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 港人港稅 鼓勵雙創

(大公報記者 方俊明 黃寶儀)「對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徵其個人所得稅稅負超過港澳稅負的部分。」港青利耀鵬認為,對於創業就業港青而言,和香港同樣的稅收待遇,讓他們少了很多後顧之憂。而在橫琴從事醫療科技行業的博士後丁立強說:「澳門居民個稅優惠政策有效降低了在琴澳人的稅負,對澳門居民融入橫琴發展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稅務局數據,根據2021年度實際減免稅額,在橫琴的澳門居民整體稅負下降達70%,初步實現橫琴澳門居民個稅稅負與澳門趨同。

南沙、橫琴的「港人港稅 澳人澳稅」優惠吸引不少港澳高端人才。圖為2021中國博士後創新發展(橫琴)峰會上展示的智能艾灸機器人。(中新社)

編者按

南海,風勁潮湧。2017年7月1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啟動,在這片5.6萬平方公里、有8000多萬人口的土地上,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一項項重大基礎設施相繼建成,一個個創新創業平台落地生根,一個個發展規劃方案全面鋪開,港人發展迎來新的重大機遇。《大公報》今起推出《喜迎二十大·大灣區新機遇》系列專題,從港青創業、基建聯通、機制對接、稅務優惠和生活休閒等方面,回顧高質量建設灣區的輝煌成就,展望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後大灣區發展更上層樓。

利耀鵬於去年7月拎包加入北上大軍,成為廣州南沙「創享灣TIMETABLE粵港澳青創基地」的港澳招商專員。短短一年多時間,他深刻感受到了什麼叫做「搭上了高速發展的列車」: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科技創新業務日新月異,各項工作推進速度都在加快。今年6月,《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下稱《南沙方案》)出台後,利耀鵬發現港青以及香港創業團隊對南沙興趣更大了。

港高校科研成果 南沙轉化落地

《南沙方案》提出不少港澳人士優惠政策,這是政策最大的亮點之一。其中,將對先行啟動區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進一步降低港澳青年在南沙創新創業的成本。隨後,財政部、稅務總局出台南沙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使《南沙方案》中的「對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徵其個人所得稅稅負超過港澳稅負的部分」得到細化和明確,有利於降低在廣州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實際稅負。

利耀鵬告訴記者,他工作的創享灣從去年7月投用至今便吸引港澳青創項目59個;而在南沙,這樣的青創基地有11個,累計簽約入駐港澳青創項目團隊超300個,而落戶的港澳企業近3000家。此外,南沙還不斷強化與港澳人才融合及協同創新力度,吸引香港高校科研成果在南沙轉化,孵化出晶科電子、碼石信息科技等一批高成長性的科創企業。隨着今年9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開學,南沙將發揮高校作為原始創新重要發源地的作用,在校園周圍布局建設粵港澳雙創產業園等項目,推動政、產、學、研綜合開發。

橫琴個稅優惠範圍擴至境內外

「港人港稅 澳人澳稅」新政在橫琴也得以落地。「對於科研人員來說,地方政府認定的人才補貼是我們的重要收入來源。」來自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博士後站點的陳彩玲享受澳門居民個稅政策後,收到了約8萬元(人民幣,下同)退稅款。和陳彩玲一樣在橫琴工作並享受個稅稅負優惠的澳門居民不在少數。

在澳門居民個稅優惠實施的同時,「雙15%」稅收優惠政策亦在橫琴實施。以2021年在橫琴工作的澳門居民為例,假設其工資收入為澳門居民收入中位數每月2萬澳門元、13個月收入,一年的總收入合約22萬元人民幣。按照現行內地個人所得稅的有關規定,其應該繳納1.4萬元的個稅,但在使用了優惠政策以後,其僅需繳納2300元的個人所得稅。

不久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基礎上,橫琴進一步擴展個人所得稅15%稅率優惠的人才範圍,受益人才範圍同步擴展至境內外,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稅務局總會計師張惠冰指出,這將增強橫琴招才引智的吸引力。數據顯示,目前落戶橫琴的澳資企業突破5000家,已有1000多名建築、設計、旅遊、醫療等領域的澳門專業人士獲跨境執業資格。而橫琴9大類150項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精準匹配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等四大產業,近一年來橫琴四大產業新登記總企業戶數佔比77%。

打破壁壘|專才賦職稱 擴闊晉升路

「通過這兩年在南沙參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的工程經驗,我取得『助理工程師』的職稱,這不僅是對個人能力的認可,也更有利於我未來在內地職場的發展。」作為首批獲得內地職稱的16名港澳工程人才之一,南沙產業園管理局一級專員洪逸曦對自己繼續在內地大展拳腳充滿信心。

香港並沒有職稱評審,因此能力足以勝任,但不符合職稱要求,是不少香港專業人才在內地應聘時會遇到的一個難題。廣州南沙2021年11月在全國範圍首創《廣州市南沙區建築和交通工程專業港澳人才職稱評價管理辦法(試行)》,突破港澳人才申報職稱的技術壁壘,打通了港澳地區具有相應職業資格的人員晉升內地職稱的通道。

在早前的廣州市南沙區內地首批港澳工程人才職稱證書頒發儀式上,16名港澳人才獲頒職稱證書。(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 攝)

首批獲得證書的香港專業人才紛紛表示,正式被納入國家人才評價系統,意味着港澳年輕人可以在南沙看到更加清晰的未來職業路徑,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職稱系統的突破只是其中一方面,我深信在未來國家定會陸續出台更多不同的政策。」洪逸曦期待更彈性的政策,讓港澳人才原有的行業專業資格,直接在內地無縫轉化成對應級別的專業職稱。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國家人社部就正式批覆支持港澳涉稅專業人士、港澳導遊及領隊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片區、南沙新區便利執業。

(來源:大公報A9:內地 2022/10/01)

科研支撐|跨境超算力 助「車神」奪牌

2016年9月,落戶在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的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全國首個通過「點對點」跨境專線,聯通內地和港澳地區的高性能計算和數據處理服務平台,為兩地科研發展和成果轉化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和服務,目前已為包括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等高校在內的200餘個港澳及海外科研用戶團隊提供超過2.1億核時的超算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向港澳有序開放國家在廣東建設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超算南沙分中心面向港澳提供高性能計算服務,正是對《規劃綱要》的有力實踐之一。香港物理海洋學家甘劍平教授曾表示,香港沒有超級電腦這種設備,而廣州超算開放給香港科研人員使用,令他們做到一些以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

在超算資源的助力下,灣區科技聯合創新成效顯著,包括港科大邵敏華教授團隊打造出全球最耐久氫燃料電池;香港物理海洋學家甘劍平教授團隊開發出全國首個互動海洋模擬系統和可視化平台「波浪海洋」;港科大張欣教授研究團隊和香港體育學院合作,開展先進、系統的單車空氣動力學研究,香港單車運動員李慧詩因此提高訓練效率和比賽成績,並在東京奧運會奪得一枚銅牌等。

提供借鑒|「澳門新街坊」 福利延橫琴

澳門教育政策和福利擬延伸至橫琴,圖為橫琴口岸通關。/大公報記者方俊明攝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在民生融合發展方面加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透露,集養老、教育、醫療等於一體的「澳門新街坊」項目正穩步建設,並積極探索澳門教育政策和福利延伸至橫琴;目前橫琴在讀的澳門學生同比增長66%。同時,在全面放開澳門私家車入出橫琴配額限制後,可望進一步擴至澳門的士、巴士、旅遊巴等單牌營運車輛。專家指出,這些措施均將為香港福利及港車北上、乃至粵港民生合作提供經驗與借鑒。

「如今,琴澳融合發展速度持續加快。我是在澳門工作、橫琴居住,每天選擇在橫琴口岸通關。『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每天通關只需要5分鐘的時間。」澳門居民吳小姐說。而據珠海邊檢總站數據,一年來橫琴口岸出入境人員達到726萬人次,車輛102萬輛次,其中澳門單牌車數量達66萬輛次,同比大增約24%。隨着粵澳交往日趨頻密,目前正推動全面放開澳門機動車便利入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來源:大公報A9:內地 2022/10/01)

相關鏈接:

點此查看「中國之治」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