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以香港之所長 貢獻國家之所需

文/林順潮

中國和平崛起,充滿機遇,正朝向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偉大目標進發。回歸25載,香港特區在國家支持下正走向由治及興的新時代。作為港人一分子,我回顧自己過去25年的一些重要時刻,感激沿途遇上的各位良師益友,對自己能為國家、香港發展薄盡綿力更感到莫大的榮幸。個人經歷,正是香港「以自己之所長,貢獻國家之所需」,並在此過程中不斷實現自身發展的縮影。

1997年,健康快車(Lifeline Express)誕生,這是港人送給內地同胞的禮物——中國第一列流動的、專門從事慈善醫療活動的眼科火車醫院。經特別設計建造,借鑒了印度「火車醫院」的形式,並選擇用於做白內障手術,我是「健康快車」創會委員兼醫療顧問,主持其最初10年(1997-2006)的醫療及培訓工作。

1998年,我出任中文大學眼科(DOVS) 系主任,為了將中大眼科打造成國際名列前茅的眼科中心,我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致力發展中大眼科的臨床和培訓工作同時,非常重視科學研究。以往中大眼科每年發表在國際期刊發表的文章不到10篇,很快躍升至每年超過100篇,當中更有不少研究是世界領先的,而我在白內障和屈光手術領域所發表的文章更被評選爲2000-2004年世界排名第六。

二是我帶領中大眼科積極參與國際眼科工作,成功爭取把多個亞太眼科學會總部落戶香港,而中大眼科更是亞太眼科醫學院、亞太玻璃體視網膜學會、亞太靑光眼學會、亞太斜視與小兒眼科學會、亞太眼基因協會及亞太眼腫瘤病理學會六大眼科協會的總部。香港可說是國際眼科舞台上的重要成員,並在亞太地區扮演着領軍角色。

三是發掘和培訓人才。多年來,我培訓了逾百名學生、住院醫生、專科醫生和其他人才,服務社會,薪火相傳,其中7位眼科醫生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我還設立了中國訪問學人培訓計劃(Visiting Scholar Program),培訓多名內地眼科醫生,不少當年來香港受訓過的內地醫生,今天已經成為內地知名眼科教授和領軍人。期間我還發起成立光明行動護眼基金(Action for Vision),致力推行公眾教育,多次在香港舉辦社區驗眼服務,並推出流動驗眼巴士(Bus Vision) 、學童護眼活動。

在我成為中大眼科系主任的同一年,李嘉誠先生邀約餐聚,席間他談到失明是世上最痛苦的事,他希望為國內的失明人士做點事,這和我的想法一拍即合。我當即建議,建立高水平的眼科中心,集服務、培訓、研究於一身,然後建立多個成本較低的衛星點,集中施行手術。李先生很欣賞這個提議,引用他的話是希望「用關愛的心,點亮生命的光」,由此促成了中文大學與汕頭大學合作,2002年正式成立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 (JSIEC) 。令人欣慰的是,在JSIEC經過二十年發展,今年6月成為廣東省衞健委唯一直屬的眼科醫院,正式獲批爲三級甲等專科醫院,翻開了醫院高質量內涵式高速發展的新篇章!

我曾在多個國際及亞太眼科組織擔任核心職務,2005年起我出任亞太眼科學會(APAO)秘書長共8年,2015獲選為會長。亞太眼科會因此成為助力我國在眼科方面與國際接軌的平台。首先是「引進來」:我國2010年在北京舉辦了歷年最成功的亞太眼科學術年會,與會人數逾11000人,來自100多個不同國家,邀請了超過800位世界知名的眼科專家擔任講者;其次是「走出去」:我致力於協助內地有實力的資深教授踏上國際眼科舞台,多位內地知名眼科專家已成為各個亞太眼科組織的現任/前任會長,包括亞太眼科學會、亞太視網黃斑學會、亞太眼腫瘤眼病理學會、亞太眼整形外科學會等。

2006年則是另一個里程碑。由我發起、在社會各界人士支持下,亮睛工程 (Project Vision)成立,推動眼科事業在內地可持續發展。我們的模式是與基層醫院合作,通過捐贈儀器,建立「扶貧眼科中心」(亮睛點),培訓基層醫生做白內障手術,建立不帶走的醫療隊,令眼科服務可持續發展,成本價治病,貧困患者免費,組織社區篩查隊,找出貧困及邊遠的患者,提供白內障手術。至今,亮睛工程已在全國十省成立了31個亮睛扶貧眼科中心及一間扶貧眼科醫院,完成近 200,000例白內障手術,培訓超過150名白內障手術醫生。

2008年是另一個高光時刻,香港不僅成功協辦北京奧運會馬術賽事,亦成功舉辦被譽爲眼科界奧林匹克的「世界眼科大會」,來自122個國家超過13,000人與會,包括3000名來自內地的眼科同道。這是國際上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全球眼科盛會,我是這次大會的主席和籌辦委員會主席。2002年我領軍前往澳洲成功申辦此次年會,促成這一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行,這對促進我國內地和香港眼科與國際交流、學習和發展等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我能够參與其中,講好香港故事及中國故事,我感到非常之榮幸!

2009年全國兩會期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代表與衞生部領導以午膳形式會晤,我把握機會,介紹「亮睛工程」的理念運作模式,提出透過「手術下鄉」,爲國內最少100萬貧困白內障失明患者提供免費手術。衞生部領導即時作出積極和正面的回應,認爲此計劃很有意義及可行性高,值得大力支持。同年7月,國家便推出了三年內進行100萬例手術的「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在縣級醫院為白內障患者施行免費手術,同時培訓眼科醫生,使服務可以在當地持續發展。

2012年,為響應及支持國家推行公私營雙軌並重的醫改政策,我成立高質素私營眼科機構「希瑪眼科」。翌年,我在深圳成立了香港首家醫院,被視爲兩地醫療融合的成功例子,這讓我成為融入灣區的先行者。

參與灣區發展多年,我見證了內地的迅猛發展和騰飛!在我們深圳醫院最初開業時,對面只是一片工地,如今大型購物商場和高樓大廈林立,已建設成為一個發展成熟的商業片區。我們在內地至今已開設了10家眼科醫院,覆蓋北上廣深等地,希瑪亦已成功上市。最近我們的「希瑪珠海眼科醫院」更成為首批「港澳藥械通」試點醫院之一。目前,希瑪眼科在香港正進行一系列牙科及其他專科的收購和整合,務求打造成爲香港專科醫療服務的優質企業,日後亦將采用希瑪眼科的模式,融入內地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我創辦《亞太眼科雜志》並擔任總編輯,這是亞太眼科學會(APAO) 和亞太眼科科學院 (AAPPO) 的官方雜志,編委會成員逾150人,來自19個國家及地區,其中56人來自內地和香港,他們都是眼科學術界的精英。經過九年耕耘,2021年,APJO正式成爲SCI的一分子 (2020年一共有65本SCI的眼科醫學雜志)。未來,我們將致力于發表更多優秀的前沿熱點學術研究成果,爲我國眼科專家學者提供一個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平台,提升我國在眼科領域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促進國內外眼科學術交流。

除了推動我國眼科與國際接軌,我亦在更高的平台上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2008年我成為港區人大代表,如今已連任三屆,出席了15年的全國兩會,提交了75份建議。今年,我當選香港立法會議員,就任幾個月來,我就抗擊疫情、粵港澳大灣區等重要議題提出建議,不少建議已得到特區政府積極回應。抗疫是當前香港的頭等大事,亦是本人着力甚深的工作,我透過全國人大、香港立法會以及傳媒平台,就清零政策、全民檢測、加強中西醫結合治療、提升疫苗接種率、口罩令修訂、優化隔離等方面提出意見及可行方案,同時亦製作抗疫科普視頻在不同平台分享,例如製作抗疫科普視頻,其中「簡易方法自製高效能口罩」YouTube 觀看次數逾33萬次。

回首過去,感慨良多。我們是香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貢獻者,亦是受益者,這讓我深深認識到,只有將個人抱負與國家發展、灣區建設融合在一起,才能站上更高平台,造福更多市民,實現事業的更大發展。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在祖國的護持下,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我們要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機遇,認清和發揮香港的角色和重要功能定位,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為國家經濟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更大的貢獻,與龍共舞,團結一心,勇立潮頭書寫新篇!

(作者為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