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專欄|長期偏頭痛需及早求醫 切勿過量服食止痛藥
偏頭痛屬原發性頭痛,並非由其他疾病引致,它雖屬腦功能障礙,但腦部造影檢查大多未能發現任何異常。根據世衞於2016年進行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偏頭痛是全球導致失能(Disability)的第二大原因。即使不會致命,患者往往會因為劇痛而無法上班,嚴重影響生活質素。要有效治療偏頭痛,必須準確診斷,繼而處方合適藥物,減低發作密度及紓緩痛楚。
止痛藥愈食愈多 隨時痛上加痛
病人平日可透過調整生活習慣,如保持充足睡眠、減少生活壓力、少食會誘發頭痛的食物等,以改善情況。而在藥物治療上,醫生亦會按病情處方不同止痛藥:若情況輕微,撲熱息痛 (Paracetamol)一般足以止痛;若痛楚嚴重,環氧合酶-2(COX-2)等新一代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ASIDs)能更有效止痛,對胃部影響亦較少。
偏頭痛一般可維持一至三天。如服藥後頭痛未見紓緩,又或每次發作一開始便出現嚴重急性偏頭痛,可按醫生處方服用Ergot或Triptan 類藥物,止痛效果更快、更顯著。
經常頭痛,止痛藥有機會愈食愈多,甚至過量。所謂「服藥過量」是指每周逾三日、每日服用超過四粒撲熱息痛或超過一粒Ergot類或Triptan類藥物,情況持續三個月或以上,便有機會誘發藥物過度使用頭痛(Analgesic Overuse Headache),嚴重者更會演變為慢性偏頭痛,病人每月至少有十五日會出現頭痛情況,嚴重影響工作能力及生活質素。
改服預防頭痛藥物 有效控制頭痛
即使情況未嚴重至慢性偏頭痛,患者亦應盡量減少倚賴止痛藥,考慮服用預防頭痛藥物。一旦病人每月有超過四日出現偏頭痛,或每月超過一日因頭痛而需要請假休息,醫生會按病人情況,考慮處方預防頭痛藥物,以減少頭痛發作次數及嚴重程度。
現時常用預防頭痛的藥物包括β受體阻斷劑(Beta-blockers)、抗抑鬱藥及抗腦癇藥。近年專治偏頭痛的藥物陸續面世,主要針對抑鈣基因相關胜肽(CGRP)因子,亦能有效快速解除急性偏頭痛。
臨床證實,八成患者使用藥物後,頭痛次數及程度降至可接受水平,並由慢性偏頭痛逐步改善至偶發性情況,有效減低頭痛對日常工作及生活的影響,讓患者重拾正常生活。 屆時病人一般只需服用預防頭痛藥物約一至兩年。如情況得到控制,即使往後偶有復發,只要無礙日常生活及工作,便可停服預防頭痛藥物,重新服用適量止痛藥。
緊記頭痛絕非等閒,過度依賴止痛藥更隨時適得其反。患者必須及早求醫,對症下藥方能有效控制病情,重拾正常生活。
養和專欄系列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