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過來人:北上升學提升競爭力

到內地升學就業的陳沅彤,現為「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助理研究員。

(大公報 記者 鍾怡)中學文憑試(DSE)本周三放榜,內地高校因具備水準高、選擇多、學費便宜等優勢,成為DSE考生的升學選擇,每年有約3000人報讀內地的學士學位課程。考生可通過港澳台僑聯招試、院校獨立招生等計劃報讀內地學校。有升學顧問表示,目前內地的中醫專業最受港生歡迎,而數理基礎好的港生亦會選擇工程、資訊科技等專業。

在廣州中山大學畢業的香港學生分享說,內地升學的經歷令她獲益良多,現時更在特區政府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成功入職,她認為內地升學經歷增加了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2017年文憑試結束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中六畢業生陳沅彤便透過中山大學的獨立招生計劃,入讀該校法學院。陳沅彤說,她對法律相關專業很感興趣,相較於香港,內地有更多法學院供她選擇。在離家距離、學校排名、個人成績、學費等綜合考慮下,她選擇了讀中山大學並順利入讀。

視野擴寬 增社交及抗壓能力

大學畢業後,陳沅彤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成功入職,現為「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助理研究員,研究《基本法》、《憲法》等相關課題。陳沅彤說,她每個月薪金1.8萬港元,由特區政府和公司一同提供。此外,廣東省亦會每月提供1000元人民幣的生活補貼。

陳沅彤說,對比其香港同學,她擁有內地、香港兩地的生活、學習和就業經驗,不僅擴寬了視野,提高了待人處事和抗壓能力;亦增加了大灣區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大灣區內地城市機會很多,相信未來幾年我都會在內地繼續發展,亦歡迎更多師弟師妹考慮內地升學及就業。」

目前,文憑試考生可以通過港澳台僑聯招試、院校獨立招生等計劃報讀內地學校。香島專科學校校長羅永祥表示,包含碩士生、博士生在內,目前逾1.6萬港青在內地高校讀書,而每年亦有約3000人報讀學士學位課程。其中,中醫專業最多人讀,每年約二三百名港生選擇該專業。「因為內地中醫院校有名、設施好,對港生錄取標準寬鬆,考生達到基本要求3322,一般都能順利入讀。」此外,數理基礎好的港生亦會選擇工程、資訊科技等專業。

教育職業博覽 周四會展舉行

羅永祥說,香港院校的熱門專業競爭大,為了順利入讀心儀科目,愈來愈多本地學生選擇到內地升學。

內地學歷認可基本上與香港互通,擴大了畢業生的就業範圍,比如就讀中西醫、建築師等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選擇回港參加職業考試。而對於想在大灣區就業的港生,內地升學的經歷會幫助學生了解內地市場,亦能擴寬社交網絡。

內地升學有諸多優勢,惟不少港生卻對內地升學途徑、要求等了解甚少。為了讓港青加深對升學、就業的了解,香港貿易發展局將於7月21至24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第31屆教育及職業博覽,為學生及求職者提供一站式升學、進修和就業最新資訊。

門檻降低|學友社:最佳5科20分穩入八大

香港中學文憑試將於7月20日放榜。學友社估計今年入讀大學的門檻會較過往低,相信最佳5科考獲20分可穩入八大。今屆考生較以往更難預計成績,建議學生作不同部署。此外,學友社會於放榜當日開放升學就業資料中心,並設立38條放榜輔導熱線,供考生及家長查詢。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昨日表示,今年考生減少,海外升學人數增加,參與聯招人數減少。根據去年成績推算,5科有20分或以上「穩陣」入讀8大,與去年一樣。

吳寶城預計,今年取得17至19的「邊緣分數」的學生,亦有機會入讀8大,但沒20分那麼穩陣。不過部分科目預計競爭劇烈,分數無太大下降空間,「包括醫療學科、與STEM、科技相關學科、跨學科課程,但其他收生學額較多,如工程、理學下跌空間可能較多。」

籲善用各大學資訊作部署

學友社提醒,今屆考生備受疫情影響及出現各種變動,較以往更難預計成績,建議學生參考校內模擬試,並善用各大學的入學成績計分器及預計收生成績等資料,按需要作不同部署。此外,有意到海外升學的考生,在放榜後可以選擇的院校會較放榜前少,考生須留意報名安排。

學友社建議,考生整體可更進取選擇學科,不過亦提醒要根據學科受歡迎程度、學額與考評局成績統計作準,建議考生第三志願仍要選擇較「穩陣」的課程。

學友社表示,會於放榜當日開放升學就業資料中心,並設立38條放榜輔導熱線供考生及家長查詢。學友社已推出放榜支援服務,包括設立一站式資訊網站,提供升學就業規劃資訊及預約網上面談等服務。

學友社放榜支援服務

輔導熱線:2503 3399

資訊網站:student.hk

局長勉勵|蔡若蓮:堅定前行 條條大路通羅馬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應屆考生經歷疫情,相信他們能夠鍛煉自己,有更強的抗逆能力,鼓勵他們及早與家長和老師商量目標,只要不放棄、堅定前行,就能「條條大路通羅馬」。

蔡若蓮說,教育局會持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素。有見近年適齡學童人口減少,蔡若蓮表示會重置不同地區的學生人口,並透過合併和停辦部分學校,以穩定教學環境。

「有新發展的區,例如皇后山等,多了學生人口,這裏我們需要提供新的學額,所以我們要檢視在市區,有否人口比較老化的地區,而學額已經超出不少,例如在南區、東區,這些區會否有學校是優質、合適,他們亦願意在過程中申請透過公平競逐的方法,將這部分學校安排到新的發展區。」

對於中學採取小班教學的建議,她指現時缺乏數據支持,認為學校的資源應該用於改善學校設施設備、優化教師團體等,而非減少每班學生人數。

(來源:大公報A2:要聞 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