中,孫東表示,太空探索是人類新的課題,在各個領域都需要不斷的探索。不存在某一專業優於另一專業,只要滿足要求的專業人士都可以報名。

國家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估計競爭激烈。黃偉綸表示,目前沒有具體的選拔人數,但香港有對航天事業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今天有這個難得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可以選拔出最適合的、優秀的人才。」

載荷專家初選要求是符合國家統一的選拔標準。初選過後,國家會有更加嚴謹的判斷依據。黃偉綸續說,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政府會仔細審核每個案例。「我們呼籲所有符合資格的人士直接報名,我們會有適當的專家做評估審核。」

特 寫|「這個機會,以前想都不敢想!」

十幾年來,國家航天事業對香港的逐漸開放,點燃愈來愈多港青對航天的熱情。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這次機會是國家對香港在航天科技領域多年來努力的認可;而香港亦可以藉此機會,讓航天科技產業落地,為國家的科研事業作貢獻。

孫東憶述,早在15年前,香港就組織本地青少年去內地酒泉參觀衛星發射地。後來,香港航天發展逐漸興起,包括香港航天科技集團創立、香港成為國際宇航聯合會成員等。最近幾年,本地大學的研究團隊亦積極參與國家的多項航天任務,比如為國家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和月球探測任務嫦娥四號、嫦娥五號等提供支持。2021年,香港更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衛星──金紫荊一號。

香港還沒有北斗衛星系統

國家首次在港選拔載荷專家,正是對香港多年來努力的認可。孫東說:「這個機會是香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如今變成了現實,可以激勵更多港青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同時,今後也會有更多的科研經費投入支持相關研究,並加強與內地合作,產生更多機遇。

孫東續說,香港可以藉這個契機讓航天科技產業落地,成為再工業化建設的一部分。以北斗衛星為例,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去年產值達到四千億元人民幣,2025年計劃達到一萬億元人民幣。國家重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但香港還沒有自己的相關系統,如果能利用本地科研優勢,將這部分產業做起來,相信會為香港帶來無限商機。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