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書頁細味油尖旺情懷與歷史 民政專員夥學者出書發掘多元精彩人物故事

《我們的油尖旺故事》將於今年書展推出。圖為余健強。(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康敬、姬文風)說起對油尖旺的印象,馬上湧入腦海的是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車輛和人群、新舊交織的樓房街舖、充滿文藝氣息和潮濕海風的維港岸邊。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余健強與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李子建共同策劃出版的《我們的油尖旺故事》,從油尖旺區內的歷史古蹟、生活日常、人文情懷中尋跡而來,發掘並呈現出一個多元精彩的油尖旺、一個聯通國家與世界的香港。書中每個人的油尖旺故事各有各精彩,他們帶領讀者一起體會油尖旺區的人、事、物、境,在回憶逝去時光的同時,講述對未來的祝願。

油麻地駿發花園Café書店旁邊就是百老匯電影中心,是文青打卡熱點。(百老匯電影中心Fb圖片)

將此書作為對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獻禮,正是《我們的油尖旺故事》的策劃緣起。余健強和李子建在去年書展相識,余健強向李子建提議兩人合作推出一本有關油尖旺區的新書,以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李子建當下同意,兩人更一拍即合,很快就展開編採工作。此書歷時一年完成,將在今年書展與讀者見面,該書編採團隊及部分受訪者亦會在香港書展年度主題「憶·寫香港故事」講座系列中分享書中內容。

重慶大廈曾被評選為「亞洲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的例子」。(資料圖片)

「在書中,我們能看到面積並不大的油尖旺區,竟蘊藏了如此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余健強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街道地名吳松街、界限街,常常光顧的果欄、花墟,都承載着香港與內地、與世界的聯繫,由此能夠以小見大,用油尖旺人的故事來展示香港的歷史片段。

特首題序:地區力量助建更團結香港

此書特別通過不同人物去詮釋和敘述自己的油尖旺故事,從而挖掘油尖旺深藏的人文歷史。正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為該書題序中說到,他曾在油尖旺居住、讀書及工作,對油尖旺有特別深厚的感情。他想起自己在競選行政長官期間,在油尖旺和居民及少數族裔領袖見面的情境,感受到大家那份珍惜家園、希望為社區建設出一分力的心意。

李家超表示,讀者只要多留意社區事物,就會看到香港讓大家引以為傲的地方,並想起香港和祖國血脈相連的關係。他相信,地區力量日後有助推動大家共同建設一個更宜居、更開放、更活潑、更包容、更團結的香港。

書中,油尖旺的老街坊、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與油尖旺區淵源頗深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等人,一起講述各自的有趣故事,還有社區人士的生活記憶,運動精英李皓晴、蘇慧音在母校拔萃女書院回憶起區賽、港隊再奔向亞運、奧運的奮鬥故事。讀者可從中體會受訪者對社區、對香港的深厚感情。

整合區內史料 附帶探訪錄像

此書整合了油尖旺區內的眾多史料,更有一整年時間內採訪的資料,除了古今圖片和文字,讀者還能看到採訪片段錄像。此書還帶讀者了解今時今日的油尖旺,除了老生常談的尖沙咀文化中心、香港太空館、歷史博物館等,還有西九龍高鐵站、西九文化區、去年開放的「M+」博物館和最近開放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油尖旺區面積雖不大,文化旅遊資源卻很豐富,區內未來發展將大有可為。

通過此書,讀者可以深刻體會到香港與內地的聯繫,還有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中,油尖旺從商業、旅遊、建築和不同種族聚居的角度上,都凸顯了中西文化交匯的精彩。余健強表示,要說好香港故事,首先就是要了解香港最大的優勢「一國兩制」,同時愛香港、愛自己的社區。「真情實意是能夠感染讀者的,希望讀者能看到香港的好處,以及『一國兩制』下香港與國家的關係。」

文化大熔爐 少族聚居地

「一進大門,便是地球村。」這是書中對重慶大廈的評價,而重慶大廈也實實在在曾被評選為「亞洲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的例子」。居於大廈內約六成人士是少數族裔,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等。

華洋共處,最能體現香港多元文化、互相尊重的親和特色。正如書中寫道:「重慶大廈的住客和商戶來自不同國家,種族、宗教信仰各異,久而久之,當中有些人會成為『族長』,跟管理處關係很好,遇到什麼問題,管理處會與族長一起解決,例如有說法語的住戶遇到困難,便會請說法語的業戶族長一起協商解決。」

既潮亦傳統 文青好去處

到油麻地駿發花園的Café書店,書可看可買,可以輕鬆享受一個下午。旁邊的百老匯電影中心,是文青的打卡熱點,電影發燒友可以選擇較為小眾和另類的韓國片、日本片、歐美片等,文青們在駿發花園「戀上大半天」後,在歸家前去廟街口吃個暖暖的喳咋。還有一些文青,會在書店寄賣手作。

除了平時去逛逛,如果想給友人帶些手信,彌敦道的一間傳統繡花鞋店也是個不錯選擇,還有油麻地新填地街賣的手工木滑輪也很有歷史。就像書中年輕的同學和老師說的,油尖旺是一個既可帶動潮流,同時兼具傳統特色的地區。要融入香港,種族不是障礙。

吸引近60萬師生家長參與

「禮行天下」文化傳承計劃階段成果分享會暨頒獎典禮前日舉行。

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主辦的「禮行天下」文化傳承計劃,重點教導青年認識中華禮文化內涵,其階段成果分享會暨頒獎典禮前日下午於尖沙咀街坊福利會會堂舉行。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致辭時指,教育局一直以立德樹人為學校教育的任務,重視培育學生品格,建立正面的價值觀、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鼓勵師生繼續參與「禮行天下」的活動,並期望各界繼續與教育局協作,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通過身教言教,讓他們能夠學禮、知禮、懂禮、行禮,成為一個彬彬有禮的年輕人。

典禮的主禮嘉賓包括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立法會議員、中國銀行 ( 香港 ) 總法律顧問簡慧敏,李美嫦,「禮行天下」 形象大使郭晶晶,立法會議員、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副主席馬逢國。另有數百位幼稚園、中小學的老師同學和家長,一同交流經驗與分享成果。

中心總幹事林沛德介紹指,在中國銀行(香港)的資助下,中心以中華禮文化為主題,為全港中、小、幼學生舉辦一系列不同風格的主題活動及比賽,包括「知禮達仁」講座 (中學)、「弟子規音樂舞劇」(小學)、「有禮真乖」講故事活動(幼稚園)及「禮行天下」校際短片創作比賽等。目的都是為了鼓勵同學們繼承歷史精華,弘揚優秀傳統,關心社會,關愛他人。

計劃推行至今,已吸引848間幼稚園和中小學校參加,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師生和家長總人數接近60萬。未來將推出更多活動,包括「有禮真乖」貼紙簿獎勵計劃、家長教師講故事培訓計劃、全港幼稚園學生講故事大賽、禮文化學與教成果彙編等。

馬逢國致歡迎辭時表示,中心將在前段活動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提升質素,擴大規模,強化效果,將下一階段的「禮行天下」活動做得更好。簡慧敏表示,中銀香港一直堅持推動香港青少年認識和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及國家發展,希望得獎教師及同學可以將「禮行天下」的理念一起宣揚開去,弘揚中華禮文化的優秀傳統。

(來源:香港文匯報A09:港聞 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