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發展保育可共存 綠化地帶非禁區

香港有大量的綠化地帶,這是好事,但綠化地帶是不是愈大愈好,則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香港房屋問題愈演愈烈、上樓時間愈拖愈長的今時今日,開發綠化地帶是提供土地的最有效手段,並非「不能碰」的禁區,香港必須解放思想,多管齊下,切實覓地為民解憂。正如有專家指出,保育和發展並非對立,只要將保育價值低的綠化地帶改為發展用途,哪怕只是其中的百分之一,就能建造十萬個單位,為數十萬居民提供安身之所。

香港陸地面積1100平方公里,其中郊野公園、綠化地帶佔香港全境65.6%,即三分之二。相比之下,香港住宅用地佔全境7%,不足未發展地帶的九分之一。香港大量土地未發展,原因有兩個,一來過去香港人口不多,沒必要開發那麼多土地;二來香港山地多平地少,開山闢地成本高昂,大量斜坡亦加重日後維修的成本。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房屋問題愈演愈烈,數十萬人居於劏房、鐵皮屋等不適切住所,即使是有樓一族,大多是蝸居。香港必須拓土,保育價值不高的綠化地帶就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土地來源。

適量開發綠化地帶有多個好處。首先,不是郊野公園,不受有關條例約束,改劃用途不必大費周章;其次,基本上是政府土地,政府有發展主動權;其三,多靠近交通和現有基建,這是建屋的必要條件,節省時間和金錢成本;其四,保育價值低,不會對香港生態造成大的影響;其五,全港綠化地帶面積多達160平方公里,哪怕只是將其中百分之一拿出來發展,就可以解決大問題。從法律、時間、成本等多個角度看,開發綠化地帶是最符合效益也是最快可見成果的方案,符合新一屆特區政府「提速、提效、提量」的目標。

政府近年透過兩階段檢視,物色到77幅具房屋發展潛力的綠化地帶用地,合共涉及約227公頃,如果建屋,料可提供超過十萬個單位。最重要的是,已有綠化地帶被改劃用途。2019年至2021年間,總共有57公頃的相關土地被改劃,用於建造住宅、政府設施或其他指定用途。舉例說,正在興建中的馬鞍山居屋錦駿苑、油塘欣榮街綠置居高宏苑、大窩坪延坪道私人住宅,都是綠化地帶改建而來,明年或後年就可以落成。

既然有先例可循,就證明並非所謂「禁區」,是完全可以利用和發展的。事實上,一些人反對發展綠化地帶,是因為搞不清楚綠化地帶和郊野公園的分別,將兩者混為一談。當愈來愈多人明白兩者不是一回事,且發展利大於弊,相信反對的聲音會愈來愈小,支持的聲音會愈來愈大。

施政「以人為本」,滿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第一位的。在香港還有大量基層無瓦遮頭的情況下侈談保育,其實是空洞的、偽善的;在香港有大量土地原封未動的情況下,一味哀嘆「地從何來」是矯情。有人提出向內地「借地發展」,這也是不合情理的。

從根本上說,發展和保育並非對立,而是可以達到和諧統一。新加坡的綠化地帶只有全境的8%,但這並不妨礙新加坡成為舉世聞名的花園城市,在房屋周圍栽花種樹,大搞綠化,非但不會破壞環境,反而可以起到美化和保護作用,別的地方做得到,香港沒有理由做不到。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