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用好「逆隔離」等各種便利通關措施

疫情持續令兩地恢復正常通關遙遙無期,有限度通關給兩地民眾帶來重重困難,有意見提出「逆隔離」便利通關;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明兩天到訪廣州、深圳,消息指他會與內地有關部門商討通關及抗疫工作。事實上,現時社會各界有不少建議,既可增加通關名額、又可兼顧防疫需要,有關建議值得特區政府認真考慮,積極尋求內地有關部門支持,進行務實合作,為有急切需要往來兩地的民眾提供便利,緩解「通關難」問題。

現時從香港通過深圳灣口岸進入內地的名額,每天只有2,000個,但打算赴內地的人數眾多,深圳市「健康驛站」採取「搖號」方式分配通關名額,單日「搖號」成功率在百分之十以下,通關名額相比龐大的需求明顯杯水車薪。有建議當局使用鄰近深圳的河套區隔離設施,落實「逆隔離」安排,讓打算入境內地的在港人士先在該處檢疫7天,之後採用閉環方式接載過關入境內地,進行餘下3天的居家檢疫。據推算,「逆隔離」設施可提供約4,500個房間、萬多張床位,對增加過關名額可以發揮不小的作用。

當然,「逆隔離」設施要真正落實,需要解決不少難題。例如本港疫情有再度爆發的風險,而兩地現時的檢測標準不一致,部分在香港檢測結果為陰性,在內地關口檢測卻顯示為陽性,內地難免擔心,進一步增加香港進入內地的名額,會造成防疫缺口;即使本港有「逆隔離」場地,兩地的檢測標準可以統一,但如何確保整個隔離、通關流程閉環進行,如何確保其間沒有傳播風險?這些問題需要兩地政府共同協商配合解決。

兩地政府施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急民所急,解民所困。只要有決心、想辦法,困難並非不可解決。較早前,不少回內地升學、開學的港生因無法取得通關名額,心急如焚,在特區政府、廣東省及內地相關部門協商後,推出特別安排,讓學生及時北上。今年年初,內地支援本港抗擊第五波疫情,在興建落馬洲河套區隔離設施時,特區政府以創新思維,在深圳邊境以臨時橋樑方式連接,讓內地工程人員和物資可以點對點方式進出落馬洲河套的工地和深圳,令相關設施得以盡快建設完成。

兩地合作解決抗疫、通關難題有成功經驗和模式可供參考,希望特區政府一方面全力以赴,按照內地的防疫標準,把通關前的隔離檢疫工作做到滴水不漏,不增加內地防疫的壓力;另一方面爭取內地支持配合,共同為兩地民眾往來提供更大便利,為兩地逐步放寬通關、加速經濟民生復常先行先試、積累經驗。

(來源:香港文匯報A07:要聞 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