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社會參與 齊做「防毒守門員」

文/李國棟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慶典上,習近平主席語重心長地寄語我們毋忘近代史。風雨同舟,血脈相連,香港從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百多年前,英國將鴉片美其名「福壽膏」走私入中國,時任兩湖總督的林則徐向清帝上書,痛陳鴉片對中國人的毒害,請求禁煙。其後,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的林則徐勒令外國煙販交出所有鴉片,並於1839年在廣東虎門當眾銷毀,成為清政府與英國爆發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可惜中國戰爭失敗,被迫簽署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原屬中國的香港也被搶走。

中國近代史的屈辱全都是鴉片惹的禍,鴉片是什麼呢?鴉片俗稱大煙,源於罌粟植物蒴果。罌粟本身並不是毒品,但從罌粟的蒴果上割取的汁液卻可以提煉出鴉片、嗎啡、海洛因等等毒品,雖然鴉片在醫療用途上,可用於鎮咳、止瀉等,但量多了就變成毒品。

鴉片具社會危害性,因為鴉片會麻痺人的智力和意識,服用一定時間和劑量後會上癮,食用者體質會消瘦、視力模糊、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吸食,會喪失先天免疫力,過量吸食可引起急性中毒,導致呼吸抑制而死。吸食鴉片,不會讓人添福壽,反而會意志消沉、失去勞動力、嚴重影響個人的人際關係,家庭生活,工作或學習。成癮者對鴉片有強烈需求,為了獲取鴉片往往不擇手段,甚至犯法。毒販販賣鴉片,誘發各種違法活動,破壞社會生產力,為社會安定帶來巨大威脅。我們要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銘記着毒品對個人、對家庭乃至整個國家的迫害。

政府致力對付毒品問題。多年以來,特區政府領導和協調不同界別,採取多元禁毒策略,包括預防教育及宣傳、戒毒治療及康復服務、立法和執法、加強合作和研究。早於1972年,保安局成立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檔案室),提供有關吸毒情況的統計數字,以監察吸毒趨勢變化和吸食毒品人士特徵,以便制訂禁毒策略和計劃作為參考。

根據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2021年香港治安情況的簡報,全年嚴重毒品案件共1,570 宗,相對2020年增加了421宗(上升 36.6%)。所涉及的毒品(大麻、冰毒、可卡因、氯胺酮及海洛英)均錄得升幅。被拘捕的涉案人士達二千多人,較2020年增兩成(共2,188人);其中青少年佔約兩成(430人),比2020年增逾100人(35.2%)。警方打擊毒品行動不遺餘力,於今年上半年檢獲「冰毒」和海洛英的數量均錄得升幅。在8月下旬,警方進行全港反毒品行動,偵破168宗毒品案件,250名年齡介乎14歲至80歲人士被捕,當中20人未成年,一半是學生,檢獲近百公斤不同種類毒品,市值約港幣7,600萬元。

參考檔案室2021年的統計數字,有幾點很值得我們關注:(一)2021年被呈報的吸毒者總人數較2020年增加了4%,原因是21歲以下青少年吸毒者被呈報人數有所上升。21歲以下吸毒者的平均年齡,2020年是18歲,2021年平均年齡降至17歲,首次吸毒的平均年齡亦由16歲降至15歲;(二)首次被呈報的吸毒者人數,2020年有1,596人,2021年增至1,979 人(增24%),當中,21歲以下的吸毒者人數大幅增加40%;及(三)首次被呈報吸毒的個案中,一半的毒齡至少達3.4年。

青少年吸毒人數有持續上升趨勢。有資料顯示,多個國家的青少年吸毒比率均高於整體人口的吸毒比率,有些甚至高出三、四倍。毒品問題是全球面臨的最複雜挑戰之一,儘管各國呼籲聯手對世界毒品問題採取行動,毒品販賣仍掃之不盡。由於毒品涉及龐大利益,警方已留意到毒販透過不同場合,接觸、招募青少年從事毒品活動,販毒集團繼續擴張勢力。

近年,大麻二酚(Cannabidiol <CBD>)產品,例如CBD油、軟糖和化妝品、營養品湧現市場,賣家標榜CBD商品可減輕壓力,緩解焦慮、改善睡眠。不少咖啡店爭相推出加入CBD的冰滴咖啡、冷壓果汁。部分「加料」零食、飲料、護膚品頗受年青人士熱捧。現時,CBD在本港是不受《危險藥物條例》管制。然而由於執法部門在檢獲含CBD的產品中驗出含有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THC>),保安局曾提醒市民,若使用/服用含有THC的產品,有機會令使用者慢慢上癮。毒品其實潛伏在青少年身邊,伺機危害我們的青少年。

習近平主席強調,要特別關心、關愛青年人。保安局轄下的禁毒處和禁毒常務委員會,聯同非政府機構一直推動多項社區禁毒教育和宣傳措施,提醒市民、特別是青少年要遠離毒品,加強青少年及成年人對毒品問題的認知。根據檔案室的資料,年輕人常因生活枯燥、情緒低落、壓力大,又或者是受到同輩朋友影響而接近毒品。此外,毒品種類繁多,名稱又日新月異,毒販更懂運用營銷學的銷售理論,包括產品、銷售地點、銷售價格和宣傳,成功招徠青少年吸毒。為避免暴露違法行為,他們設計一些只有他們聽得明的「背語」(例如「對草」、「跳掣」、「碰嘢」、「溶雪」),方便溝通。因此,我們需要重新檢視反吸毒宣傳的精準性,內容和預防教育模式是否「以青少年為本」,能否與時俱進。除了避免空洞說教,也要增加辨識毒品,尤其需強調一些新出現的毒品,防止年輕人對新型合成毒品認識有偏差而誤食或濫用,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的「抗毒免疫能力」。

任何禁毒運動,若沒有整體社會的支持都難以成功。吸毒的社會預防首先要做的是要構建潔淨的社會環境及建立「無毒文化」的心理預防機制。這需要各個界別參與最有效的第一道防線,就是反吸毒、防毒教育宣傳工作;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探索禁毒新模式,製作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清晰吸毒懲治法理的教育宣傳。對現實環境以及網絡進行監察,及時舉報毒品不良資訊的傳播和誘導行為,構建安全的社會環境和網絡環境。家庭和學校是社會組成單位,抗毒是「份」內事,需要給予足夠重視。只要家庭成員、校長、老師具有整體意識,關懷家人、關懷青少年,就能發揮預防教育能力,協同治理青少年涉毒路徑。

特首李家超承諾制定整體的青年政策和發展青年藍圖。在青年政策方面,有必要加強青年健康促進工作。讓青年成為支持禁毒、自覺禁毒的主體群組。引導青年尊重生命、熱愛生活;並從小樹立「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的意識,實現「學生遠離毒品,無毒校園」的目標。

針對青少年自覺接受家庭、學校、社會管治屬被動,對道德和行為規範缺乏自約能力,缺乏價值觀,造成心靈空虛,轉而尋求毒品刺激,因此要為其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此外,需凈化成長環境,持續進行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增強青少年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及前智經研究中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