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增強歷史事實教育 夯實文化認同基礎

今天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簽訂180年,多個團體接連舉辦主題活動,助港人了解英國割佔香港島的歷史、鑒古知今。對英國以武力威逼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割佔香港島的這一歷史事實,港英當局當然刻意不講;香港回歸祖國後的相當長時間裏,國家歷史教育被忽視甚至污名化,對這段歷史的教育也未見重視,在香港由治及興、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的今天,香港必須補上這一課。了解基本歷史事實,港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對國家民族的文化認同才有堅實基礎,特區政府要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以多種方式增強歷史事實教育,夯實國家民族文化認同基礎。

180年前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是中國近代史上令人痛徹肺腑的一天:兵臨城下的英軍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是中國與西方列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香港島遭強迫割讓。繼昨日有團體舉辦「不能忘卻的歷史《1842辱與痛》」專題講座後,今天,香港地方志中心和江蘇省及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聯合舉辦「由痛徹肺腑到民族復興:《南京條約》與香港回歸的歷史意義」研討會,多位歷史學教授詳盡解說《南京條約》簽訂歷史背景及影響。香港各界聯手內地有關方面為港人補上《南京條約》歷史事實這一課,非常及時必要,有助港人鑒古知今,更好地認識香港的根和源。

對英軍武力威逼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這一歷史事實,港英政府不僅刻意不講,更有系統地對港人進行「洗腦」教育、遺毒百年。資深歷史學者趙雨樂指出,英國歷史學家安德葛所著的《香港史》,將香港的成功歸功於歷任港督的施政,沒有呈現完整的香港歷史面貌,香港絕大多數教科書大多使用西方觀點,導致很多青少年到現在還不明白為何要「執着」於鴉片戰爭的歷史,以為英國是為香港帶來「現代化」的「功臣」,讓不少港人覺得在港英統治下有種「優越感」,也導致港人與祖國關係和文化「隔了一層」。對基本歷史事實缺乏了解甚至認知扭曲,家國情懷難有正確源頭,身份認同缺乏堅實基礎,因此,加強歷史事實教育,應是促進人心回歸的重要基礎工作,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做好。

此次香港地方志中心和江蘇及南京一起,助港人更清晰認識《南京條約》歷史背景的嘗試,為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以多種方式、動員各方力量,齊心做好對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的歷史事實教育作出探索,學校及社會組織要用好各種權威豐富的歷史史料,加深港人對這段歷史和近代中國歷史的認識,特區政府各部門更應作出系統規劃,加強社會尤其是青少年對近代史及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及改革開放史等歷史學習,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大歷史觀,增強投身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自覺性、自豪感。

(來源:香港文匯報A06:要聞 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