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故宮與國博聯手辦展 探尋中國「和合」文化歷史淵源

銅鍍金雙龍鈕雲龍紋編鐘(右)和青玉描金雲龍紋編磬(左),清,乾隆二十九年,故宮博物院藏。(大公文匯網記者江鑫嫻 攝)

(大公文匯網 記者 江鑫嫻)「和合共生——故宮·國博藏文物聯展」昨日(28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這是故宮和國博首度聯手推出重磅特展,透過400餘件歷代文物精品,探尋中國「和合」文化的歷史淵源,展示中華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發展脈絡,闡述中華「和」文化、「合」理念的內涵與價值,描繪中華文明和平發展之宏圖。據悉,展覽將通過多種渠道持續推送「雲看展」精彩內容。無法親臨現場的觀眾,可在手機和電腦上欣賞展覽相關精彩內容。

展覽現場。(大公文匯網記者江鑫嫻 攝)

展覽內容分為四個單元,標題以「和」統領。每個單元分為上、下兩篇,從不同角度回應主題,形成內容上的並列或遞進關係。

首單元以「天地同和」為題,側重闡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上篇「道法自然」,揭示了中華民族對自身與世界關係的基本認知。其中,用於溝通天地、祭祀祖先的玉制禮器,和以銅鏡、甲骨為載體,表現古人通過觀測天文地理和自然生靈而創造出的揭示宇宙規律的符號、文字和圖像。下篇「天人相與」闡述中華民族建立的涵育萬民、統籌萬物的社會秩序,以及創造、發展出與之相應的制度、文化。展品主要包括承載先秦至明清時期禮樂文明和典章制度的禮器、樂器、帝王服飾以及反映古代社會等級、國家禮制的皇家建築模型與建築構件。

銅鎏金渾天合七政儀,18世紀,歐洲,故宮博物院藏。(大公文匯網記者江鑫嫻 攝)

第二單元以「萬邦協和」為題,側重闡釋中華民族處理外交關係時秉持的協和萬邦的天下觀。上篇「胸懷寬廣」,將西漢張騫墓封泥、唐代文書等反映中華文化開枝散葉的眾多珍貴物證,以及作為國際商品貿易和文化交流盛況真實寫照的唐代絲織品、駝馬俑和胡人俑等串連,闡述了絲綢之路的開闢與暢通對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意義;後半部分由為數眾多的歷代外銷瓷著名品種和從沉船打撈的出水瓷器組成,它們是中華文明由海上絲綢之路向外輻射的重要證據,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一組東北亞地區和歐洲仿中國風格的瓷器,由此展現中國陶瓷文化的廣泛傳播和對世界文明發展進程的重要影響。

霽青金彩海晏河清尊,清,乾隆,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大公文匯網記者江鑫嫻 攝)

下篇「四方輻輳」,通過展示漢唐之際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傳播背景下中國工藝美術、佛教美術風格的發展創新,以及元明清時期宮廷主導的對西方先進物質成果、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的引進和發展等內容,將域外優秀文明進入中國後的影響及其本土化的過程娓娓道來。上、下篇側重文化傳播的不同方向,共同展示數千年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燦爛成果。

五彩十二月花卉圖題詩句杯(12件),清,康熙,故宮博物院藏。(大公文匯網記者江鑫嫻 攝)

第三單元以「宜民安和」為題,側重闡釋中華文明對社會各階層文化多樣性、各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尊重與包容。上篇「民惟邦本」,通過《乾隆南巡圖》卷之《駐蹕姑蘇》、「士農工商」「漁樵耕讀」題材的器物傢具以及祈祝朝野安定、國泰民安的銘文璽印等內容的展示,描繪出古代社會農商百業共同發展、天下萬民共赴繁榮的和諧圖景;與此同時,「桃園圖」題材的手卷、玉山則生動體現了生民各得其所、百姓安居樂業的社會理想。下篇「休戚與共」,匯集了早期北方游牧民族金屬製品、西南民族青銅樂器、遼金時期「春水」「秋山」題材的玉飾、明清時期《職貢圖》卷、苗人故事圖冊頁、台灣風俗圖冊頁等類型豐富、特色濃郁的民族文物,以及魏晉時期西北地區民族官印、隋唐時期伎樂俑、元代八思巴文瓷器、清代《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冊頁、中央政府與各地藏傳佛教領袖的往來禮品、五體清文鑒等反映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多元一體的實物史料。

《伏羲女媧圖》軸,唐,佚名,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大公文匯網記者江鑫嫻 攝)

最後一個單元以「樂在人和」為題,側重闡釋中華民族「人心和善」的道德觀。上篇「養正育德」,展示了古代先賢誠意正心、修身治國、警示教化、垂訓子孫所用經典刻本、宮廷與文人書畫、陳設雅玩,以及銘刻「吟德懷和」「慎儉德」等省察格言的御用璽印和宮廷飾物。下篇「家祚以興」,則主要圍繞中華民族對家庭關係的重視和對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以表現家庭和諧美滿、萬民歡喜和洽的展品構成。這一單元的上、下篇囊括諸多寓意「和合」的書畫佳作,供海內外學者、愛好者鑒賞、研究之餘,也為更多觀眾開啟一扇回望古代社會和諧景象的窗口。

展覽現場。(大公文匯網記者江鑫嫻 攝)

展覽除實物展示與文字說明外,還在展廳中還引入模型搭建、實景模擬、數字多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以增強與觀眾的互動,提供探索式的觀展體驗。

據介紹,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展覽將綜合利用新媒體技術,以豐富的文字、圖片、音視頻、在線展示等形式,通過國博官網、官方微博、微信、頭條號和學習強國、抖音、快手等多種渠道,持續推送「雲看展」精彩內容。廣大觀眾可足不出戶,在手機和電腦上欣賞展覽相關精彩內容。展覽預計展期3個月,將於2023年1月3日閉幕。

展覽現場。(大公文匯網記者江鑫嫻 攝)
金胎琺琅人物圖執壺,清,乾隆,故宮博物院藏。(大公文匯網記者江鑫嫻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