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吃香 護理學文憑推300學額 學制三年變四年

醫管局與明愛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屯門醫院合辦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預計每間學校收生100個。圖為課程的體驗活動。

(大公報 記者 張凱晴)據食衞局2021年發表的醫療人力推算,護士人手短缺在2040年增至5060人,而文件中提及的其中一項應對建議是增加相關學額。由醫管局與明愛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屯門醫院合辦的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早前召開簡介會,明愛醫院護士學校校長張可耘博士表示,護理學專業文憑自去年開始,由三年制轉成四年制全日制課程。

據悉,去年有關課程反應佳,收生率達100%。有在讀學生分享說,因不懂照顧生病的媽媽而決心修讀護士課程,本為文科生的她現時能轉換賽道,離不開學校的幫助。

張可耘博士透露,預計每間學校收100個學生。「目前收生量未知,不過今年都有信心可達至100%收生率。」作為新課程制的學生,屯門醫院普通科護士學校一年級學生伍子慧,與伊利沙伯醫院普通科護士學校一年級學生黎曉蓁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已有一定社會經驗,卻重回校園讀護士。張可耘說:「有關現象很常見,目前我們收的一半學生都曾有其他工作經驗的。」

文科生入讀獲校方支援

黎曉蓁表示,本身有一位當註冊護士的妹妹,去年其母因病入院時,她發現「自己在那一刻只是在一旁,什麼也做不到,而妹妹就可以得知媽媽的需要和照顧媽媽。在那一刻我充分感受到,護士是一份『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於是她放棄了原本的工作,轉投護士工作。

伍子慧表示,中學階段已因家人中風希望成為護士去照顧家人,不過因文憑試「不夠分」修讀護理,轉而修讀化學,畢業後成為物業管理。去年她負責的屋宇出現墮樓事件,令她重燃當護士的念頭。她說:「對消防員將屍體搬下來的印象很深刻,發現那刻自己想一同救人,而不只是報警和圍封現場。」她覺得護士工作有意義又有挑戰性,因此毅然轉換跑道。

黎曉蓁本為純文科生,選擇做護士本來不容易。她說:「雖然眾多護士課程中,護理學專業文憑收生不要求有理科背景。」不過,她需要經常補課,以及更努力地學習。她表示,幸得校方有很多支援,令她可以克服困難。

張可耘博士補充,其實按以往多年經驗,純文科生背景對成績的影響不太大,不過老師可以感覺到學生心理上有壓力,所以會為他們增加一些補課。

以急症室護士為目標的伍子慧表示,疫下看到急症室非常繁忙的一面,她不會覺得未來工作會很辛苦,反而想快些學成提供支援。黎曉蓁亦提到,看到疫下醫護辛苦的報道,並沒有令她卻步,反而令她更有前行的動力。她更自動請纓參加醫管局的確診者熱線,面對患者在獲得答案後的衷心感謝,令她覺得「成為護士的路沒有行錯」。

畢業可做註冊護士 起薪點三萬

4+1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由醫管局與明愛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屯門醫院合辦,畢業生可成為註冊護士,起薪點高達三萬元。課程即日起至7月22日接受報名。明愛醫院護士學校校長張可耘博士解釋,4+1課程即只完成4年課程可獲得相關專業文憑;若完成第5年課程,更可獲健康科學榮譽學士(護理學)學位。

注重培養學生同理心

目前課程設30個核心科目,包括19個護理專業科目,5通識科目,4個基礎和應用科學科目,2個行為和社會科目。臨床實習有1400小時(40個學分),資歷級別5,680個資歷級別學分。而晉升階梯穩定,本年更新設副顧問護師。

張可耘說明課程特色時,表示因應本港人口老化,提前教授「長者護理」一科,以便同學應用有關經驗去照顧家中長者,及早在實習中應用以加快適應,當中涉及製作軟餐;她又強調,課程希望學生「以人為本」,因此課程中會有很多體驗活動,如體驗盲人和精神病人的感受等。她說:「因為身為護士同理心很重要,透過體感活動,同學可以設身處地體會到病人的不便,培養他們的同理心,以及可以更了解怎麼去照顧和幫助病人。」

收生條件,文憑試學生最少5門課程取得「3322-2」。7月29至8月3日課程開始面試,分為小組和個人。張可耘透露:「當中會有一些『兩難』的題目考驗面試者,例如發生某突發事件的即時應對。」她建議面試者要留意現時的醫療新聞。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