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若要做到以民為本 必先了解民之所想

李家超在社交媒體發文,他表明和管治團隊會到社區探訪市民和不同界別代表,通過多元渠道吸納意見。(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文/陳術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10月19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特區政府於昨日起展開公眾諮詢,並會舉辦約30場諮詢會,以李家超為首的問責班子,亦會到社區探訪市民以及不同界別的代表;昨日在社交媒體上,李家超就表示會就選舉承諾和社會關心的議題提出具體措施,提升治理水平、增強發展動能、紓解民困以及凝聚社會力量,充分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共同建立和諧、多元、充滿機遇和發展的社會。筆者認為,一份能切實回應市民訴求的施政報告,必先了解市民大眾的想法,由下而上,把基層、中產等訴求傳達予問責班子。有時候,民間的智慧,可能就是解決社會「老大難」問題的重要鑰匙。

李家超在社交媒體發文,他表明和管治團隊會到社區探訪市民和不同界別代表,通過多元渠道吸納意見。多名立法會議員在社交媒體建言,表明通關議題是關注焦點之一。港島東立法會議員梁熙,就認為疫下百業蕭條,市民水深火熱,期待施政報告可以妥善處理通關問題、檢視入境檢疫安排等,讓社會可以在復常的路線上走得更好;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則期盼港人北上「檢疫難」的問題得到更好解決。從部分立法會議員的建議可見,與內地通關,可能就是廣大市民最大的共同願望。

要勇於解決住房問題

部分立法會議員從大局、經濟等因素表達意見,其實特區政府要解決的問題,還包括在過去多年積存下來、尚待紓緩的社會問題,例如住房問題,基本上我們近年看新聞,不時都看到「公屋輪候時間又增加」、「新一期居屋超額認購XX倍」,或者某發展商的新樓「多少人排隊入票」等等;這些新聞,或者是確確實實的數字,都在告訴我們本港的房屋供應,不論是公屋、居屋還是私樓,都未能滿足市民訴求。在通關問題以外,住房肯定就是特區政府最需要及時處理的問題。

如今,特區政府主動出擊,透過諮詢、落區等方式吸納民意,絕對是市民之福,筆者相信在官員落區以至探訪期間,定能收集到更多有用的意見,若能有系統、有條理以及有決心地處理市民的問題,要為香港同開新篇就更有希望。例如,特區政府已經就管制劏房租金立法,但綜合各方面消息,劏房業主在立法前大褔加租,或者透過收取「其他費用」的方式剝削劏房戶的問題仍然存在,若政府官員能親身、及時了解劏房戶的想法,從「當事人」的角度了解事情,相信要完善相關法例,亦更有基礎及經驗。

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了「四點希望」,包括切實排解民生憂難,表示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要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李家超在參選特首時提出「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昨日又提到施政要以民為本,筆者認為,只要特區政府能真切地了解到市民之所想,再推行能針對問題的政策或措施,要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其實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