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中共二十大|奮進這十年 中國展擔當得人心

(香港文匯報 記者 朱燁)自從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中提出,人類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裏,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十年來,中國始終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安全、氣候、抗疫、減貧、區域合作、工業化、全球發展等多個方面繪製「路線圖」,為破解全球難題貢獻中國力量,提供中國方案,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下,中國展現大國擔當,與世界其他國家並肩作戰,致力於打造普惠共贏的新格局。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了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演講。2017年,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55屆會議協商一致通過「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的社會層面」決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至今已連續5年。

十年來,中國始終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於打造普惠共贏的新格局。圖為中老友好農冰村小學學生接過中國中鐵二局中老鐵路萬象製樑場贈送的文具禮物。(資料圖片)

「一帶一路」搭台 沿線國貿易額大增

十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不斷豐富,既有雙邊層面也有多邊層面,領域也逐漸拓展細化,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實現對接。

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由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從2013年至2021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年度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至1.8萬億美元。截至2022年7月底,中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合作文件。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中國始終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全球分享抗疫經驗和研究成果,並為各方提供包括醫療隊和醫療物資在內的人道主義援助,毫不猶豫地擔起了大國責任。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積極推動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強大動力。

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資料圖片)

符合各國利益 越來越多國家支持

十年來,中國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的大國形象,贏得國際口碑,中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2020年在全球22個主要國家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64%的海外受訪者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個人具有積極意義,這一比例在發展中國家更是高達74%。

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馬丁·阿爾布勞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西方文明衝突論」形成鮮明對比。從經濟發展到文化、綠色生態、網絡空間,再到國際政治,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範圍不斷擴大,這是人類的共同使命,也是一種新型的共贏國際關係。德國漢學家、杜塞爾多夫孔子學院原德方院長培高德認為,中方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未來全球化發展的正確方向,也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及民眾的認同和支持。

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圖為浙江余姚市一所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志願者的帶領下一起繪製「節能低碳」繪畫長卷。(資料圖片)

「一帶一路」成果豐 民生改善民心通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中國致力於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一帶一路」建設碩果滿滿,成為沿線國家經貿發展的「致富路」,改善民生的「幸福路」,攜手共贏的「合作之路」。

朋友圈日益廣泛牢固

政策溝通上,中國與更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達成共建共識,共建「一帶一路」已先後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成果文件。 「一帶一路」朋友圈日益廣泛牢固。

在資金融通領域,中國作出了不少的融資支持與安排,以支持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產能合作、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4家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通過創新融資機制為「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提供重要資金支持,涵蓋交通、能源、電信等多個領域。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已在13個共建國家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與29個共建國家中央銀行和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貿易逆勢增長逾七成

設施聯通成果豐碩。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貝諾段順利通車,雅萬高鐵最長隧道實現全隧貫通,吉布提港鐵路場站正式投產。瓜達爾港具備了全作業能力,成為區域物流樞紐和臨港產業基地。中歐班列累計通達歐洲24個國家的200個城市,疫情期間更成為了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生命通道」,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衝擊影響。

貿易暢通數據亮眼,在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疫情等各種風險挑戰較大的情況下,「一帶一路」沿線的貿易投資仍然逆勢增長。2013年至2021年,中國與沿線國家年度貿易額增長73%。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約12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1,400億美元。

「一帶一路」建設改善了民生,促進了民心相通。數據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絲路一家親」行動持續推進,展現了中國與沿線國家一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應對氣候變化 「雙碳」承諾穩步落實

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成立開啟全球氣候治理的序幕以來,中國始終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參與者。過去的十年間,中國推動《巴黎協定》的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彰顯了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國擔當。

工作人員在一座大型攝影棚的屋頂巡檢光伏發電設備。(資料圖片)

2020年超額完成任務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宣布,力爭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簡稱「雙碳」)。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這是中國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承諾。

去年10月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下降18.8%,比2005年下降48.4%,超額完成了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累計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8億噸,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2021年4月17日,中國與美國達成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4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2021年,中國還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的會議,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事業。

助發展中國家推環保

此外,中國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南南合作基金,在資金、技術、人員培訓、能力建設方面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與35個發展中國家簽署39份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積極在華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設項目,累計舉辦200餘期氣候變化和生態環保主題研修項目,為有關國家培訓5,000餘名人員。

助力全球抗疫 促進人類健康

在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國最早向世界報告疫情,第一時間分離鑒定出病毒毒株,向世界衞生組織共享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並對外積極提供醫療物資援助、疫苗援助、派遣醫療專家組、加快公共衞生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國際多邊平台和機構應對疫情,以切實行動為全球提供抗疫公共產品。

2020年5月,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在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指導新冠肺炎病房建設時,與當地一線醫務人員合影。(資料圖片)

截至2022年5月,中國累計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了46億件防護服、180億人份檢測試劑、4,300餘億個口罩、22億劑新冠肺炎疫苗等抗疫物資。截至目前,中國已向34個國家派出抗疫醫療專家組,毫無保留地與各方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國家衞生健康委國際合作司(港澳台辦公室)副司長何炤華近期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與世衞組織保持十分密切的溝通。積極和世衞組織分享疫情信息,多次接待世衞組織團組,同世衞組織經常圍繞着疫情防控和救治召開技術交流會議。此外,中國是最早提出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國家,以實際行動積極支持世衞組織提出的「全球疫苗接種戰略」。

其實,這並非中國首次在國際防疫中發揮大國作用,早在2014年到2015年,中國已先後派出臨床和公共衞生專家1,200多人次,全力援助西非疫區國家,控制伊波拉疫情,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貢獻地球村 奮進這十年

國援柬減貧示範合作項目推動該國兩個扶貧村在新冠疫情下持續發展。(資料圖片)

2013年3月

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中指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裏,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裏,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2017年

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宣布未來3年內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建設更多民生項目;提供20億元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資10億美元,實施100個「幸福家園」、100個「愛心助困」、100個「康復助醫」等項目。

2017年1月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系統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

2018年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鄭重提出打造「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築、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確立了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總體布局。

2020年9月22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1月

習近平主席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金磚五國要堅持多邊主義、團結協作、開放創新、民生優先、綠色低碳,守望相助共克疫情,攜手同心推進合作。

2021年4月20日

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將本着開放包容精神,同願意參與的各相關方共同努力,把「一帶一路」建成「減貧之路」、「增長之路」。

微觀點:普惠世界 宣示決心

過去十年,中國秉持互惠共贏、為全人類謀福祉的理念,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雙邊到多邊,從外交到經濟民生、從物質生活到文化理念等方方面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越來越精細和豐富,十年來已經生根展葉,開花結果,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

消除貧困,中國經驗與世界共享。圖為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乘客們坐在一列由中國設計並生產的鐵路客車組成的列車上。(資料圖片)

前不久在北京舉行的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多位外商發現,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認可互利共贏的普惠理念,紛紛看好中國市場,希望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實現自身發展。這恰恰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縮影。

特別是近年來,世界局勢複雜多變,疫情肆虐、局部戰火蔓延、恐怖主義突出、氣候變化加劇……人類的和平與發展面臨着諸多挑戰,更凸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疾風知勁草,在動盪變革期,中國迎難而上,一如既往地肩負起大國擔當,與其他國家共克時艱,與世界共享發展紅利、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向全球宣示了中國普惠世界人民的決心。

比如,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資源和力量,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排放難題展現中國擔當,為世界減貧貢獻中國方案和經驗,在「去全球化」逆流中推進「一帶一路」,更重視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讓更多國家受益。

在莫桑比克萬寶莫桑農業園——中國在非洲最大規模水稻種植項目,農戶在水稻收割現場載歌載舞慶祝豐收。(資料圖片)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在習主席的領導下,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而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國際擔當和貢獻恰如其分的評價。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間將會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真正屬於全人類的光明前景。

(來源:香港文匯報A09-12:要聞 20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