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場無人機技術大比拼

大公報綜合美聯社、BBC、《紐約時報》、《國防新聞》報道:俄烏戰爭開打初期,土耳其的TB-2(Bayraktar TB2)無人機幫助烏克蘭軍方取得不少戰果,但近期隨着俄羅斯防禦系統升級,烏軍無人機節節敗退。與此同時,美國聲稱,俄方將採購300架伊朗遠程軍用無人機補充戰備。越來越多的分析指出,在本次俄烏衝突中,誰擁有最智能、最致命的無人機,誰就能佔上風。

2001年美軍首次用無人機發射導彈打擊阿富汗的塔利班武裝,此後,無人機就成為現代戰爭常見的武器,在敘利亞內戰以及2020年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納卡戰爭」中派上用場。但軍事專家們認為,無人機對俄烏衝突的影響,遠超史上任何一場戰爭。

烏無人機平均壽命僅一周

俄烏雙方都使用無人機來定位敵方目標並發動制導炮火攻擊。烏克蘭的主要軍用無人機是每架成本約200萬美元的TB-2。它的大小相當於一架小型飛機,裝有攝像頭,且能裝配激光制導炸彈。俄烏戰爭初期,TB-2攻擊俄軍彈藥庫和坦克,據稱在擊沉「莫斯科」號戰艦一役中發揮了作用。

不過,由於機型較大移動相對緩慢,而且只能在中等高度飛行,很多TB-2無人機已經被俄軍的防空系統摧毀。英國智庫皇家聯合研究所(Rusi)7月的一份報告顯示,烏克蘭無人機的平均壽命約為一周。

另有報道指,俄軍使用雷達防禦軍用無人機,用電子儀器對付商用無人機。俄軍電子戰部隊還能用網上系統「雲哨」來偵察和攔截商用無人機與操作者之間的通訊。它能令無人機墜落或者返回基地,也能夠阻止它回傳信息。因此,烏軍亟需先進的無人機機型,也即可以對抗無線電干擾和GPS干擾,更多地利用衛星通信和其他技術來操控的機型。

俄軍佔優勢但損耗大

另一方面,俄軍使用的遠程無人機可以躲過電子反制措施,在戰局中佔上風。俄羅斯目前的主力機型是「海鷹-10」無人偵察機,使用簡易彈射軌道發射起飛,並用內建降落傘回收,可攜帶約6公斤裝備,最高時速150公里,任務半徑140公里。俄軍也大量地使用定價約為2000美元的四旋翼無人機,這些通常都是士兵的親屬或志願者提供。

Rusi的報告說,在「海鷹-10」無人機識別出目標後,俄軍「能在三到五分鐘內對敵軍目標進行準確的火炮射擊」。對於俄軍「海鷹-10」的庫存各方說法不一,但由於消耗量大,加上西方近期擴大援助烏克蘭M777榴彈炮等先進武器,俄羅斯升級軍備的需求也很迫切。

美國白宮國安事務助理沙利文此前稱,情報顯示伊朗將向俄羅斯提供數百架無人機。《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官員的話報道,伊朗準備向俄羅斯提供300架遠程無人機。伊朗的無人機技術在過去二十年不斷發展,且戰績不俗,能突破美國在中東為沙特和阿聯酋提供的防空系統。

美方指,俄羅斯代表團6月8日和7月5日兩度造訪伊朗中部一處空軍基地。CNN則說,伊朗上個月在德黑蘭南方的卡尚空軍基地向俄方展示了Shahed-191及Shahed-129兩款無人機。不過俄方未對上述說法發表回應。

據報道,Shahed-129無人機翼展約15米,裝配奧地利製Rotax 914引擎(與美國「死神」無人機同款),最高時速160公里,飛行時間超過20個小時。該無人機可掛載4個Sadid-345制導炸彈,可以擊中正在移動的目標。

美國軍方6月初曾經傳出將出售4架可搭載「地獄火」導彈的MQ-1C「灰鷹」攻擊無人機給烏克蘭,但該計劃未能推行,路透社指原因是美方擔心尖端監視設備有可能落入敵軍手中。

協同有人機作戰或成未來空戰新趨勢

隨着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未來空戰有人機與無人機協同的新模式發展,無人機甚至可以獨自執行戰鬥機的功能。

長機、僚機編組作戰,一直是戰鬥機普遍採用的作戰方式,前者負責主攻,後者負責掩護和助攻。美軍在2013年已提出「忠誠僚機」概念,要求在現代空戰的有人/無人機協同編組中,使用有人駕駛戰鬥機控制一架或多架無人機,以更好地執行空中偵察與作戰任務。

雷神公司導彈和防禦業務部副總裁諾曼認為,最新的通信系統已允許戰鬥機、無人機和其他飛機相互交談,而人工智能還可進一步分析飛機、無人機、地面或飛行導彈上傳感器的數據。諾曼表示,「未來戰鬥機或會配備一架忠誠僚機的無人機」,並且「飛行員可將無人機送到敵人陣地隨意開火」。美國空軍目前正在為F-35和F-22等戰機開發一個名為「天堡」的系統,以打造的「忠誠僚機」,為其提供偵察和瞄準數據。

至於無人機未來是否會取代有人駕駛的戰鬥機呢?包括《簡氏防務周刊》航空編輯詹寧斯在內的專家們,認為至少在未來30年都不可能出現。專家表示,戰鬥機對於飛行員的應變能力要求極高,暫時無人機的技術還未能做到,所以無人機的工作還是察打一體無人機,以偵查為主,可執行有針對性的輕微打擊任務而已。

土耳其拓武器市場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土耳其政府每年注資600億美元(4680億港元),降低該國對美國等軍工業大國及軍火供應商的依賴。在TB-2無人機取得戰功的基礎上,土耳其希望成為國際無人機、艦的主要供應國。

土耳其民營國防產業,從2002年的10億美元,已增長至2020年的110億美元。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2017年至2021年間,土耳其是第12大武器出口國。與美俄等軍火巨頭相比,土耳其工業規模仍小,但自2001年來,土耳其軍工業向中亞和中東開拓市場,主要買主是土庫曼斯坦、阿曼及卡塔爾。土耳其還向菲律賓出口直升機,向巴基斯坦出口海軍護衛艦和向肯尼亞出口裝甲車。

不過,土耳其目前仍依賴外國廠商提供戰鬥機及防空系統等重要裝備。在洽購美國F-35戰機遇挫後,土耳其現在希望能夠購買F-16戰機。土耳其政府也正在研發本土戰鬥機、防空系統及坦克,不過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部署。

土耳其過去為了爭取中東地區影響力,曾與不少周邊國家關係緊張,但土耳其對外軍售反映對外關係的轉變:自去年以來,埃爾多安持續緩解與沙特、阿聯酋及以色列等區域競爭對手的關係。阿聯酋官員已表示有興趣向土耳其購買無人艇。分析人士指出,軍艦若行經霍爾木茲海峽等爭議水域而需護航,無人艇便可派上用場。

(來源:大公報A20:國際 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