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華新史料記錄「九一八事變」東北軍頑強抵抗

捐贈者詹洪閣展示此次捐贈的藏品:出版於1931年9月20日《國民新聞》。(大公文匯網記者于珈琳 攝)

(大公文匯網 記者 于珈琳)「我軍重輕傷者多數,支那殘兵頑強抵抗」、「新國上等兵戰死」、「野田中尉負傷」……一份詳細記錄「九一八事變」日軍攻打瀋陽北大營戰況的日本國內出版發行報章《國民新聞》今日(28日)下午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首次對外披露。在這份報紙頭版顯要位置刊發的上述消息,不僅完整報道了9月18日當夜及第二日的戰況,更記載了中國東北軍在事變發生後的頑強反抗。「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張雲峰表示,這一史料的捐贈意義重大,其中第一時間記錄了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攻打北大營的經過,同時也清晰記錄了我愛國官兵的頑強抵抗。這些內容對相關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對豐富博物館館藏、填補相關文物種類空白起到重要作用。

1931年9月20日《國民新聞》刊登的「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下的瀋陽。(大公文匯網記者于珈琳 攝)

在這份日文報章的頭版頭條位置,標題中使用了「電光火石」的字樣,也反映了「九一八事變」當晚的戰事激烈。這份文獻的捐贈者、瀋陽市政協文史顧問詹洪閣在接受大文記者採訪時介紹,這份報章記載的是9月18及19日兩日的日軍戰況,其中頭版頭條的內文中提到「支那人死傷數百名」。他提出,在目前所見的史料中,該份報章首次明確記錄了我東北軍的頑強抵抗,也為史料研究提供了新方向。「頭版上還刊登了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第四中隊上等兵新國六郎戰死以及一個叫野田的中尉負傷的消息,這也曾側面反映了中國愛國官兵曾激烈抵抗。」據悉,上述《國民新聞》曾是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報章之一,曾在日本國內積極報道戰事戰況。「它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不可辯駁的罪證,具有特殊的意義。」

此次捐贈的出版於1931年9月20日的《東京日日新聞》,刊發了日本關東軍於9月19日「九一八事變」後遷入瀋陽的消息。(大公文匯網記者于珈琳 攝)
1931年9月20日《國民新聞》在頭版報道了「九一八事變」當夜日軍遭到東北軍頑強抵抗。(大公文匯網記者于珈琳 攝)

此次捐贈也是詹洪閣自1994年以來第29次向該館捐贈藏品。在捐贈上述報章的同時,他還捐贈了1931年9月20日的《東京日日新聞》以及1932年2月14日的《報知新聞》,這兩份文獻也記錄了日本關東軍9月18日夜攻北大營、侵佔瀋陽城的詳細經過,是日本侵略者陰謀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歷史見證,均為首次披露。此外,詹洪閣還將江蘇紅色收藏家張林的兩件藏品——偽滿時期發行的債券代為捐贈給「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這兩張債券分別為偽滿洲國和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發行,是日本對東北地區進行經濟掠奪的重要實證。

詹洪閣代為捐贈的偽滿洲國和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發行的債券,是日本對東北地區進行經濟掠奪的重要實證。(大公文匯網記者于珈琳 攝)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張雲峰表示,此次捐贈意義重大,是愛國精神不斷傳承的具體體現,捐贈的抗戰題材文物史料內容直觀,主題鮮明,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對豐富博物館館藏,填補相關文物種類空白起到重要作用,為博物館學術研究和改陳布展提供了新的內容和史料支撐。我們將妥善保管好這些文物史料,認真研究挖掘文物的內在價值,發揮它們應有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