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萬事俱備 交流育愛國情

蔡若蓮(右)表示,過去十年政府在推動國民教育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成效顯著(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姜嘉軒)香港回歸祖國以來,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推展香港與內地的教育交流合作、國情教育等,同時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香港近十年教育改革發展下,國民教育是學校課程的重要部分。局方自2018年起將初中中國歷史科列為獨立必修科,並加強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又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通識科,加強學生的知識基礎及慎思明辨能力,正確理解國家發展、香港定位及世界大勢。即使疫情窒礙了兩地學生交流互訪,但本港近年仍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愛國教育支援中心等新資源補足學生的需要。有中學校長認同,教育局近年已為教育界提供清晰指引,學校未來推動國民教育時可更着力於情感教育,多說與祖國發展相關的感人故事,觸動學生心靈。 

國家教育部昨日在北京召開「教育這十年」系列發布會,蔡若蓮在線參會並在會上介紹了十年來香港教育改革發展的情況。她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分享了香港教育在過去十年雖然經歷了種種挑戰,但在推動國民教育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不斷努力。兩地教育專業互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不斷發展,2004年至今已有約780所港校與內地學校締結成超過2,100對「姊妹學校」。在學校管理、教師、學生及家長多個層面進行互訪及多元化的活動。

面對面交流互動不可缺

同時,「學生內地交流計劃」每年提供10萬個交流名額,讓中小學生到內地不同省市交流,從多角度體驗國家在文化、經濟、教育、科學和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深化課堂所學,而學生參加人次由2012/13學年的兩萬多人次逐步遞增至2018/19學年的七萬多。

「我想國民教育的目標很清楚,就是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就是認知、認同到實踐3個層面。」蔡若蓮表示,在課程方面,國民教育涵蓋初中中史科、公民科、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等不同方面,讓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有基本認知。

在感情的建立方面,蔡若蓮強調了交流、體驗的重要,有助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更加深刻、立體,「通過到內地多角度交流考察,讓學生們自己去看;通過姐妹學校等,有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有情;跟當地的老百姓交往,感情就來了。」

受疫情影響,香港與內地的交流互訪活動都被迫暫停。「交流當然是面對面最好,但在疫情下實在無辦法,對當地地理、文化等認知,仍可透過網上等形式補足。」蔡若蓮特別提到,教界可善用如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新資源,「通過與文物接觸,拉近學生與國家歷史文化的距離。」同時,愛國教育支援中心亦提供不少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源,幫助同學認識國家,「當然我們希望可以盡快恢復全面通關,讓交流正常化。」

校長認同「說好中國故事」感動學生

多年來積極參與兩岸三地教育工作的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分享,疫情的確窒礙了兩地學校的面對面交流,但近年教育局已經提供很多指引給學校,例如國安教育課程框架,不同學科的實例,也為教師提供了法治、歷史文化等不同培訓,現在教育界可以把握時間反思、制訂更多內容。

他提到,教育局早前為公民科提供了21條內地考察路線,「經教育局專業設計,教育性會比較強,總比只提供錢放手任學校去做好。」故建議局方可進一步深化姐妹學校計劃,推廣更具體的合作項目,「例如讓學生做一些探究性學習等,促進合作。」

黃晶榕直言,香港的國民教育較傾向「講大道理」,較少提到觸動人心的故事,「就是講歷史、交化、地理、法治為主,但我認為愛國教育一半是理性,還有一半是感性的,就是情感教育方面要加強一點。……教育界應講一些跟祖國發展有關的,不同行業的人物故事,他們怎樣為民族、國家作出貢獻,從而觸動學生心靈。」

蔡若蓮講解香港近十年教育改革發展情況(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兩地高教協同發展 逾1.8萬港生北上升學

在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方面,蔡若蓮表示,香港多所大學均已在大灣區內地城巿開展合作辦學,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發揮戰略支撐作用。香港職業訓練局也積極與內地的職業學院及機構交流合作,提升兩地職業教育和人才培訓的水平。同時,本港有超過1.8萬名港生到內地升學,反映兩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已逐步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港多所院校灣區合作辦學

蔡若蓮介紹,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於珠海合辦聯合國際學院,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大學合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於今年9月正式開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也正積極推動合作辦學項目。

職訓局也積極與內地的職業學院及機構交流合作,包括於2008年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首次合辦高級文憑課程,並於2021年簽署新協議,按雙證書合作課程模式合辦高級文憑課程,又為區內酒店、護老等行業提供人才培訓。

國家特事特辦助港生開學

此外,「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自2012/13學年起鼓勵香港青年到內地升學,推動人才交流。為協助港生在疫情下到內地院校開學,教育局在8月底推出內地高校港生入境內地便利措施。

蔡若蓮透露,有關的安排其實並不簡單,「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防疫政策、措施,涉及各個關口、入境、公安等部門的協調,亦包括了海、陸、空相關港口的政策措施,所以背後是有很多人共同努力。」

蔡若蓮再三提醒,內地的通關名額競爭激烈,很多比學生更迫切的巿民仍在等候中,「所以學生應該感恩,有這麼多人讓路和幫助。」若來年再出現類似情況,她預計新入學同學或面對較大困難,有需要會盡量協助,但期望高年級同學自行評估往返狀況,勿太依賴特殊安排。

灣區港校趨完善 港授內地課同步推

談到基礎教育,蔡若蓮表示,隨着國家「十四五」規劃及大灣區建設發展,國家教育部都十分支持香港辦學團體在大灣區開辦香港課程學校,為港人子弟提供一條龍中小學教育服務。她確認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已遞交成為文憑試「與考學校」的申請,同時特區政府也大力支持內地辦學團體在香港開辦內地課程學校,毗鄰天水圍濕地公園的建校項目已在審批過程中,預計很快會有結果。她相信有關設施將有助滿足在大灣區工作、投資的家庭教育需要,便利人才交流互通。

深圳培僑申做DSE「與考學校」

蔡若蓮表示,香港辦學團體想要在內地辦學,要符合當地政府要求,「倘有關學校要開辦香港課程,我們就要審視其課程是否符合我們的要求,做好質素把關。」目前,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會評審相關學校,之後會進行全面視學,以確認其教學質素是否符合香港要求。

考評局早前宣布,於2024年開始接納香港境外學校參加文憑試,申請學校必須獲內地相關部門認可為合資格港人子弟學校及批准開辦文憑試課程,並獲考評局接納為「與考學校」。蔡若蓮透露,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已經遞交相關申請,目前仍在處理中。「與考學校資格這部分,我相信是比較快(公布)的,因培僑明年已有首批中六學生,尤其校本評核在中五已經開始計,因此會加快處理。」

至於境外試場設置事宜,她表示,需要時間研究不同的技術問題,包括考評局保安與人力安排等,並要與內地相關部門進一步協商。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去年選取了一幅毗鄰天水圍濕地公園的土地,由教育局邀請辦學團體成立一所提供內地課程的非牟利私立學校。「競爭過程很激烈,有幾個不同的辦學團體申請,而審核已經差不多了,應該很快就會有結果。」一旦選定了辦學團體,下一步將進行前期評估工程,「今次政府只是批地,團體要自行出資建校,又或透過政府貸款作為建校費,而一般學校的建築期大約兩年半。」

黃晶榕(右)認為未來可更着力於情感教育(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港式課程需整合 中學冀內地專才南下

本港學童人口持續下跌,有教育界人士建議鼓勵內地學生來港就讀基礎教育。蔡若蓮表示,本港的教學語言環境主要是粵語,「吸引省內或者還可以,但大灣區內地城市目前已有多所開辦香港課程的學校,是否還有大量需求呢?」她指出,學生如何在港生活、香港課程能否吸引、照顧到學生的需要等,都要整合考慮。

黃晶榕提到,香港面臨教師短缺情況,建議應爭取將教師納入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讓學校名正言順地聘請內地教育專才,「這對提升香港教育也有幫助,例如可透過語文科作切入點,提升本港語文教育。」

他又分享了其學校亦有聘用合資格的內地人才任職,「他們的基本功、學科知識都無太大問題,且這批老師比不少香港人來得更穩定,更願意留在學校工作。」

比賽的新聞發布會昨日舉辦,黃書銳(左)、馬鴻銘(中)等出席(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我愛祖國」作文暨朗誦賽 港青共築中國夢

「我愛我的祖國」─金紫荊盃香港校際作文暨普通話朗誦大賽自7月啟動以來,已收到近百間香港中學的參賽作品。評審委員會將選出10隊進入決賽,於10月8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角逐冠軍獎盃。主辦方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希望通過是次活動,展現香港青少年對祖國的熱愛及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熱情。

是次大賽由香港潮州商會主辦,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藝術香港聯合主辦,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香港教育發展協會協辦,特區政府教育局、中聯辦教科部作為支持機構。評審委員會由來自文化界、教育界的超過20位專業普通話老師、專家組建而成。

大賽組委會主席、香港潮州商會永遠名譽會長黃書銳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也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適時舉辦以「我愛我的祖國」為題的作文及普通話朗誦比賽,希望能增強香港青少年的愛國意識,同時幫助提升學生的寫作及普通話朗誦水平。大會將決賽場地選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亦是希望進一步喚起香港青少年對祖國及中華傳統文化的關心,建立歸屬感,胸懷「立足香港、背靠祖國、走向世界」的宏志。

大賽組委會榮譽主席林廣兆表示,大賽可以講好祖國73年來在經濟、政治、國防、外交等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加強香港青少年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亦可以向全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大賽組委會執行主席、香港潮州商會會長馬鴻銘表示,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懷,首先要認識祖國,通過今次活動讓學生可以通過一些歷史事件、人物故事去了解國家歷史,提升國家認同感和民族歸屬感。

近百校參賽 10隊下月決雌雄

香港教育界對是次比賽反應熱烈,近百間香港中學踴躍報名並提交作品。評審委員會將於9月24日及25日進行複審,選出50隊三等獎得獎者,以及10隊於10月8日參與決賽。屆時將現場評選出特等獎一隊,一等獎三隊、二等獎六隊,其後舉行頒獎儀式。

(來源:香港文匯報A04:要聞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